何不用民營資本激活高等教育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3月06日 14:04 中國經營報 | ||||||||
作者:馮興元 奧地利學派代表人物之一米塞斯的兩個核心觀點是:第一,應該開放市場、引入競爭,這是一條通往自由與繁榮國度之路;第二,如果開放市場和引入競爭,壟斷就不會持久。米塞斯是針對經濟而言的,不過他的話其實也適合于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也要開放市場、引入競爭。從基礎教育到高等教育,教育階段越高,個人的成本和收益越是對稱,個人的投入越是接近于純投資行為。因此,高等教育不同于基礎教育,可以要求私人有更多的投入。對于公立大學,國家需要承擔更多的費用;對于私立大學,私人需要承擔更多的、甚至全部費用。 教育部大搞高等教育產業傾斜政策,是一種反競爭的操作。競爭如同競賽。一種真正的競爭政策事先規定競賽規則,而不是競賽結果。一種真正的競爭政策是維護競爭,而不是維護一個特定的競爭者。“211 工程”開展以來,我國高等教育的投入連年增多。尤其是幾所國家提出要創建世界一流大學的高校更是得到大量財政撥款,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在 1999年至2002年的幾年中就分別從教育部得到了18億元。這就是維護特定的競爭者的做法。 教育質量是需要資金投入,但是資金投入不等于教育質量。公共資金投入遵循邊際收益遞減規律:在對一個學校花費到某一個額度之后,每一元附加資金的投入,其附加收益是遞減的。這適用于任何大學,包括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 一流大學不是用錢堆出來的,而是通過學校之間競爭生產的。在競爭中,私立大學不弱于公立大學,甚至強于公立大學。根據《現代教育報》2001年10月12日的報道,從歷屆各項諾貝爾獎得主的出身大學進行分類,私立大學獲諾貝爾獎的人數較多,其中私立劍橋大學?英國?56人、私立哈佛大學?美國?36人、私立哥倫比亞大學?美國?34人、私立芝加哥大學?美國?22人、私立牛津大學?英國?16人、私立加州理工學院?美國?15人、私立麻省理工學院?美國?14人、私立倫敦大學?英國?13人、私立霍普金斯大學?美國?11人、私立耶魯大學?美國?11人、私立普林斯頓大學?美國?10人。 德國是公立高等教育占主導地位的國家。但是德國對私立高校開放門戶,上世紀80年代以來不時有新的私立高校誕生。德國有高等學校300多所,其中私立高等學校約有35所。1998年德國《經理》雜志組織調查哪些大學最為德國最大型企業所青睞。私立的維藤大學經濟系在其排名中位居第二。維藤大學也是第一所收取部分學費的德國大學(大部分經費來自各種基金會、企業和銀行的捐款)。在維藤大學可通過下面三種贊助方式確保上述三個目標的實現:一、學生在畢業后支付贊助費,與個人收入掛鉤,學生工作8年,8%的收入作為贊助費;二、立即支付一定數額的全部學費,原則上與所學專業和學習時間沒有關系;三、以上兩種方式結合起來,先支付一半的費用,另一半在畢業后再支付。 最近我國對高等教育產業化的批評多于恭維。這與國外名牌私立大學的“標桿”效果形成鮮明對照。在此,有必要梳理我國高等教育發展以及高等教育產業化所應遵循的邏輯和思路: 第一,高等教育的優先目的是育人,教育的質量是首要的,只有數量沒有質量是不可取的。國家或者某種高等學校聯合會甚至民營高等學校聯合會應該確立一些標準和程序,確保應當達到的最低教育質量。 第二,從長遠來說,高等教育對民營資本開放以及引入更多的競爭會引致優勝劣汰之功效,既可以相信求學者(作為投資者)的鑒別力,也可以相信企業單位作為人力資源需求方的鑒別力。南方某所大學由于濫發文憑,到后來一度沒有企業聘用其畢業生,即為例證。 第三,高等教育對民營資本的開放,既擴大了民營辦學者的投資機會,也擴大了中學畢業生及其家庭的選擇,應該得到政府及各界的支持和鼓勵,包括享受稅收優惠待遇。 第四,國家對于民營高等學校的收費標準不需要過問多少,因為這些學校提供的是面向特定需求的差別產品,而大多數公立高等學校提供的是平均化的標準產品。國家只需要對民營高等學校分配剩余加征高額稅率,而對其未分配或者用于再投資的剩余基本上不征稅或實行低稅率。 如若遵循上述邏輯和思路,不愁中國出不來世界頂級大學。九鼎公共事務研究所 馮興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