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部委高官把脈中國經濟 探析05年宏觀調控路徑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3月04日 03:10 人民網-國際金融報 | |||||||||
本報記者 鄭莉莉 發自北京 有市場機制,就要有宏觀調控,二者是相輔相成的,共同構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本質內容。宏觀調控將貫穿于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全過程。從這個意義上講,宏觀調
財政部部長 金人慶 實行穩健財政政策,絕不等于財政政策在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中不作為或無所作為。相反,財政政策要在消除經濟發展中的不健康和不穩定因素、穩定宏觀經濟運行、鞏固經濟社會長期健康發展的基礎、增強發展的可持續性等方面發揮更重要更積極的作用。 國土資源部部長 孫文盛 搞好土地的宏觀調控,建立和實行控制土地的快速反應、科學調控和長效機制,是維護國家經濟安全,保持經濟社會改革發展的最根本要求。 一定要使政府可以通過調節土地供應總量、安排不同的土地用途來抑制或鼓勵市場需求,有效地引導投資、消費的方向和水平,實現調控經濟運行的目標。 2005年的工作要突出兩個方面:一是繼續加強和改善金融調控,在進一步搞好總量調控的同時,引導金融機構加大信貸結構調整力度,繼續防止經濟出現大的波動和物價過快上漲;二是堅持以改革為動力推動各項金融工作,注重用改革的辦法解決阻礙金融業發展和影響金融穩定的體制機制問題,不失時機地推進改革。 2004年,科學發展觀的理論效應在中國經濟運行的實踐中得以釋放。在這一年里,以法律和經濟杠桿而非單純的行政手段,對經濟局部過熱進行宏觀調控的政策引導初見成效。2005年宏觀調控方向將如何變化?宏觀調控手段又如何變化? 2004:“有形之手”與“無形之手”配合 回顧這一年來的實踐經歷,在經濟運行中出現苗頭性、傾向性、趨勢性問題時,中央果斷決策,及時采取了有針對性的措施進行主動調控,“有形之手”與“無形之手”的配合,使這次宏觀調控付出的成本相對較小,見效相對較快 2004年“兩會”時,溫家寶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對如何搞好宏觀調控作了部署,為全年經濟工作的主旋律定下了基調。 去年“兩會”以后,為了防止局部性問題的擴大,中央明確宏觀調控要堅持“果斷有力,適時適度,區別對待,注重時效”的原則,強調把住信貸投放和土地供給兩大“閘門”,有效控制投資規模,陸續出臺了一系列支持糧食生產,控制信貸貨幣供應總量,嚴格土地管理,抑制固定資產投資過快增長的政策措施。 以“鐵本事件”的查處為標志,中央果斷遏制重復建設之風,制止地方政府違法征地行為,控制固定資產投資,采取了罕見的行政手段,利用這一“有形之手”,充分證明了中央調控的堅定決心。 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所所長汪同三表示,宏觀調控本身就是行政的事情,行使行政手段,只要是符合市場經濟規律的,即使叫作行政手段,也具有積極意義。總結2004年宏觀調控經驗,2005年宏觀調控以經濟手段和法律手段為主,采取必要的行政手段。這種提法是對的。 “2004年的宏觀調控,無論是從理論上還是實踐上,對于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進行宏觀調控的方式方法給予了極大的豐富,也提出了需要進一步研究的理論問題。宏觀調控在西方的教科書上主要講的是總量控制問題,那么,我們在2003年和2004年成功的經驗就是采取了‘有保有壓’,除了調控總量以外還有一些結構性調控的動作。回顧改革開放20多年進行的多次宏觀調控,這一次是很成功的。