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銀行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內財經 > 中央一號文鎖定三農 > 正文
 

一號文件六大新舉 從農民增收到農業發展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2月02日 15:21 21世紀經濟報道

  1月30日公布的2005年中央一號文件又一次聚焦“三農”問題。這是23年來中央第7次以“一號文件”的分量關注“三農”:1982年至1986年連續出臺5個一號文件推進農村工作,農民被壓抑的積極性得以釋放,農業增長迅猛;時隔18年,去年一號文件再把糧食增產農民增收問題作為重中之重,引起全社會關注,使其與宏觀調控并列成為2004年兩大經濟主題。

  但是,仔細對比今年與去年的兩個一號文件,不難發現,今年政策凸顯六大新意。
最大的新意已由文件標題提示出來。去年標題是“促進農民增加收入”,今年則是“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去年主題詞是“農民”,今年則是“農業”。事實上,去年文件九部分22條政策全部是圍繞“農民增收”,今年文件九部分27條政策的重心則落腳在“農業發展”。

  這與其說是政策取向的偶然變化,毋寧說是經濟戰略的理性選擇。因為中央意識到,作為一個人口大國,雖然工業化和城市化還要繼續推進,但農業作為整個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還非常脆弱。不但整個國家的生存和發展需要糧食安全的確保,而且長時期內絕大數量國民的生活和就業不得不依托農業。這一切當然都有待于農業的發展及其產能的提高。

  更重要的是,農民增收作為“標”已在一定程度達到了。去年糧食產量超過預期4550億公斤目標而達到4695億公斤,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加300元以上,超過預期5%目標而達到6.5%以上,農民直接得實惠451億元。這決非是說農民不需要再增收了,而是說去年的增收主要來源于“兩減免、三補貼”的政策。但農民增收無法長期依靠政府的補貼來維持,它需要植根于農業發展這個“本”。因此,今年文件昭示了由“治標”向“治本”的轉型。

  第二大新意則在于今年更加注重農業的強“基”固“本”。去年文件第三部分專門規定“發展農村二、三產業”,強調的是向農業之外尋找農民增收的渠道;今年第二、三兩部分則提出有關耕地保護及水利與生態建設的具體舉措,特別強調了農業的財政投入和農民權益的維護。可以說,去年農民增收有“非農化”的取向,今年則傾向于鞏固農業之本。

  與此相應,第三大不同在于,去年鼓勵農民“離開”農村,改善進城就業環境,增加外出務工收入;今年則強調提高農村勞動力素質,“發展”農村社會。這可以說是一種視野更廣的“三農”觀。因為我們注重“三農”,就不能僅是農民增收,還有農村和農業發展。而發展農村社會的關鍵是為生活于農村的國民——農民提供公平的公共服務,這包括享受教育、衛生、文化發展、社會保障和安全秩序的權利。為此,今年文件就加大公共財政對農村的轉移支付力度,規定了具體比例。

  其實,今年文件注重的仍是“三農”中的農業發展。農業發展的出路在科技創新,而在去年文件中農業科技只是農業結構調整下的一個條目,今年則用第四部分三個條目專門討論農業科技創新的體制建設、財政投入和重要門類和品種的科技創新與推廣目標。今年文件對其地位的空前重視正是第四大新意。

  準確地說,去年重視的主要還是糧食生產;而今年文件則提出了發展現代農業的概念。它不僅包括糧食生產,也涵括了特色農業、畜牧業、農產品加工業和產業化經營等業態內容,更針對農產品流通和檢驗檢疫提出了發展期貨市場、現代物流、電子商務和認證認可等體制配套。這種泛現代農業概念的提出和發展思路的清晰化成為今年政策的第五大新意。

  也許最令人耳目一新之處是今年的第六大新意,也就是文件所傳達的改革農村金融的迫切感。雖然去年也提出過農村金融體制改革的問題,但語氣平緩,篇幅僅一個條目;今年則不同,不但農村投融資體制專門占一個部門三個半條目,而且急切提出要“抓緊研究制訂”農村金融改革總體方案,“加快落實”多種抵押擔保形式的規定,特別要求“有關部門要抓緊制訂”多種所有制金融機構的準入條件和監管辦法,并“盡快啟動試點工作”。這已經透露出對有關部門工作不力的責備之意了。






評論】【談股論金】【推薦】【 】【打印】【下載點點通】【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熱 點 專 題
我國局部發生流腦疫情
田亮被國家隊除名
2005年春運 票務論壇
萬眾矚目央視春節晚會
澳網公開賽百年
2005新春購車完全手冊
歲末年初汽車降價一覽
北京在售樓盤分布詳圖
《漢武大帝》連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