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環保總局副局長潘岳:和諧中國是綠色的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3月02日 13:46 21世紀經濟報道 | |||||||||
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據世行測算,中國的空氣和水污染造成的損失已經占到當年GDP的8%。中科院測算環境污染使我們國家的發展成本比世界的平均水平高了7%,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造成的損失占到GDP的15%。環保總局的生態狀況調查表明,僅西部9個省區生態破壞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占當地GDP的13%,等于甘肅和青海的總和。 環境也對人們身體健康造成了明顯危害,中國每年有1500萬以上的人因空氣污染而
但這只是人口資源環境方面的帳,還沒有包括社會的、政治的。 在20世紀的最后30年里,西方發達國家憑借著雄厚的經濟和技術資本,解決了環境問題。但是,與此同時也將很多危機輸出到了發展中國家,他們以不足世界人口14%的人口消耗著全球80%的商業能源,他們將企業總部和研發中心留在環境良好的城市,而將高能耗高污染的產業向發展中國家轉移。這樣的轉移不僅發生在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在發展中國家內部也是一樣,東部向西部轉移,西部向緬甸、尼泊爾轉移…… 即使發展中國家一時依靠了資源和廉價的勞動力使GDP大幅的增長,但是,很快就會因為環境和能源的無法承受而失去了發展的后勁,同時受到了發達國家各種各級規則的打壓。 歐洲和美國已經就食品和環境的標準開始大打貿易仗,美國和發展中國家對于彼此應承擔多少溫室氣體的減排責任爭論不休,資源和環境已經引發了貧富之間、資源之間、文明之間的巨大沖突,在一個國家內部也是如此。 以中國為例,我們的資源活動也導致不同區域之間的沖突,長期以來,西部開發森林和礦產為東部的經濟增長提供了支撐也做出了犧牲。可是如今水土流失最嚴重的,酸雨污染最嚴重的主要是大西北、大西南地區。而國家對西部地區又提出了保護環境,限制發展的要求,可這些保護的成果是被誰享用了呢?是被發達地區享用。 要解決人和人之間的不和諧,其出路只有一條——就是建設綠色中國。而要實現綠色中國的理想必須構建和諧社會,而和諧社會必須體現社會公平,這是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的必然要求。 我們現在正在研究實施生態補償機制,讓生態受益地區補償生態受損地區,讓環境消費多的富裕人群向貧困人群付費,讓污染大戶向受害百姓付費,這需要出臺一系列新的環境經濟政策,特別是稅收等政策,也更需要一套完善的民主法治的機制去保證。 實現綠色中國的理想必須調整國家發展戰略這個概念。比如能源,目前我們仍然是以煤為主要能源。世界銀行統計,如果繼續毫無節制地發展火電,2020年因為燃煤污染所導致的疾病我們將損失GDP的13%。所以在中國能源出路只有兩個,就是新能源,就是循環經濟。 現在新能源占世界能源消費的22%,可是中國的能源消費中新能源僅占3%。如果發達國家提前完成了從傳統工業經濟向生態經濟轉型的話,我們多年以極高環境成本取得的經濟成就可能就變成了笑話。所以,我們要少搞一些勞民傷財的工程,少投資一些高耗能、高污染的工業項目,要積攢下辦大事的錢,辦好開發新能源、發展循環經濟這些關系國計民生的大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