當然,現在還在進行的過程中。”汪同三說。 針對眼下的宏觀調控政策,高盛(亞洲)集團董事總經理胡祖六也肯定了其取得的階段性成果。但他同時表示,去年宏觀調控普遍還是運用行政手段控制投資。雖然說要抑制投資,但行政手段并不能把經濟的穩定基礎打好,政府一旦松弛監管,不良貸款肯定又會出現,過熱現象也會重來。顯然,這種危險今年還會存在,但不會太嚴重。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張立群表示,2004年的宏觀調控不僅僅是運用了行政手段,更多的是強調了經濟手段和法律手段,例如對利率調整、深化投資體制改革、支持非公有制經濟以及嚴格控制土地的管理制度等,這都屬于經濟手段和法律手段,當然輔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也是有的,這樣才保證了2004年整個經濟的健康運行。 那么,去年的宏觀調控是如何運用經濟和法律手段的呢?我們可以明顯地看到,央行從2003年4月開始連續18周通過發行央行票據對沖投放的基礎貨幣,2003年6月又出臺了加強房地產信貸業務管理的措施,從2003月8月至2004年4月,兩次調整了存款準備金率,2004年5月初,國家發改委、銀監會與央行聯合下發《關于進一步加強產業政策和信貸政策的協調配合,控制信貸風險有關問題的通知》,10月29日起,上調了金融機構存貸款基準利率,并放寬人民幣貸款利率浮動區間和允許人民幣存貸款利率上浮。這都是運用信貸手段的體現。 此外,投資手段的運用重點加強了產業政策引導,嚴格市場準入,國家發改委會同有關部門先后將四大過熱行業,鋼鐵、電解鋁、水泥和房地產建設項目資本金比例提高了15%。價格手段則重點突出價格信號的引導和調節作用,對農民實行直接補貼,實行糧食最低收購價制度,針對電力局部供應緊張的局面,實行差別電價制度。運用了法律杠桿,堅持依法行政,嚴格查處了違法違紀的行為,開展了開發區和土地市場的清理整頓,對濫占農民土地等也進行了查處。 回顧這一年來的實踐經歷,在經濟運行中出現苗頭性、傾向性、趨勢性問題時,中央果斷決策,及時采取了有針對性的措施進行主動調控,“有形之手”與“無形之手”的配合,使這次宏觀調控付出的成本相對較小,見效相對較快。2004年,政府主導下的宏觀調控,最終讓我國經濟交出了一份好答卷。 2005:宏觀調控必須持續但重點、手段和力度不同 2005年,中國經濟仍然處于擴張期,目前看來將會延續2004年快速增長的經濟勢頭,政府調控能力的提高、市場化的改革力度,以及宏觀政策的基調,直接關系到2005年經濟的運行趨勢 2004年,隨著宏觀調控的落實,工業增加值和GDP增幅平穩回落,全年GDP增長9.5%。其中,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速度有所回落,比上年增長25.8%,呈逐步平穩回落態勢。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在經歷了三個季度的高位運行之后逐漸趨穩。 另外,農業生產出現重要轉機,糧食獲得豐收。城鄉居民收入增長較快,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實際增長7.7%;農民人均純收入是1997年以來增長最快的一年。外經外貿快速發展。全年進出口總額11547億美元,比上年增長35.7%。 上述各方面數據說明,2004年中國宏觀經濟形勢日趨明朗,宏觀調控取得積極成效,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增長,體現在速度、質量、效益上,并向著宏觀調控的預期目標發展,是多年來最好的一個時期。 既然中國的經濟已經步入正常運行的軌道,不免有許多人要問,接下來還需要宏觀調控嗎?經濟界給予的答案是肯定的。國家統計局副局長邱曉華在2004年11月就曾明確表示,宏觀調控只會加大不會削弱,只是在重點、手段和力度上會有所不同。