毀林還是護林:有媒體調查稱APP盤活云南森林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2月04日 02:56 人民網-國際金融報 | |||||||||
本報記者 林夢達 李芃 事件回放 一只蝴蝶在南美扇動幾下翅膀,可能數周后在美國會引起一場龍卷風。金光集團APP,這個來自印尼的跨國企業便是在這種效應下被卷入一場輿論颶風的中心。
扇動翅膀的“蝴蝶”,是一個民間環保組織:綠色和平。2004年11月16日,該組織召開新聞發布會,稱要向政府舉報APP在云南省圈地毀林。此后,輿論對APP云南造林項目的各種負面猜測接踵而至。APP方面并沒有進行激烈的反駁,只是聲明:綠色和平組織對APP的指責是不符合事實和不負責任的。一個月后的2004年12月16日,綠色和平再次召開新聞發布會,稱通過獨立調查掌握了最新證據。各界爭議也隨之升溫。 2005年1月12日,APP召開新聞發布會,首度正式回應先前的指責,就在云南啟動“林紙一體化”項目進行詳細、深入的解釋和澄清。 1月18日,國家林業局副局長雷加富表示,國家林業局正在組織調查。1月25日,云南省政府公開表態:發展林紙產業是云南省經濟發展的戰略決策。“綠色和平組織”對云南推進林紙產業橫加指責,對金光集團橫加指責,是由于對一些具體工作不很了解造成的。 1月23日,記者前往位于高原山區的云南省思茅市瀾滄拉祜族自治縣實地調研。雖時處苦寒,但這里陽光明媚,目力所及,遠近山坡綠意盎然,一片寧靜祥和,令人心神悠然。此情景與先前記者從部分媒體獲知的“金光集團APP在思茅大規模毀林”、“滇南森林告危”等描述大相徑庭。為什么金光集團APP植樹者反成毀林人,甚至失歡于眾,獲罪于邦? 71萬與九千畝 “造林”與“毀林”雖一字之差,但這兩個概念之間卻有著本質區別,乃輿論颶風的核心之一。 記者從云南省林業廳獲知的實際情況如下:2003年至2004年,APP中國在云南省實際造林約71萬畝,造林過程中涉及9000多畝有林地。在這些有林地的清山過程中,一部分樹是以前當地百姓已經砍伐,并作為民用柴自行使用了;另一部分是由APP中國的承包商組織清理的,砍伐下來的樹有些是當地百姓自行使用了,有些被廢棄。 對APP造林過程中涉及9000多畝有林地的事實,云南省林業廳副廳長郭輝軍認為,乍看之下,9000畝這個數字確有不小的沖擊力,但與APP實際造林71萬畝相比,占比極小。“公正地說,這不是‘皆伐’,或者‘破壞天然林’,更不應該以偏概全,否定APP中國造林71萬畝的主要事實。” 林業生產有兩大目的,即追求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為了保證這兩大效益的實現,必須將林地劃分為公益林和商品林,實行分類經營。據介紹,到2003年底,云南省已有公益林面積1217.2萬公頃,占全省森林面積的50.2%,在全國省區中位居前列。全省已初步形成類型齊全、布局合理、結構科學并發揮重要生態保護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功能的自然保護區網絡,基本能滿足云南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需要。 在這種情況下,就應對商品林合理規劃、科學種植,以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云南省林業廳的人士特別指出,商品林中也分為天然林和人工林,以產業形式發展工業人工林,能夠緩解對天然林的壓力,因而能夠保護天然林,最大限度地保護天然林生態系統的生物多樣性及其生態功能。 云南方面還表示,事實上APP在云南的造林規劃并未如有關媒體渲染得那么大。金光集團確實是簽訂了總造林面積2641萬畝的意向性協議,但是目前簽訂的協議上只有915萬畝,這915萬畝也只代表合作誠意,最終實際數字要待對當地環境資源實地勘探、與農民達成協議后才能真正確定。 