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風暴下一步:官員問責或納入環保執法程序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2月23日 07:33 21世紀經濟報道 | |||||||||
本報記者 王立俠 北京報道 2月21日下午,環保總局二層多功能廳,清華大學當代中國研究中心教授李楯應邀參加環保總局召開的有關“環保風暴”下一步行動的會議,并在會上做了主題為《依法行政與
據記者了解,在此次內部會議上,李楯提了一些具體操作性的建議,尤其是環保執法程序化問題,環保總局方面意欲采納,他們認為這是環保堅持法制化,走常態化運行的路子。 據李楯教授透露,2月19日,國家環保總局副局長潘岳曾召集包括他在內的一批專家一起商討“環保風暴”下一步怎么刮的問題。 李楯教授認為,叫停30個違法項目具有很強的象征意義,更制度化、法律化的“環保風暴”應該是下一步大家要考慮的,而現在環保總局的相關領導也確實是這么想的。 國家環保總局環境影響評價管理司司長牟廣豐2月21日的會上說:“李楯教授講的公眾參與、聽政制度,對環境影響評價的管理問題,對于制定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對于機關的運作都有很重要的針對性。” 李楯認為下一步環保執法有三個問題要解決,一個是信息公開,一個是公眾參與,一個是官員問責。首先在環保自己系統內做到信息公開,適度的公眾參與和建立嚴格的官員問責責任。 要解決信息公開問題,環保系統首先要確定哪些信息是不能公開的。 與公眾相關的規劃、可行性分析、移民安置方案、政府審批文件和相關決定,以及相關的水文氣象、地質災害資料以及歷年的統計資料都應該公開。 與公開相關的還有公示,公示是公開的一部分。 公示應該從政府規劃和業主申請審批的時候公開,不能在移民搬遷的時候公開,以至于有些工程已經在進行中了公眾都不知情。 李楯說,環保作為國家審批,審批報告按照國務院的規定,是一個行政行為,審批的相對人,環保人就有義務及早的公示,公眾可以按照自己的意見提出申辯來。 這必然涉及召開聽證會的必要性。李楯說,聽證的規則至少要求: 第一,需要聽證的事項,比如環評事項,包括工程規劃、環評報告、移民安置方案、水文地質氣象資料,這些都應該和聽證消息同時向社會發布。所發布的信息要有一種使更多人理解的傳播方式,特別要使弱勢人群和邊緣人群知道,必須是全面和完整的,語言表達上要方便人們正確地、準確地理解。 第二,信息的發布。聽證會舉辦信息發布和聽證人報名和截止日期必須要在法定的時間之前,聽證人提交書面證言,提交書面證言到聽證會舉行,要讓人們有充分準備。所有訴訟法都有時效規定,不能搞突然襲擊,要讓公眾有準備。 決策的時候,公眾應該全面了解聽證結果,聽政過程應該允許全程報道,聽證的報告、書面證言、證據、其他材料、相關的工程規劃、項目評估、移民安置方案、水文地質氣象資料都應該存檔,應該允許公眾查閱復制。決策結果不一定要完全采納意見,但要聽取意見,不采納要向公眾說明理由。 李楯最后談到,環保執法應該建立官員和專家署名公開和官員問責制度。官員在作決策之前的責任和做決策之后的責任,是完全不同的。 國務院《全面推行依法行政實施綱要》中還規定了建立健全決策跟蹤反饋和責任追究制度,按照誰決策誰負責的原則,建立健全決策責任追究制度,實現決策和責任相統一。我國刑法中關于濫用職權罪、環境監督失職罪、非法征用土地罪都有相關決策和責任承擔條款。因此要從行政環保系統先細化、規定我們官員的問責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