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認為,在行政措施與市場化調控并舉的共同作用下,2004年我國的宏觀調控已經取得明顯的效果。但2005年,中國經濟仍然處于擴張期,目前看來將會延續2004年快速增長的經濟勢頭,政府調控能力的提高、市場化的改革力度,以及宏觀政策的基調,直接關系到2005年經濟的運行趨勢。 他分析說,2005年城市化步伐會進一步加快,消費結構仍處在升級期,汽車、住宅等消費熱點盡管在經過爆發式增長之后,其增長勢頭可能會有所減弱,但向上拉力不會逆轉。受投資成本影響,國際產業資本向中國轉移的步伐不會停頓,因此,經濟穩定增長的中期需求動力仍然存在。從短期因素看,巨大在建規模使投資慣性運行勢能較大,經濟增長的自發運行仍處在擴張期,宏觀調控只是壓抑了其增長幅度,但并沒有改變其趨勢。 目前,中國的整個經濟正繼續向著宏觀調控的預期目標發展,但同時,應當看到,經濟運行中舊有的矛盾還沒有得到根本性解決。 汪同三向記者介紹,2005年的宏觀調控是要進一步加強和完善宏觀調控,因為我們在調控中還面臨著一些問題。首先是投資的增速仍較高,應該進一步采取適當的調控措施使其降到20%左右。 其次,要進一步搞好宏觀調控,仍要依照以前的經驗繼續控制好信貸和土地供應兩個“閘門”。目前貨幣供給的增長基本上進入一個比較適度的區間,信貸可以放松,要保持必要的貨幣供給;土地方面已經嚴格地加強了管理,但還是要保證必要的基礎建設用地。 再則,當前宏觀調控一定要注意的是價格的問題,主要有6個因素,即上游產品價格的上漲向下游產品的傳導,農業的成本推動,國際市場油價、勞動力成本上升和房地產價格等因素。另外,2005年要解決煤、電、油、運的供給以及限制不合理的需求,這也是2005年宏觀調控的重點之一。對于宏觀調控,一方面要調整供給,一方面還要調整安全生產,確實有比較大的難度。 最后,如何在短期的宏觀調控中解決長期的結構失調問題,這也是擺在我們面前一個需要研究的課題。因為宏觀調控相對來說是一個短期問題,而結構調整是一個長期問題,兩者要相互結合起來。比如加強農業、第三產業、發展社會事業等的投資結構。 在今年1月份CPI(消費者價格指數)創下1.9%低點之時,央行在2月24日公布的2004年第四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提到,2005年央行將繼續執行穩健的貨幣政策,既要支持經濟平穩發展,又要注意防止通脹和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顯然,“防通脹”仍然成為央行宏觀調控的關鍵詞之一。 在央行看來,目前通脹壓力尚未得到根本緩解。由于PPI(生產資料價格)持續高位運行,對下游產品價格上漲的傳導作用已經開始顯現。此外,國際油價和一些重要原材料價格仍將處于較高水平,也會影響國內價格。針對種種情況,央行明確表示,加強和改進宏觀調控取得的成效還是階段性的,宏觀調控仍處于關鍵階段。經濟運行依然存在巨大的壓力,宏觀調控仍然不能輕言成效。 “中性”宏觀調控強調“雙穩健” 今年宏觀調控的政策走向就是“雙穩健”,總體說是中性的,這是基本取向。但今年還要進一步鞏固宏觀調控的成果,鞏固去年宏觀調控的基礎,這不是短期政策,是改革 200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2005年要用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發展全局,繼續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確保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在這次會議的公報中,針對宏觀調控已經明確了幾個關鍵字眼,即有保有壓,市場配置資源,經濟手段,法律手段。 