瀾滄拉祜族自治縣分管林業和經濟發展的副縣長陳云昌向記者介紹,根據項目協議,APP造林任務是分到各鄉政府,協議中總造林面積只是規劃,至今尚未落實。而在實施過程中,還要根據地方實際條件行事。2003年,APP在瀾滄縣造林10萬畝,2004年32萬畝。 轉讓價格與造林效益 每年每畝承包費0.8元!乍一聽,這一土地租金標準的確低得令人咋舌。根據2002年APP中國與云南省政府的協議,他們的造林基地按每畝40元(50年)收取土地承包金(合每年每畝承包費0.8元)。有言論稱此價格過低,過多地出讓了農民利益,引發農民不滿。 對此論調,云南省政府人士明確表態,“目前國家對林地流轉并沒有明確規定。每畝40元(50年)的價格是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制定的,而且也不是針對APP一家企業,而是對所有企業同樣的租地價格。”事實上,包括云景林紙在內的云南省多家林紙企業在租用原料林基地時,所支付的租金都是這一標準,金光集團只是享受了“國民待遇”。據了解,省政府以此價格租讓的荒地大部分地理條件很差,沒有任何交通設施,不能為當地農民創造任何價值,土地價值也沒有絲毫體現,其租金與農耕地和城市用地沒有可比性。 陳云昌也曾坦言,全縣880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除了600余萬畝有林地外,都是些荒地,沒有產生過經濟效益。“如果APP不來租地,土地也是白白荒著,何況以前本地林紙企業來租地造林,縣里也是這個價,一視同仁。”他說。 另外,云南省林業廳副廳長郭輝軍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土地租金只是APP造林項目綜合效益的一小部分。根據測算,APP造林每畝地50年內一共可以為政府、農民直接貢獻經濟收入近2萬元,平均每畝每年可產生經濟收入400元,包括種植、管理、采伐等勞務費等,不計算企業所得稅,是0.8元的500倍。 有統計顯示,截至2004年底,APP在云南造林投資近2.5億元,其中400余萬元用于道路修建,7000萬元用于支付農民造林工資。 為了更直接地獲悉當地百姓的真實想法,記者驅車深入思茅市瀾滄縣響水河村進行實地采訪。從縣政府出發,在經歷了3個多小時的顛簸后,這個偏遠山區的小村子終于映入眼簾,APP的林地就靜靜地躺在村腳下不遠處的山坡上。 當被問及當地百姓是否歡迎APP在村里造林時,響水河村村民何文昌露出了農民特有的燦爛笑臉,他告訴記者,從2004年3月至今,全家5口人都參與了從清山到營林的過程,總計收入勞務費1萬余元,而之前家里人的人均年收入也就1000元。他說:“當時要植樹之前,村里曾征求了大家的意見,80%的人是愿意的,后來大伙確實得到了實惠。”村里的人大代表李秀英也說,植樹前村里是統一了大部分人意見的,她本人也從來沒有聽到過農民不愿意種林的反映。 “以前,我們這里的農民幾乎沒有獲得勞務收入的機會。去年縣里人均年收入是798元,其中有100余元是APP項目帶來的勞務收入。”瀾滄縣縣長助理楊文凡如是說。 盤活森林資源 據介紹,金光集團APP中國在云南營造原料林,絕大部分是在荒山荒坡上。然而記者連續三天在瀾滄縣實地考察時,卻發現目之所及基本都是綠色的山巒,光禿禿的黃土坡并不多。陳云昌解釋說,云南省的荒山并不像人們通常所理解的那樣什么都不長———這里的年均降雨量在1700毫米左右,因此即使無人照管,地上也會長有小樹和草類等少量生物。但是這樣的植被既非生態林,更達不到商品林的標準,如果不加以改造,根本毫無用處。 云南省林業廳副廳長郭輝軍確認,低產林改造是營林造林的一種必要手段。專家們認定,所謂低產低效林是指木材生長量低、病蟲害嚴重、受到嚴重的人為和自然影響、目的樹種少于40%、枯死木大于50%、林木分布不均或郁閉度過低、不具備應有的生態功能、起不到足夠防護作用的林分。云南氣候條件優越,光、熱、水、土要素配合協調,很適宜植物生長,在很多地區嚴格來說并沒有荒山,但是存在很多很多低產低效林。