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內財經 > 部委專題--國資委專題 > 正文
 

國資經營預算多方博弈 國資委與財政部仍存爭議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2月20日 10:43 經濟觀察報

  本報記者 程明霞 北京報道

  根據國資委最新公布的數據,2004年,中央企業實現利潤4784.6億元,比上年增長57.6%。不過,身為出資人,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國資委)對這筆錢并沒有控制權。

  因此,建立資本經營預算體系,掌握國有資本收益的處置權被成立已兩年的國資委當成了2005年的頭等大事。但是在這個問題上,國資委與財政部等多個機構依然存在爭議。

  沒有收益處置權的出資人

  “沒有資本經營預算的國資委,就像是一條腿在走路。”早在2003年11月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國資委副主任黃淑和就曾這樣說。

  在國資委成立后的兩年中,這一話題被不斷提及,而且,國資委開始有所動作。

  2004年10月底,一份由國資委統計評價局與產權局完成的關于如何建立國有資本經營預算體系的報告,首次在小范圍內征求專家意見。

  2004年底與2005年初兩次最重要的工作會議上,國資委主任李榮融與副主任李毅中更是給出了一個明確的時間表,稱將在2005年“加快建立其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的制度,為中央企業的布局結構調整提供手段。”

  “這是我們第一次把這件事提上明確的工作安排中。”國資委業績考核局副局長王晞在2005年1月中旬的“中國經濟形勢報告會”上說。

  在國資委看來,是否有國有資本的經營預算,實際上決定了國資委在多大程度上履行出資人的職責,也決定了國資委能有多大的作為。

  國資委副主任邵寧在2004年9月的一次演講中,曾詳解國資經營預算對于國資委調整經濟結構布局的意義。

  邵寧說,國資委必須要做國有資本的經營預算。“我們要做資本的經營預算,實際上就是說國資委得有收益和支出。國有經濟有進有退,必然就是要進的把資金投進去、要退的把資金抽出來,這樣才能夠對國企布局進行調整。”

  他舉例解釋:“比如,目前我們的三大航空公司都存在資本金不足的問題,但是像航空公司這樣的企業是我們必須要保的,這是戰略問題。而現在財政已經不給國有企業注入資本金了,這就要我們出資人給他們補充資本金,這就必須有一套資本經營預算的財務體系去支持這樣的結構調整,這樣才能把國有經濟逐步調整到能夠發揮優勢的方向上。”

  “現在各方面對這個工作(布局與結構調整)的呼聲都很高,”在2004年底國資委的年終工作會議上,李榮融也首次透露調整的最終目標是,“(目前近180家)中央企業最后保留80~100家,最多剩100家,明年(2005年)我們一定會有動作,會加快中央企業的調整。”

  而控制了收益,也就控制了企業的投資行為。國資委經濟研究中心一位專家告訴記者,沒有資本經營預算就管不住企業的投資行為。

  他說:“現在國有企業亂投資造成的國有資產流失,其實遠比產權轉讓過程中造成的流失大得多。你看之前藍星和韓國雙龍那么大的合作項目,我出資人竟然是從電視新聞上知道的。”

  該專家曾參與國資委關于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的研究工作。據透露,在國資委去年下半年完成的這份關于如何建立國有資本經營預算體系的報告中,內容包括必須及早建立國有資本經營預算體系的6個必要性,以及國有資本的收益來源與支出途徑等等。

  “國資委是出資人,出資人就是要享受資本回報的,不能享受資本回報,國資委就稱不上完整意義上的出資人,也就沒法履行出資人的其他職能。”該專家透露,“所以報告認為,國有企業的稅后利潤應該上繳給國資委,以及國有產權轉讓的變現收入等等,這些都應該作為國資委的收益來源;而支出方面包括,重新投資給企業、安置下崗職工、投資國家重大的公共設施建設(類似三峽工程這樣的),還包括國資委工作人員的辦公費用等等。”

  該專家同時透露,國資委為此報告曾去各地調研,并對深圳的做法比較認同。

  “我們已經組織有關力量進行了調查研究,初步提出了工作設想。”李榮融在2004年底的工作會議上稱,“2004年是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工作開始起步的一年。”

  “漏斗”還是第二財政部?

  國資委邁出這一步注定會觸碰方方面面的利益。

  這是因為,自1994年以來,國企的稅后利潤基本都留在了企業,而幾年來各地國有產權轉讓的收入一般也都納入了當地財政。

  “只在財政上掛個賬,就僅僅是個漏斗,即使叫出資人,也是形式上的政府,沒有出路。”首都經貿大學教授劉紀鵬認為,要真正實現政資分開,就必須劃清財政部的公共預算與國資委的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的界限,“不能獨立編制資本經營預算的國資委,就不可能成為純粹的出資人。”

  劉紀鵬教授是正在起草中的《國資法》的專家組成員。國資委關于如何建立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的報告,亦曾請他參與討論。在2004年底接受記者采訪時,劉紀鵬認為報告還不成熟,“其中關于國資委的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與財政部公共財政預算的關系,還是沒有清晰地劃分開。”

  世界銀行駐北京代表處高級專家張春霖先生則認為,國企的利潤可以由國資委來收繳,對于國企的再投資,也可以由國資委來做規劃,但國資委收繳上來的利潤要納入整個國家財政的收入當中,同時,國資委對于國企再投資的計劃,也應該向財政部提交預算申請,最后由財政部在整體預算中做安排。

  他認為,國有企業是全國人民的財產,它的收入和支出應該納入國家的整體財政預算中,這些資產一年下來的收益,應該在第二年拿出多少投入教育、多少投入醫療,不應該是國資委做決定的。

  “如果說該向社保體系的建設投入多少,由國資委自己安排的話,那國資委就像是第二財政部了。”他說。

  國資委的設想不僅可能遭遇中央企業的反對,國資委與財政部在此事上也未能協調。

  據知情者透露,財政部目前已開始著手國企利潤的收繳工作。

  國資委對其中的利益關系也很清楚。國資委副主任李毅中在今年1月份的全國國資工作會議上說,目前國務院國資委還要積極與人大財經委、財政部、社保基金理事會等有關部門協商溝通。

  他說:“國有資本的收益該怎么收、收多少、怎么使用、與公共財政什么關系、怎么補充社保,都是難題,我們希望能爭取形成一致意見再上報國務院,最后由國務院定奪。”


點擊此處查詢全部國資經營新聞 全部國資委新聞 全部財政部新聞




評論】【談股論金】【推薦】【 】【打印】【下載點點通】【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熱 點 專 題
聚焦2005春運
世界新聞攝影比賽
2005年CCTV春節晚會
CBA全明星賽球迷投票
澳網公開賽百年
2005新春購車完全手冊
北京2月新推樓盤一覽
新春購房打折信息
《漢武大帝》連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