張立群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宏觀調控的政策走向就是“雙穩健”,總體說是中性的,這是基本取向。但今年還要進一步鞏固宏觀調控的成果,鞏固去年宏觀調控的基礎,這不是短期政策,是改革。改革屬于治本治策,所以,今年看來成效不會像去年那么快,但這個起點非常重要,就是完善規則、完善制度。 他認為,今年的宏觀調控將更多地依靠經濟手段,針對行業的直接調控會逐步減少,今年調控的手段會集中體現在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上,產業政策今年并沒有強調很多。 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在部署2005年發展改革工作時,強調2005年宏觀調控將有五大重點,一是堅持控制固定資產投資總規模過快增長,防止某些行業無序建設、過度擴張出現反彈;二是認真落實穩健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正確把握政府投資投向;三是努力促進煤、電、油、運和重要原材料供需銜接,確保經濟平穩運行;四是密切關注市場變化,保持價格總水平基本穩定;五是繼續加強監測預警工作,及時發現和研究解決苗頭性、傾向性、趨勢性問題。 巴曙松認為,如果僅僅依賴行政手段來“管住土地、管緊信貸”,沒有市場化的手段與市場化的價格信號調整的配合,宏觀調控的難度會加大,并使其效果難以鞏固和持續。 他表示,2005年宏觀經濟政策操作上市場化色彩會更濃,動用經濟手段會更多,調控政策會更加穩健,政策與體制改革的結合會更加緊密。他認為,2005年宏觀經濟調控政策中行政色彩將逐步淡化,直接調控手段運用進一步減少,間接調控手段、市場化調控方式成為常態。宏觀經濟調控政策在注重總量方面調控的同時,將重點引導結構優化,“區別對待”的政策特色得以延續并更加鮮明。 巴曙松稱,為鞏固宏觀調控成果、實現標本兼治。2005年中國政府將會落實投資體制改革的具體措施,向社會各類投資主體明示新的投資領域行為規則,以引導投資需求健康增長,遏制低水平投資擴張;政府還將進一步完善國有資產監督管理體制,組建和完善地方國有資產監管機構;國有銀行改革仍是金融業改革的重頭戲;財稅改革將進一步深化,中央與地方財權與事權劃分進一步理順,分稅制不斷完善;要素的市場化改革也將是下一步改善宏觀調控和改革的著力點;完善匯率形成機制可能體現在繼續放松外匯管制,擴大企業與居民持匯額度,促進人民幣在資本項目下的自由兌換等方面。 此外,建立可行的市場化土地管理體制也勢在必行。目前,不少地區土地供應緊張問題凸顯,一些合理的需求不能得到滿足,這勢必影響經濟的正常增長。在地價形成、征地補償、土地批租、土地收入的使用和管理方面形成規范的、合理的、有效的機制,對鞏固宏觀調控成果和促進經濟的合理增長有重要意義。 汪同三則認為,2004年已經對我們搞好2005年的宏觀調控創造了經驗和提供了較好的基礎,但2005年又面臨了更多的不確定性,更大的復雜性。因為去年宏觀調控的方向比較明確,看得出哪些部分過熱了,并且取得了較好成績。現在進入2005年,雖然形勢相對要好,可是方向卻不大明確,到底要控制高,還是要控制低,控制力度應該如何把握,難度反而大了,下決心也比去年更難。 妥當理性 有保有壓 多種手段 現在財政政策的提法已經改成了穩健的財政政策,在方向和力度上都有所調整。而貨幣政策仍然是兩大熱點,即利率和匯率的問題。目前,利率放開的幅度越來越大了,為全面市場化的過渡創造了條件 200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確定,2005年起,實施了7年的積極財政政策將轉為穩健的財政政策。這一做法立刻引起了海內外的廣泛關注。隨即,財政部部長金人慶在《人民日報》上撰文指出,中國穩健的財政政策的一個重要指導原則就是要“區別對待、有保有壓”,對于西部大開發、東北老工業基地和教育醫療等社會公共經濟領域給予特別的財政扶持。可以說,重在結構調整而有退有進的“太極術”在財政政策中再度得到體現。 