據介紹,云南省大多數地方的云南松次生林品質嚴重退化,扭松和地盤松占了很大比例,火災與病蟲害嚴重,蓄積量僅為1.0—0.3立方米/畝,經濟價值極為低下。 云南省政府有關人士也表示,云南的荒山荒地并不是不毛之地,但是有些林地上原有林木的林分和郁閉度都很差,必須進行“適當清理”,為林紙產業這一支柱工業的形成來有意識地營林。 據了解,目前云南省劃入商品林面積1.8億畝,其中近10%是低效林地。為了充分提高商品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必須對這些低效林進行有計劃的更新改造。此外,云南要發展壯大林紙產業,就必須增加造紙原料林基地的面積,實施規模化經營。通過把低效林地逐步改造成人工林,可以擴大林紙基地。 何文昌告訴記者,所謂清山就是在那些“荒了一兩年”的山上“用刀砍草”,其中小棵的樹木也“不得不砍”。那些樹的胸徑都很小,砍下后農民就拿來當作柴火燒了。何文昌說,那些荒山都是從村集體轉包的山林地,但凡有薪炭柴和住房用柴的需要,大家就會到自己承包的林地上去砍一點。至于采伐的數量,村里是有指標的,大家就按照執行,只是誰也沒想過去辦采伐證。 根據國家的有關規定,各地必須嚴格執行年森林采伐限額,在采伐林木前要辦理林木采伐許可證。瀾滄縣林業局文件“瀾林計字[2004]1號”顯示,瀾滄縣林業局下達的2004年度全縣民用材(柴)采伐限額為55.6萬立方米,其中農民自用材15.1萬立方米,生活燒柴40.5萬立方米。云南省政府人士說,事實上,國家下達的采伐指標云南省每年都“用不完”,但是由于山區交通不便,農民們往往不去按規定辦理采伐證。 云南省林業廳林政處的王處長表示,云南省農民所砍伐的民用材(柴)都是在計劃安排之內的,沒有去辦理采伐許可證是林業管理“環節上有疏漏”。他證實說,在金光集團介入之前,當地就普遍存在著農民領了采伐指標卻不去辦證的情況。 加快發展林紙業 云南省地處中國西南邊陲,素有“彩云之南”的美稱,是著名的旅游勝地。游人鏡頭之中,自然風光美麗神奇、多姿多彩。然而鏡頭之外,貧困始終困擾著當地百姓。隨著國家經濟高速發展,云南人對脫貧致富的渴望也日益熾熱。 云南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何宣介紹,云南的經濟發展處于全國的末位,目前全省有74.3%的人口生活在農村,截至2003年仍有286萬人尚未解決溫飽問題,貧困人口大多生活在山區,那些地方土地少山地多,種植一般農作物經濟效益差,適合發展林業。 “云南省發展林紙產業是經過科學論證的具有戰略意義的決策,更是這里的人民脫貧致富的客觀需要。”據了解,云南省委、省政府已于2004年2月出臺了《加快云南林業八大產業發展的決定》,省有關部門已經對林紙、林化、林藥、森林旅游等8大產業進行了深入研究,并已確立了林紙產業的突出地位。云南省人民政府經濟合作辦公室副主任朱曉陽也表示:“目前,整個產業尚處于培育階段。我們希望8-10年后,能打造出一個有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耐力的大產業。” 據悉,云南省有3.6億畝林地,現在全省涉林產值170億元,甚至還比不上東部沿海地區的浙江省(800億元),林業產值與林地面積極不相稱。另外,目前中國的主要造紙企業都是依靠進口原料,2002年中國木漿的進口量已躍居世界第一,并且以平均每年22%的幅度快速增長。專家指出,造紙業的原料問題猶如糧食問題一樣嚴峻,中國不可能指望靠進口世界木漿資源來養活自己造紙業。而云南省恰有望成為中國最大的林紙一體化基地,因此,在云南培育林紙產業不僅是云南人民脫貧致富的重要途徑,也事關國家能源安全。云南省政府表示,今后將考慮引入更多像金光集團這樣的戰略合作伙伴,早日做大做強林紙產業。 《國際金融報》 (2005年02月04日 第十一版) 相關專題: 相關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