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170億熱錢投向三農 70萬農民將轉為市民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2月25日 09:15 中國經濟時報 | |||||||||
本報記者 韓清華 通訊員 成尚軒 成都市大邑縣安仁農民新村,一幢幢青磚勾縫的川西民居沿著蜿蜒的小河依次排立。在一座四合院外,主人李建茹告訴記者,她辦起了農家樂,生意做得紅紅火火。“做夢也沒有想到,自己不但成了城市人,而且還當上了老板。”
從種地到自己開鋪子,從泥瓦房到花園別墅,從農民轉變為市民,托起“李建茹”們夢想的正是成都市大力實施的“統籌城鄉經濟和社會發展,推進城鄉一體化”的戰略部署。 統籌城鄉發展,是成都市正在全力推進的重要工作。2004年,成都市對“三農”投入總計169.9億元,其中各級政府投入為57.8億元;吸引民間資金112.1億元。近170億熱錢強有力地支撐了成都市正大力推進的統籌城鄉發展,讓農民得到更多的實惠。 統籌城鄉發展,錢從哪里來?資源如何整合?面對這一課題,成都市利用“市場配置資源”這一魔杖,通過科學合理地安排城鄉資源要素,用較少的人力、物力和時間,獲得最佳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 成都新津縣在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中,要在工業集中發展區修3條大道及水電氣等配套管網,大約要花3億元,而縣財政2004年1-9月的總收入只有2.38億元,即使全部投入也不夠。像這樣的資金“不等式”,不只新津遇到,而是在成都具有普遍性的突出難題。 到哪里“找米下鍋”?新津通過經營城市、土地拍賣、吸納民間資金等方式,多渠道籌措資金,完成了道路建設及管網配套。其他區(市)縣也是妙招頻出:該市青羊區則“借”優秀企業的資金、人才來組建專業公司,作為資本運作的“操盤手”,融來所需巨資。都江堰市出租車、小公共汽車、人力三輪車經營權公開拍賣,籌得城市建設資金5000余萬元…… 各區(市)縣運用經營城市的方法,靠市場化運作,通過吸引民間資金的投入,對農民集中小區建設投入減少8724萬元,減少28.86%。大邑縣建設的安仁鎮農民集中居住區,縣財政只投入水、電氣等基礎設施建設,用拆遷費、門面出租等來吸引社會閑散資金,全部靠市場化運作,解決了當地300多戶失業農民的安家大事。 據了解,112億元民間投入“三農”的資金主要傾向于農業和農村投入,尤其是投入到農產品生產經營、農村工業、教育、旅游等方面。投入到農民新居建設的資金也占到了民間投入資金總額的11.28%。 共享城鄉文明不是一句空話:2004年成都市農民社保投入1.54億元,增長8.46倍;農民培訓投入4362.67萬元,增長5.50倍。值得一提的是,2004年,成都市農民收入增長幅度首次超過城鎮居民,農民享受到了真真切切的實惠。 據悉,2005年,成都市將繼續加大對“三農”的投入。新增的財力重點用于農業產業化經營工程、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生態環境建設、農業科技進步、農業綜合開發、農村扶貧開發工程、農民勞務工培訓等方面,支持農業和農村的發展,促進糧食增產,農民增收。 按照規劃,2007年成都城市化率將達到42%以上,70萬農民將轉為市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