央行行長周小川2004年12月17日表示,2005年仍將執行穩健的貨幣政策,他解釋說,“穩”是“穩重”,“健”是“健康”。 據了解,自從國家2004年初實行新的宏觀調控措施以來,中國的財政稅收政策已經果斷及時地進行了調整與配合,如長期建設國債規模從上年1400億元調減到1100億元,一些以國債籌資建設的項目資金撥付進度有意放緩,同時顯著強化財政資金使用中的結構導向,支持農業、公共醫療、就業、社會保障、環境保護等重點領域的資金投入。 巴曙松認為,在接下來2005年的經濟增長軌道中,穩健的財政政策將更加注重結構上的“有保有控”,即一方面政府要控制過熱行業的發展,財政資金從“越位”領域退出,拉動投資需求的長期建設國債規模將進一步縮減,同時將退出一般競爭性、營利性的投資項目,力爭為市場主體公平競爭、優勝劣汰提供政策平臺和制度平臺;另一方面,政府資金使用的重點將集中于國家發展規劃確立的戰略發展目標和農林水、生態保護與國土整治、西部大開發與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等重點項目,以及與公共衛生體系、教育、科技進步、社會保障關系密切的基礎設施建設和配套條件建設。 在貨幣政策上,巴曙松也闡述了自己的觀點。他稱,盡管2004年貨幣政策表述是“穩健”,但實際效果是“偏緊”。2005年,財政政策將由“積極”轉向“穩健”,這就要求相應加大貨幣政策對經濟增長的支持力度。 他預測,2005年穩健的貨幣政策將會根據經濟金融運行的變化適時加以完善,根據金融體系流動性狀況,央行將會靈活調節公開市場對沖操作,保證金融機構正常的支付清算和合理的貸款資金需求,加強存款準備金、再貸款和再貼現管理,注意貨幣政策工具的協調配合,合理控制貨幣信貸總量。 巴曙松稱,2004年10月底的加息舉措宣告金融調控從前期“以數量型工具為主導”轉向“充分利用價格型工具”的新階段。此次微調是貨幣政策進入轉折點的標志,具有一定的“宣示效應”,即央行通過加息向市場發出了一個信號,試圖改變公眾的預期。如果公眾預期政府將進一步加息,可能會有助于遏制投資過熱,但是這種影響相當微弱。央行提出要觀察利率政策的實施效果,顯然,這次存貸款利率的調整是整個溫和加息的步驟中的一步而已。 胡祖六則表示,中國的宏觀調控今年基本上要遵守市場原則。宏觀調控很有必要,但不一定要壓抑市場的發展,如果擴大政府的行政干預的權力,政策必定會造成影響。堅持投資項目,并不需要把某個項目徹底“關掉”,政府這仍然是“微觀調控”。如果投資過多的話,可以考慮把利率提高,把資本成本提高。 他還說,“我希望今年的宏觀調控能更加妥當,更加理性,不是說大起大落,而是有前瞻性地、冷靜地去克制。比如說加息,不一定要加很大,可以微調,加個0.25,或者0.5。” 對于貨幣政策,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長夏斌所持的觀點是,今年令人擔憂的不是貨幣供應,而是信貸緊縮。他日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2005年央行所提出的穩健的貨幣政策,其基本取向仍是穩中偏緊的。貨幣政策與金融監管政策的關系是互為作用的。如果今年金融監管政策加大力度,而資本市場和社會融資格局又沒有大的起色,那么對信貸規模的調控而言,貨幣政策的調控作用也許不會非常明顯。因此,不要高估貨幣政策的作用。 汪同三稱,現在財政政策的提法已經改成了穩健的財政政策,在方向和力度上都有所調整。而貨幣政策仍然是兩大熱點,即利率和匯率的問題。目前,利率放開的幅度越來越大了,為向全面市場化過渡創造了條件。 “對于今年的利率是否要調整,我個人認為,還是要在穩定的情況下考慮繼續上調。至于匯率問題,要加快匯率形成機制的改革,但另一方面,匯率已經被國際上一些國家、一些集團摻雜了不必要的政治因素,在當前的這種狀況下,為了保持我們國家的穩定發展,在短期內還是不宜調整。”汪同三提議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