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漢林:中國商品反傾銷進入轉折點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1月31日 03:04 每日經濟新聞 | ||||||||
王磊 NBD上海報道 作為中國復關入世的首席智囊,北京外經貿大學中國WTO研究院院長張漢林教授,在前年就提出,2005年后將出現對中國反傾銷的高峰,這一點得到廣泛響應。就此記者專訪了張漢林教授。
記者:早在前年,您就提出2005年將出現對中國反傾銷的高峰,為什么會提這樣的預測? 張漢林:其實后來很多媒體都誤解了我的意思。2005年是一個拐點,在這之后的一段時間內,對中國反傾銷的數量都會比較多,不是說2005年是高峰,以后就會降低。這樣的趨勢會在2005年之后持續下去,這主要是從國際環境和國內產業狀況兩個層面作出的分析。 記者:為什么節點在2005年? 張漢林:全球貿易自由化在2005年會到一個比較突出的水平。各個國家和地區市場開放的程度都會到一個新的水平。 比如IT產品,2005年發達國家完全實行零關稅,發展中國家部分零關稅。還有一部分的藥品、機械產品和化工品都要實行零關稅。從總體上看,全球WTO成員的關稅水平會有一個比較大的下降。另外,很多非關稅壁壘也在今年取消,比如服裝和紡織品配額。 第三是服務市場的開放,大多數國家也要在2005年或者稍后一段時間達到一個新的水平。 記者:從最近幾年中國遭受反傾銷調查的情況來看,來自發展中國家的調查增加得很快,這種情況會不會進一步加劇? 張漢林:這個趨勢值得關注。中國現在處在一個比較尷尬的境地。一方面,與發達國家的衰落產業高度競爭;另一方面,與發展中國家出口的產品又高度雷同。 記者:提到國內因素,國內的產業狀況給我們帶來哪些不利影響? 張漢林:由于國內信息的不對稱以及投資體制沒有根本性改變,目前國內很多行業都處于過剩狀態,而生產能力一旦形成就要生產。國內沒有足夠的市場,必然到國外去競爭。而出口企業之間過度的采取價格競爭,往往使大家都陷入遭受反傾銷的危險。 我們遭受反傾銷起訴的產品,幾乎沒有一個是生產力不過剩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