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能源安全三大問題 占有與使用考驗中國智慧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2月27日 10:19 中國經營報 | |||||||||
作者:崔毅 種種跡象表明,能源問題將成為今年兩會的熱門話題,而圍繞其中能源安全這一核心問題的議案、提案,也將明顯多于往年。盡管目前各方對此態度謹慎,但迫在眉睫的各種矛盾,卻容不得代表、委員們再有任何保留。
需要指出的是,兩會期間,能源行業上、中、下游各領域或相關研究機構的代表、委員們所提及的“能源安全”,其外延絕不僅僅涉及“能源供給安全”,從全面可持續發展的角度而言,“能源占有”與“能源使用”的安全,正考驗著“中國智慧”。 “股權換油源” 能源占有安全的突破? 對于不可再生的煤炭、石油、天然氣等一次能源來說,數量上的絕對占有對“安全”的價值更大。而中國富煤、貧油、少氣已成事實,因此,如何進一步完善“走出去”戰略與加大油氣資源勘探,將成為今年兩會關注的重點。 目前,在東南亞、中亞、中東、北非、西非、南美等地,中海油、中石油、中石化分別控制了一定規模的上游油氣資源。但“9.11”后,美國全球戰略的調整,中國進入西方尤其是美國曾經由于當地政治風險而放棄的資源國的空間被大大壓縮了;相反,中國在某些國家、地區的既得利益,也由于美國、日本的“攪擾”而面臨損失。這在今天的伊朗、蘇丹、東海均可見一斑。 或許,正是石油國企“走出去”壁壘的增多,刺激了民間石油“引進來”力量的發展。有跡象表明,目前,去年底成立的隸屬于工商聯的“石油商會”的多家會員,正在“秘密”策劃所謂的“石油產業基金”,并大膽提出了“股權換油源”的設想。他們希望以出讓石油民企部分股權的方式,換取尚沒有機會進入中國的產油國的油源,從而打破國內三大石油國企與BP、殼牌、埃克森.美孚等巨頭的國際合作的壟斷局面,根本解決石油民企上游資源受制于人的被動局面。如果兩會期間,相關建議得到政府強力部門的重視,則中國的“走出去”戰略將得到有益補充。 此外,加強油氣資源勘探力量及戰略石油儲備建立過程中實際問題的解決,也將成為代表、委員關注的重心。在四大戰略石油儲備基地建立的過程中,尚有許多需要中央企業與地方政府協調的各種矛盾,亟待解決。而異常波動的國際油價也直接影響了儲備時機的選擇。 煤電價格市場化 能源供應安全的瓶頸? 中國是世界產煤大國,據說,僅山西省的煤炭可采儲量就能再開采400年。但近兩年來,中國卻“煤荒”、“電荒”接踵而至,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事實上,能源供應安全的前提,是能源流通體制的健全,而流通體制又直接與能源價格息息相關。當前,煤炭價格“雙軌制”已至窮途末路,本屆政府出于“絕對不能再出現嚴重影響中國國際形象的煤礦安全事故”的目的,不可能對實際只是恢復性上漲的煤價施于過多行政手段打壓。因此,電價如何“市場化”的問題,將成為本次兩會電力代表關注的焦點。 如果進一步細化,則一些受政策影響、建廠時核定上網電價明顯偏低的電力企業,將對提高發電企業上網電價提出具體建議。因為目前,發電企業由于隸屬集團和貸款來源的不同,所造成的上網電價差異遠遠超過了所在地區電煤價格上漲的差異。 此外,關于改善煤炭流通體制的建議,可能還將集中在加快鐵路體制改革方面。目前,鐵路運力對煤炭流通的制約非同小可,業界認為,只有放松鐵路投資管制,各地的煤炭運力不足問題才能有所緩解。 在石油供應安全方面,合理的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已探討多年。在去年國際油價波動起伏、國內成品油價格卻只升不降的實際情況下,可以預測,重點用油企業的代表、委員將“發難”兩大集團,在“傾訴”企業生產與社會公用成本超支的同時,質疑兩大集團全線“飄紅”的年報業績。 而在天然氣供應安全方面,目前,三大公司在沿海LNG(液化天然氣)接收站布局上的“跑馬圈地”現象日益嚴重,如何有效規范LNG接收站建設,以在保證能源供應多元化與安全的前提下,不出現過度的無序投資,將在相關代表、委員間產生爭論。 節能產業革命 能源使用安全的誘惑? 如果說能源占有與供應的安全,更多地依賴國際政治關系的緩和與中國政府政策的導向,那么,能源使用的安全,則主要建立在科學技術進步與人們傳統觀念的更新上。 本次兩會,圍繞《可再生能源法》的相關問題,除繼續成為焦點外,代表、委員將對加快可再生能源項目建設與宣傳提出具體建議,如針對風電、太陽能發電上網難的問題,優勢省區將與國家電網公司及南方電網公司深入探討。因為從目前形勢看,風電上網的政策壁壘遠大于技術壁壘。而環保系統人士將再次告誡,對于人們傳統意識中可再生且環保的水電,過多、過濫的水電建設,將對所在流域生態環境造成毀滅性打擊,對于水電的傳統認識應該改變。 此外,隨著技術進步,對能源使用安全有著重要意義的“節能”領域,將出現革命性的變化。其中,燃氣發電可能引領節能經濟“潮頭”。 在中國,目前由于煤炭的不充分燃燒、煤礦的瓦斯排空、農村沼氣的非經濟使用等,每年向大氣中排放大量可燃氣體,對環保造成了巨大壓力。隨著《京都議定書》的生效,中國作為締約國,減排任務將日益加大。因此,對可燃氣體發電的節能與環保,無論企業還是政府有關部門的代表、委員都將給予充分肯定。 除此之外,有關汽車節能、建筑節能、工農業生產節能領域,各種技術與產品已呈現層出不窮、百花齊放的態勢。這一方面體現了中國節能市場的巨大,也從另一方面提醒業界有識之士,節能產業亟待政策規范。否則難免誤入歧途,壞了“中國能源使用安全”的大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