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公經濟盡享國民待遇指日可待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3月03日 09:59 南方日報 | |||||||||
非公經濟盡享國民待遇指日可待,國務院“非公經濟36條”文件有望成為我國非公經濟發展的分水嶺 《國務院關于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簡稱“非公經濟36條”),這個被譽為新中國建國以來首部以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為主題的中央政府文件,無疑將承載起正日益龐大并對我國經濟發展起到舉足輕重作用的非公資本的無限夢想
按照剛剛發布的“非公經濟36條”,國家今后將通過進一步引入市場競爭機制的方式,允許非公有資本進入電力、電信、鐵路、民航、石油等壟斷行業和領域。 “幾十年來,在我國的上述壟斷性行業中,非公經濟一直缺乏公平競爭的機會和環境。”在中國社科院微觀經濟研究室主任韓朝華看來,此次明確大力發展和積極引導非公有制經濟,放寬非公有經濟市場準入之舉,對私有企業來說就是國家非常明確地在原則上給了非公有制經濟一個國民待遇。 體制開放的“真假”之辯 國家發改委有關人士告訴記者,去年下半年,與這個“非公經濟36條”有關的說法就開始在各地流傳開來,國內外不少媒體也從側面對這個動向進行了報道,并迅速引起了全國各地的廣泛關注。“不少地方政府聞風而動,企業界也是躍躍欲試。但后來這個熱潮慢慢降溫了,原因就是,很多地方政府、私營企業主覺得國家政策尚不明朗,不敢貿然行事。”發改委這位人士指出,“36條”明確出臺后,就像給很多企業界人士吃了一顆“定心丸”。 記者注意到,這份新文件中有一條規定,明確將賦予國內企業家與外國投資人同等權利,在融資、稅收和土地使用權方面,讓他們享受和政府同等的條件。但一位投資公司的老總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民營企業家因此獲準在所有行業內都擁有多數股權的可能性并不大。 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的一位專家也認為,雖然“非公經濟36條”確實從政策上明晰了國家對非公經濟發展的支持態度,但這并不意味著市場會在瞬間對非公經濟變得毫無阻攔。 壟斷行業內強大的國有資本依然是非公經濟參與平等競爭的最大障礙。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技術經濟研究部部長郭勵弘說,在地方政府掌握的領域,各地的開放態度可能會有所不同,因此,“明寬暗管”的現象不能不讓民營企業家們心存余悸。 “有些行業雖然沒有規定限制民資進入,但市場無形壁壘很高,準入制度含混模糊。有的部門光說歡迎投資,但一涉及具體項目,究竟該鼓勵還是限制,就語焉不詳,投資者無從了解市場準入門檻的高低和行業政策風險的大小。”業內人士分析。 私企能否叩開部委政策之門? 采訪過程中記者了解到,“非公經濟36條”已經正式出臺好幾天了,但依然讓非公有資本感到茫然的是,在現實操作層面上,盡管有些領域沒有明文規定民資不得控股,但由于種種既得利益者的存在和阻礙,非公資本的進出并不是那么順暢。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副院長張維迎教授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認為,即便非公經濟被準許進入石油等行業,其遇到的問題可能仍得不到解決。 張維迎指出,非公經濟能否真正順利進入石油等行業和領域,與這些行業是否存在“缺乏管制的行政壟斷”密切相關。因為壟斷方在沒有任何制約的情況下,往往可以對弱小方任意采取各種或明或暗的的卡制手段,使之遭遇到所謂的“投資觸礁”而無計可施。 郭勵弘則說,在政府主導型的市場中,處于國資和外資夾縫中的非公資本僅僅依靠“36條”還遠不能達到披荊斬棘的效果。要解決現實中的障礙,除了出臺高規格政策的同時,還要加緊制定和出臺《反壟斷法》等法規。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李曙光對“36條”從醞釀到成文的整個過程頗為了解。他告訴記者,文件出臺無疑是中國市場化進程中的大事件,但私企能否叩開政策之門,除了需要得到業已出臺頒布的《行政許可法》、《關于投資體制改革的決定》的支持,還要冀望于新《公司法》、新《破產法》、《國資法》等體現市場化導向的法律、法規與現行制度的共同發力。 民營企業期盼弄大潮 據信息產業部電信研究院通信政策研究所所長陳金橋介紹,目前,在國內注冊的從事電信增值業務的企業已經達到13000多家,其中大部分是私營企業。電信行業的此番風景可以映襯出民營非公經濟的勃勃生機。 但記者從國家發改委了解的情況則表明,非公經濟在近30個產業領域存在“限進”的情況。有關媒體報道,“在沿海某省,國有經濟可進入80多個行業,非公經濟中的外資可進入60多個行業,而民資僅可進入40多個行業。” 有關數據還進一步顯示,對中國中小企業的拒貸率超過56%,與此同時,國內銀行業的資金中有超過70%貸給了國有企業。但結果恰恰相反,不足30%的融資支持的民營經濟卻創造了接近50%的GDP,解決了全國70%的就業。 全國工商聯根據2003年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的統計數據并經過經濟計量實證分析,得出這樣的結果——民營經濟工業總產值比重每提高1個百分點,該地區人均GDP會提高大約203元;民營經濟工業增加值比重每提高1個百分點,該地區人均GDP會提高大約202元;城鎮就業中民營經濟就業比重每提高1個百分點,該地區人均GDP會提高大約518元。 一位電力行業的民企負責人告訴記者,“我深有感觸,往往越是需要得到政府給予投資融資和財稅支持的時候,越是得不到。財稅部門、金融機構的觀念還沒有轉過來。”這位人士希望以后這個局面能有所改變。“從長遠看,民營企業有了競爭力,對國有企業的發展也會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本報駐京記者 鄭子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