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宏觀調控不容樂觀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3月02日 02:48 每日經濟新聞 | ||||||||
專家提出中國社會正面臨十大挑戰,預計這會成為“兩會”的熱門話題 挑戰一:糧食供應仍有缺口 2004年,我國出現“糧食增產、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好勢頭。但是,目前我國每年仍然有幾百億公斤的糧食缺口,不得不靠進口和運用庫存來彌補;而隨著中央減免農業特
盧中原:保持糧食供求平衡和促進農民增收是中長期的艱巨任務,需要關注新發展階段“三農”問題出現的新特點:農民收入來源多渠道化,工資性收入比重明顯上升;市場競爭加劇,人多地少矛盾凸顯;農民失地失業問題日益突出;農村經濟結構面臨新調整,農村經濟組織和土地制度亟待深化改革等。解決新階段的“三農”問題應當有新思路,特別是要打破城鄉分割的體制障礙,讓農民分享改革和發展的成果。 挑戰二:宏觀調控形勢不容樂觀 控制投資規模過快增長是一年多來宏觀調控的重點。然而,隨著鋼鐵、水泥、鋁業、房地產開發等部分過熱行業投資增速的明顯回落,一些新的盲目投資正在形成:電站項目出現無序建設的現象,手機企業產能增長過快。 盧中原:去年以來總量緊縮和結構引導措施已經產生成效,但還沒有根本消除盲目投資和低水平擴張的體制根源,加之原有的結構性矛盾在市場調節中演化出新的結構失衡,這就對今年的宏觀調控和體制改革提出新的要求。今后,不僅需要保持投資穩定增長,防止投資需求過度膨脹,主要運用經濟和法律手段引導投資方向,以市場為導向扶優限劣,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挑戰三:煤電油運依然偏緊 隨著我國經濟進入新一輪增長周期的上升期,今年資源約束矛盾將更加突出:現有各類煤礦基本上處于滿負荷、超能力生產狀態,繼續增產的余地有限,煤炭供求矛盾將更為尖銳;電力供應偏緊狀況仍難以根本緩解,最大電力缺口估計在2500萬千瓦左右;原油進口持續增加,給進口原油的采購、運輸、港口接卸轉運等相關環節帶來較大壓力;鐵路主要干線能力飽和,挖潛擴能的空間不大。 盧中原:去年以來凸顯的煤電油運供給緊張,除了投資需求膨脹和經濟增長方式粗放的影響外,還反映了三個問題:一是住房和汽車等消費熱點勃興;二是基礎產業價格機制不合理;三是以往對能源和原材料需求的估計偏于保守。緩解能源等“瓶頸”制約,根本上要靠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盡快改革基礎產業價格形成機制,制定有預見性的發展規劃,合理引導煤電油運的供給增加。 挑戰四:生產資料價格持續上漲 生產資料大幅漲價已持續兩年,對下游產品和價格的影響正逐步顯現。去年居民消費上漲3.9%,創下1997年以來最高紀錄。價格問題是百姓十分關心的問題之一,如果居民消費價格出現大幅增長,必將帶來一系列經濟問題和社會問題。 盧中原:今年物價的主要影響因素在于國內生產資料價格持續上漲帶來的壓力。防止生產資料價格上漲過猛,一方面需要抑制投資需求過度膨脹,另一方面需要維護市場充分競爭,使漲價因素得到消化。政府提價應當切實執行價格法的有關規定,防止壟斷行業、公用事業和公益服務部門價格上漲過快。同時,對群眾反映強烈的藥價高、學費貴等問題,應當妥善解決。 挑戰五:急需建立懲防并舉的反腐敗體系 當前有的地方腐敗現象尚未得到有效遏制,大案要案時有發生,一些地方和部門損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仍比較嚴重,人民群眾還不滿意。 陸建華:源頭上防治腐敗,必須建立懲防并舉的反腐敗體系,加大預防腐敗的工作力度;必須用改革的辦法解決產生腐敗現象的深層次問題,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加強制度建設,加大對權力運行的監督和制約。 