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工商時報:環保法規必須具備足夠殺傷力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2月03日 00:46 中華工商時報 | ||||||||
社評 1月18日,國家環保總局以未通過環保部門的環境影響評價為由叫停了13個省、市、自治區的30個建設項目,社會各界好評如潮。但是沒過幾天,另一個更加震撼的消息傳出,除了22個項目已經停建整改,尚有8個違法項目繼續我行我素。
雖然在2月2日,環保總局宣布剩余的8個項目已經全部按要求積極落實整改措施,但是種種信息顯示,在這期間,環保總局和有關企業發生了嚴重的爭執。環保執法難再一次得到驗證。 造成環保執法難的原因非常復雜,但有一點是肯定的:現行的環保法規賦予環保執法部門的權限不夠,對污染企業不能形成足夠的震懾力。這造成污染企業違法成本太低,客觀上促使他們肆無忌憚地違法作業。 以此次環評風暴為例,環保總局執法的執法依據是《環境影響評價法》,但是,(1)在罰款方面,該法規定的最高罰款金額為20萬元人民幣,這樣的罰款額度對于動輒上億甚至幾百億的建設項目來說,幾乎微不足道。(2)在對相關責任人員的處罰方面,該法規定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由上級機關或者監察機關依法給予行政處分。這樣的規定太過籠統,而且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有多少責任人被上級機關給予行政處罰,是一個未知數。(3)在刑事責任方面,該法規定,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這樣的規定,也比較籠統。 環境評價法規如此,其他環保法規的處罰力度也是如此。以水污染為例,《水污染防治法實施細則》規定,“對造成水污染事故的企業事業單位,按照直接損失的20%計算罰款,但是最高不得超過20萬元;對造成重大經濟損失的,按照直接損失的30%計算罰款,但是最高不得超過100萬元。”也就是說,企業造成水污染,一般罰款不超過20萬人民幣,最高罰款不超過100萬人民幣。正是因為有如此的限制,使得2004年四川沱江發生的特大污染事故,雖然造成經濟損失2億多元,但是川化集團僅被罰款100萬元。 一項法律的出臺往往經過數年甚至超過10年的反復醞釀,這使得最后面世的法律更為嚴謹。但是,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使得一些法律出臺之后就顯得滯后了,環保法規在這方面的表現更為突出。罰款金額在幾萬元左右徘徊,而一些大型企業的治污設施每天的運行費用就高達10萬元;對相關企業責任人和行政官員的處罰,環保部門更是力不從心。這樣的局面發展下去,環保執法將越來越難。 在此,我們強烈呼吁有關部門,對現行的環保法律法規進行一次系統的、大規模的清理,進行必要的修訂,賦予環保部門更大的執法權力。我們必須讓環保法律法規有足夠的“殺傷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