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調查顯示半數外來工稱北京是寬容的城市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2月21日 07:06 中國青年報 | |||||||||
北京市社科院對在京主要從事商業服務業的外來人員調查顯示――― 50.6%外來工認為北京是寬容的城市 本報記者 陳娉舒
眼下,有400多萬外來人口生活、工作在北京———換句話說,在人潮洶涌的北京城里,每日里彼此擦肩而過的人們,不出四個人,就有一個是“外來戶”。這些長期“暫居”北京的人生活得怎么樣?他們眼里的北京是怎樣的北京?他們眼里的未來是怎樣的未來?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最新推出的《北京藍皮書———2005年:中國首都發展報告》,披露了一份由北京市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學者設計并執行的問卷調查,這項涉及528名從事商業服務業的外來人員的調查,從諸多方面鋪展出一幅居京外來工的生活全景圖。 60.3%的外來工認為自身生活有改善 與在老家的生活水平相比,感覺“生活水平提高了”的居京外來工有60.3%,認為“沒什么變化”的有19.7%,“下降了”的有5.7%,“說不清楚”的有14.3%。這表明,向城市遷移對大多數流動者經濟狀況的改善起正面作用,這也是大多數人愿意留在城市的原因。 調查發現,外來工對這個問題的評價,與其配偶是否同在北京有關。配偶同在北京的,有65.7%的人感覺生活提高了;而配偶不在北京的外來工中認同這種感受的比例為50.0%。此外,這種感受也與工作經驗有關,工作經驗越少的人,對老家生活評價越高。 但是,較之北京當地人,外來工顯然“另有一番滋味在心頭”。與北京人相比,對目前的生活表示“還可以,能接受”的外來工有32.6%,表示“有些差,不太滿意”的有32.2%,認為“不行,很不滿意”的有10.0%,認為“各人有各人的活法,沒什么可比較的”的有21.6%,“說不清楚”的有3.6%。 另外,配偶是否有工作,也是影響外來工對其在北京的生活評價的因素。與配偶有工作的外來工相比,配偶沒工作的調查對象更多地表示出不滿,兩者的比例分別為18.1%和8.3%,尤其是獨自支撐家庭經濟狀況的男性已婚者對自己的生活評價較低。 50.6%的外來工用“寬容”形容北京 現實中,很多外來工在北京已經生活了很久,但由于制度等多方面原因,無論是他們自己,還是北京當地人,都沒有把他們當做城里人來對待,他們仍是外地人、仍是“城市人眼中的外來者”。但是,這些“外來者”,卻以寬容的眼光,回望這個他們熱愛著的城市。 與一般城市人對外來工多有負面評價的情況相反,外來工對北京給出了很高的評價。認為北京是個“寬容的城市,能容納不同的人群和文化”的占50.6%,認為北京是“積極進取,充滿希望的城市”的占46.4%,認為北京是“人和人能平等相處的城市”的有30.9%,評價北京為“傲慢的城市,瞧不起外地人”的有26.3%,把北京看做一個“很有人情味的城市”的占26.1%,認為北京是一個“只知道保護自己人利益的城市”的有9.7%,認為北京是一個“充滿歧視和不公平的城市”的為9.4%,只有8%的人認為北京是“冷冰冰的大城市,沒有什么人情味”。 社交方面,認為自己的朋友中有北京人的比例占55.0%;在接觸程度上,有38.6%的被調查外來工去過北京人家里做客;在未來合作意向上,60.8%的調查對象表示愿意同北京人一起工作。這反映出,外來工對與北京人交往所持的態度相當樂觀、積極。 調查還發現,“以戶籍制為代表的城鄉隔離的制度因素”是造成外來工與北京人差異的最主要原因。在談到自己與北京人差異時,61.0%的外來工提到了“戶口身份”,32.2%的人認為是“社會資源不同”,31.1%的人認同與北京人“生活機遇不同”,28.8%的人認為“見識閱歷不同”,26.9%的人認為主要是“文化素養不同”。 調查中,有23.2%的外來工表示在北京“沒有安全感”。進一步的分析顯示,收入越高的人安全感越強;配偶有工作的外來工,安全感要高于配偶沒工作的外來工。此外,認為“與老家相比居京生活水平高”的外來工,其在京的安全感也強。而是否有勞動合同,卻不是決定因素。 為什么有不安全感?回答“城市太大,不了解”的人比例最高(36.6%),其次是選擇“治安差”(30.1%)。認同“工作不穩定”因素的有30.6%;覺得“熟人少”造成安全感缺乏的有29.0%;認為“人們很冷漠”導致不安全的有21.3%;覺得城市“陌生感強”的有20.8%;認為在城市生活中面臨的“被排斥”造成缺乏安全感的有19.1%,認為“生活條件惡劣”導致缺少安全感的有15.3%。上述調查結果表明,外來工缺乏安全感的原因,除了對大城市生活的不適應外,社會治安狀況、工作穩定因素和人際交往都有一定影響。 78.4%的外來工表示“如果發展好就繼續留京或盡可能留京” 很多人把外來工定義為“流動的”,認為他們來城市的目的就是掙錢,掙夠錢之后他們還會回到屬于他們的農村去生活,在城市中他們只是“暫住”。但這是不是事實呢? 本次調研發現,在對自己未來的長期預期上,5.5%的人表示就喜歡北京,哪兒也不去了;27.5%的人表示喜歡北京,要盡可能留在北京;有45.4%的外來工表示要看發展,如果發展得好就留在北京,否則就去別的地方。這三項有在京發展預期的人合計高達78.4%。另外,有14.1%的人認為北京就是個暫時掙錢的地方,攢夠了錢就回家;對去與留說不清的人有7.5%。 面對“如果經濟條件允許,定居何處”的問題,有54.0%的人選擇“定居在北京”,18.0%的人表示“不一定”,16.1%的人表示“沒想過”,11.9%的人回答“不會定居在首都”。 北京市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李偉東分析說,1/3的人明確計劃要留在北京,如果再加上處在搖擺不定的狀態、可去可留的近一半的人,所謂的“流動人口”其實到了北京后,繼續流動下去的比例已不是很高,北京成了很多人選擇的流動終點。 關于這項調查,李偉東認為,雖然外來工在北京收入低、居住條件差、經濟負擔重,且不被主流社會認同,但他們對自己的當前生活仍表示滿意,而且強烈認同城市的主流價值。然而,諸多問題也困擾著他們在都市里的生存。因此,全社會對外來工的認識應該盡快調整,對為首都建設作出貢獻的外來人口,有關政府部門應該在社會保障和管理、兒童教育、職業培訓等方面作出有效、平等、前瞻性的制度安排,把外來工納入城市日常管理考慮的范圍,而不僅僅是當做暫住人口采取臨時性措施對待,只有這樣,才能促進社會發展,維護北京的城市社會穩定和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