挑戰六:體制性弊端尚待進一步消除 投資增長過快、物價上漲壓力較大、能源供應緊張,2004年經濟發展中暴露的問題,無一不能尋找到體制的弊端。當前,造成經濟運行中突出矛盾和問題的體制性、機制性弊端還沒有消除,一些重大領域的改革,在推進過程中仍然存在認識不統一、操作不規范和措施不配套等問題。 盧中原:這一輪經濟上升期的主要動因,與過去有很大不同,經濟運行的市場化程度提高。同時,存在著盲目推進城市化、濫用土地資源、侵害農民利益等相當嚴峻的新問題。去年經濟運行中暴露的問題,病根仍然在于體制和機制性弊端。因此,急需協調推進關鍵領域的各項改革;宏觀調控方式和手段本身也應加快改革。 挑戰七:外部制約因素影響外貿增速 去年,我國進出口貿易總額首次突破萬億美元大關,在世界貿易的排名由上年的第四位上升至第三位,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貿易大國,但卻遠未成為世界貿易強國;同時,隨著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已歷時3年,外部制約因素相應增多。 盧中原:在加入世貿組織的“后過渡期”,我國經濟將面臨更大的國際競爭壓力和更多的“新貿易壁壘”。 這些因素可能影響我國今年的外貿增速。今后在進一步發展開放型經濟中,需著力促進外貿增長方式向質量效益型轉變。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國際區域經濟合作,繼續實施市場多元化和以質取勝戰略,增強開拓國際市場和運用國際資源的能力。充分運用國際慣例,促進國內企業和產業增強核心競爭力。 挑戰八:安全生產問題突出 去年以來,一方面是煤炭供應持續緊張,一方面是重特大煤礦安全事故不斷發生。據統計,受市場和利益驅動,我國煤礦超能力生產問題非常嚴重,去年近四成煤炭是在缺乏安全保障的情況下生產出來的。 陸建華:解決安全生產問題,要加快安全設施的更新改造,加快改善煤礦安全生產條件,使煤炭工業逐漸向著安全、優質、高效、環保的方向發展。同時,要加快解決煤電油運緊張的問題,防止煤礦等能源產品的超能力生產。在強化安全生產的管理與監督方面要有特殊手段,更加強調行政的、法律的、經濟的多種力量的整合。 挑戰九:社會事業發展相對滯后 當前,我國社會存在許多不和諧現象,突出表現為社會發展明顯滯后于經濟發展。社會事業,特別是教育、衛生等事關全體人民福利的社會事業發展相對滯后。 陸建華:必須形成經濟與社會協調發展的機制。新的機制,應當對政府職能進行重新定位,明確政府的公共特性,強化其服務于社會公共事務的基本職能;同時,也要規范企業和資本利益的表達方式,使其具有服務于社會事業的特性;政府的公共政策取向以及相關的制度安排,應打破單一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思想,堅持以人為本和可持續發展的觀點,切實推進社會事業的發展。 挑戰十:就業形勢仍然嚴峻 2004年我國就業和再就業工作目標全面實現。但勞動力供求總量矛盾和結構性矛盾在短期內不會根本改變,特別是中西部地區和老工業基地、困難行業、關閉破產企業及困難群體的就業問題仍將比較突出。 盧中原:由于國有企業改革、產業結構調整、加入世貿組織帶來的沖擊等因素,勞動力供求的結構性矛盾越來越突出。此外,未來十幾年適齡勞動人口增長仍將處在高峰期,預計每年新增1000萬人左右,還有大量農業勞動力要向非農產業和城市轉移,而目前城鎮新增就業崗位每年只有900萬左右,這必然加劇勞動力供求總量矛盾。緩解勞動力供求矛盾,重在開源。開拓新的就業領域、多種就業形式和各類就業渠道。(新華社記者秦杰趙承張曉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