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再提三農 溫總理考察農村動情隨時停車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1月31日 10:17 第一財經日報 | |||||||||
新華社30日受權全文播發《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工作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見》(下稱《意見》)。《意見》指出,2005年農業和農村工作的總體要求是: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統籌城鄉發展的方略,堅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穩定、完善和強化各項支農政策,切實加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建設,繼續調整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努力實現糧食穩定增產、農民持續增收,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全面發展。
《意見》共27條,分九部分:1穩定、完善和強化扶持農業發展的政策,進一步調動農民的積極性2堅決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切實提高耕地質量3加強農田水利和生態建設,提高農業抗御自然災害的能力4加快農業科技創新,提高農業科技含量5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業發展環境6繼續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提高農業競爭力7改革和完善農村投融資體制,健全農業投入機制8提高農村勞動者素質,促進農民和農村社會全面發展9加強和改善黨對農村工作的領導 本報記者徐奎松發自北京 中央黨校“三農”問題研究中心主任張虎林是歷屆中央“一號文件”的參與者和起草者,從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發出第一個“一號文件”,到2004年1月中央下發《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農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見》,都凝聚著他的心血。2001年,他提出農村稅費必須重大改革的建議,2002年后得到中央高層的重視;2003年他上交給中央《解決“三農”問題需要調整好政策》的報告,提出“三農”問題是整個國民經濟存在和發展的基礎,是社會穩定和發展的基礎,是人民政權建立和穩固的基礎。基于此,他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和了解溫家寶總理的“三農”情結。 時值2005年地方“兩會”剛剛結束,全國“兩會”即將來臨之際,本報記者對他進行了一次專訪。 考察農村隨時停車 張虎林說,家寶同志在當總理以前就一直主管農村工作,他對農村工作不僅很熟悉、重視,并且對農民很有感情。 “家寶同志每年都要深入農村搞調研,是經常的事。”他搞調研有一個特點:每次下鄉不是按照地方政府或是黨委給他安排好的路線去考察,而是隨時改變路線,或隨時讓車中途停下來。這樣的好處就是能真實地了解到農民的情況,把地方政府的人搞得措手不及。他這種辦法是經常的,任總理以前就這樣,所以對地方情況比較熟悉。中央領導到農村考察,有時要了解到真實情況也不容易。例如看到糧食堆積如山,卻可能是從別的糧庫臨時調來的。“這類情況家寶同志心知肚明。所以,他才有了‘驚人之舉’。”為重慶農民熊德明追討工資就是在考察途中臨時決定下車考察發現的事情。后來在全國掀起一股不許克扣拖欠農民工資的高潮,并且出臺了文件,拖欠農民的工程款(包括工資)2006年以前一定要清理完畢。 談到農民工待遇非常動情 張虎林說,每次談到對農民工不平等的待遇時溫家寶總理都非常動情,并且批評那些對農民工待遇不平等的做法和政策。2002年在農村工作會議上,他先是拿著稿作報告,后來干脆脫稿,激動地說:“我們做領導工作的,對農民能不能有點感情?如果沒有感情還算什么領導?”那時他還是副總理。 從那次農村工作會議后,各地方政府在對待農民工的政策上都在調整。2002年北京市首先采取了一些改進措施和辦法,專家學者們也加快研究農民工就業、待遇、社會保障和子女上學教育等一系列問題。 堅決主張農村稅費改革——去費免稅 張虎林說,2001年農村工作會議討論稅費改革準備在全國推行,并提出一個好辦法:就是去費免稅。但是由于中央財政緊張,當時擔心采取去費免稅的辦法,可能承擔不了。在2003年1月的中央工作會議,對農村的稅費問題作了重大調整。到2004年3月5日,他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說:“我要在這里向大會鄭重報告,從今年起,中國逐步降低農業稅稅率,平均每年降低一個百分點以上,五年內取消農業稅。”到2005年1月份,湖南、江西、青海三省宣布免征農業稅。至此,中國31個省、直轄市和自治區中已有25個宣布全面停征農業稅。所以,溫總理一年前承諾的5年內取消農業稅的目標可能提前兩三年實現。作重大決策前注重吸收建議張虎林說,溫總理還有一個非常可貴的特點:在作重大決策的整個過程里面注重吸收方方面面的建議。比如中南海的小型座談會,或者他指定一些專家學者開討論會,參會的感覺比較輕松,沒壓力,大家能暢所欲言。他善于動手記筆記,把好的東西全部吸收,把實際與理論科學地揉和在一起,然后研究、思考。他在作重大決策過程中從不感情用事,非常理性,非常慎重。因為假如一個決策有一小點問題,到了實際層面不知道會出現多大的偏差。所以,他有個說法,盡最大努力減少決策中的偏差。 有個小故事,中南大學商學院有個學生叫曹裕,2003年利用暑假對家鄉作了一次調查,匯集成一份《當前農村經濟工作中一個特別值得注意的問題——關于湖南省桃江縣花果鄉政府負債情況的報告》,當年9月份寄給溫總理,反映了家鄉貧困的原因以及當地鄉鎮政府如何負債累累的情況。2004年2月,溫總理就給曹裕回信。 “一號文件”三個重大提法 張虎林說,把解決“三農”問題為什么當成“一號文件”來發?2004年以前連續五個“一號文件”對農村改革起了很大的作用,在人們的心目中似乎有著特殊意義。2003年開了兩次農村工作會議:年初那次會議具有標志性意義,胡錦濤總書記講了“三個必然要求”;而年底的中央工作會議就作為2004年的“一號文件”來發。今年的“一號文件”也將是這樣。文件發下去以后,還有什么問題,產生了什么效果,溫總理仍注意收集情況。這對制定下一個年頭的政策就能心中有數。 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高度重視解決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有三個口號應該引起人們的關注:一是胡錦濤總書記2003年1月份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提出,解決好“三農”問題,是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這是一個轉折性的標志;二是2004年的中央經濟會議確定,2005年繼續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放在整個經濟工作重中之重的位置上;三是溫總理在2004年十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時說,解決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是我們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 認識到“三農”問題的嚴重 張虎林說,三農問題已經積累得越來越多,嚴重到什么地步?歸結到一點,農民的收入和城市居民的收入過于懸殊,對社會的穩定形成了很大的隱患。中央現在已經認識到了這一點,采取斷然措施,進行政策調整,加大力度逐步解決這些問題。這個問題不解決,不光是國民經濟發展快一點慢一點的問題,而是還能不能發展的問題,是國家、社會還能不能穩定的問題。解決“三農”問題影響到方方面面,關靠哪個部門是不行的,或者說光靠農口是不行的。 今年的“一號文件”非常強調農業糧食生產的能力。首先要基礎設施上去,包括體制、科技,這不是口號,須加大投入,需要制定強有力的政策,需要部門間的相互配合。我國耕地減少的速度很快,每年沙化面積都在1000萬畝以上,相當于一個中等縣的面積。還有侵占農田也是很可怕,全國1億畝以上。后果是很大的,農田不可再生,另外農民失掉生機。去年采取了很嚴厲的措施,但是在下面貫徹還有問題。農民離開土地,出去打工也有很多問題,工資、待遇是否平等對待?再轉移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政府是不是幫助解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