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兩會:將在五大領域推動京津冀區域合作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1月30日 14:54 《財經時報》 | |||||||||
北京2005年主要調控目標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3%以內,地方財政收入增長13%,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控制在103%以內,萬元生產總值能耗下降5%;主要預期目標是:北京市生產總值增長9%,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實際增長6%以上 本報綜合
聚會時間:2005年1月22日-26日、2005年1月23日-27日 聚會地點:京西賓館、北京會議中心 聚會名稱:政協北京市第十屆委員會第三次會議、北京市第十二屆人大三次會議 1月22日,2005年北京市兩會正式拉開帷幕。 今年的北京市政協全會——十屆三次會議于22日開幕。北京市政協委員匯聚京西賓館,開始圍繞北京大政方針和事關首都改革、發展和穩定的全局性工作進行為期5天的充分協商。 1月23日上午,北京市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隆重開幕。來自首都各條戰線的727位代表出席了會議,代表們在為期5天的會議中行使自己的代表職責,為北京描繪更加美好的明天。王岐山市長在開幕式上作《政府工作報告》。《政府工作報告》分為三部分,2004年工作的回顧;2005年工作的主要任務和加強政府自身建設,提高依法執政能力。 2005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 北京市市長王岐山在《政府工作報告》時明確提出,2005年是實施“十五”計劃的最后一年,是籌辦奧運的關鍵之年。北京市政府對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預期目標設置進行了改革和調整。 主要調控目標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3%以內,地方財政收入增長13%,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控制在103%以內,萬元生產總值能耗下降5%;主要預期目標是:北京市生產總值增長9%,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實際增長6%以上。 王岐山指出,為了實現上述目標,今年要重點抓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緊緊抓住奧運機遇,全面提升城市建設管理水平;切實抓好結構調整,加快推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穩定、完善和強化扶持政策,認真解決“三農”問題;深化體制改革,優化發展環境;大力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切實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堅持以人為本,努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首善之區。 據了解,2004年北京市生產總值達4283.3億元,比上年增長13.2%,是近十年來經濟增長最快的一年。地方財政收入744.5億元,增長29.7%。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為10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38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172元。 3年實現每個區縣至少通一條快速路 2005年北京將加大農村基礎設施投入,用3年時間實現每個區縣至少通1條快速路。 北京市發改委主任丁向陽在北京市十二屆人大三次會議上表示,今年北京將根據城市空間發展戰略和區縣功能總體定位,完善市區與郊區快速道路系統,重點建設京承二期、京平路、蓮花池西路等工程。 丁向陽說,為實現這一目標,北京將堅持政府投資向郊區轉移,政府投資中郊區與城區的投資比例從上年的40∶60調整為50∶50,郊區投資總量達到77億元,比上年計劃增長67.4%。 據悉,近年北京高度重視“三農”問題,切實保護農民利益。2004年是實施“三農”政策最多、力度最大、農民得到實惠最多的一年。除大幅增加對郊區的投入外,還加大對農民的直接補貼,免征農業稅及其附加,重新啟動山區搬遷工程,216個村鋪通了柏油路。 市長坦言北京六大問題尚需重視 市長王岐山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在肯定了2004年北京經濟社會各方面發展的成績之后坦言:與舉辦有特色、高水平奧運會和各項工作努力走在全國前列的要求相比,還有六方面存在相當大的差距。 一是水、土地和能源等資源約束進一步加劇,資源利用效率不高,轉變增長方式刻不容緩。 二是經濟體制改革相對滯后,發展的軟環境差距較大,招商引資中的遺留問題迫切需要解決;社會事業資源整合、布局調整進展緩慢。 三是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城市管理難度加大。重建設、輕管理的問題仍然突出,環境污染、交通擁堵和環境臟亂的治理任務艱巨;生產安全和社會公共安全形勢依然嚴峻;統籌協調舊城區風貌保護、人口疏散和危房改造的難度大,流動人口管理工作薄弱,城市管理水平亟待提高。 四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面臨許多挑戰,就業的結構性矛盾比較突出。區域、行業、群體之間的收入差距明顯,農民增收的基礎不穩,低收入群體生活比較困難;城市建設發展中的征地和房屋拆遷矛盾不容忽視;一些地區和場所社會治安問題突出,侵財違法犯罪增多;群體性事件呈現上升勢頭。 五是社會守法意識、公德意識有待增強,精神文明建設總體水平亟須進一步提高。 六是政府職能轉變尚未到位,基礎工作薄弱,辦事效率不高;極少數干部以權謀私、腐敗墮落。 五大領域內推動京津冀區域合作 北京市今后將在產業分工、交通構建、市場培育、環境改善、旅游發展等五大領域內推動京津冀地區的區域合作。 根據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提供的《北京市200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解讀》,今后京津冀將做好制造業、流通業的產業分工。支持中心城市優勢企業加速產業升級,向周邊地區轉移傳統產業和配套產品。在京津冀區域內打造分工合理、銜接緊密的產業鏈、產業群、發展跨區域的大企業集團,逐步形成合理分工、互相促進的區域產業結構新格局。 在交通構建方面,目前,北京與河北、天津在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合作已有良好開端。京承高速公路和京津高速公路復線建設的合作已經展開。北京已經建立了現代化國際物流港,實現了北京朝陽口岸與天津海港口岸的集裝箱貨物直通;組建了以首都國際機場和天津海濱機場為主要成員的首都機場集團公司,首都機場與天津機場的客貨分流也在積極推進。下一步,京津冀三方將聯合制定現代化區域交通網絡規劃。 構建一個統一的大市場,一直是京津冀區域協作的重要目標。首先,京津冀三地計劃聯手完善商品市場,發展物流與貿易合作,建設區域農副產品統一市場。其次,相互開放和發展要素市場,突破體制障礙,合作發展勞務、金融、產權、房地產、技術等要素市場,促進區域資源的優化配置。 由于整個區域經濟與發展、資源的矛盾日益突出,土地、水源、能源對經濟發展的制約逐步增強,加強京津冀區域生態環境建設,共同營造良好的生態環境,已經成為區域內各方的共識。今后,京津冀區域內各方將根據《21世紀初期首都水資源可持續利用規劃》和《京津風沙治理規劃》,加強在水資源保護開發和生態環境治理方面的合作。 京津冀地區的旅游資源十分豐富,又有著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今年三地區將共同制定旅游發展規劃,發揮各地特色,共同規劃旅游精品線路,打造區域旅游市場,發展區域一體化大旅游。 同時,京津冀地區還將以區域合作機制創新推動區域經濟共同發展。一方面積極爭取國家在產業發展規劃、重大項目布局等方面的重視與支持;另一方面,在內在機制上,著重推動信息交流、要素流通、市場開拓、利益共享、政策協調、爭議解決等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區域經濟新型合作機制的逐步建立和形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