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億資金將如何出口 郵政儲蓄銀行臨產前提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1月29日 10:38 經濟觀察報 | ||||||||
本報記者 程志云 北京報道 “銀監會今年將根據國務院關于郵政體制改革的統一部署,同步推出郵政儲蓄改革,組建郵政儲蓄銀行,并將其依法納入銀行監管體系。”銀監會主席劉明康在上周銀監會召開的2005年工作會議上公布了這一信息。
1998年郵政電信分家后,作為郵政局扭虧的支柱,郵政局對郵政儲蓄不肯輕易放手使得長期以來郵政儲蓄始終徘徊在郵政和銀行之間。 隨著郵政儲蓄改造成為銀行的時機已經相對成熟,不論從國家郵政總局還是銀行監管系統傳出的種種信息都在表明,郵政儲蓄銀行化的步伐正在加速。只是,目前近萬億儲蓄資金的出路已經成為困擾著郵政儲蓄銀行化的首要問題。國家郵政儲蓄有關人士稱,通過拓寬郵政儲蓄資金運用的渠道、辦理集中批發性信貸業務,從而成為政策性銀行和中小金融機構的資金供應商將可能是郵政儲蓄未來的定位。 銀監會發力 一位市場人士認為,自2003年下半年銀監會成立,郵政儲蓄盡管一直在名義上隸屬于銀監會的下轄監管范圍。但實際上這種監管是相對松散的。 國家當初恢復郵政儲蓄的初衷在于利用郵政局的機構網絡優勢,來聚集社會閑置資金,為經濟發展提供資金支持。 與普通商業銀行不同,2003年8月以前,郵政儲蓄的主要收入來源于儲蓄資金轉存人民銀行的高額利差。 2003年初,郵政儲蓄轉存人民銀行的利率為4.6008%,其吸收的活期存款利率僅為0.99%,從而可獲利差3.6108%;其吸收的一年定期存款利率為2.25%,可獲利差2.07%。而商業銀行轉存人民銀行的利率是2.07%,兩者相差2.5308%。 儲蓄業務可以獲得巨額的利差收入,而且成本低、風險小,特別是自1998年郵政電信分家,郵政虧損嚴重。在此情況下,郵政儲蓄便理所當然地成為郵政局扭虧的重點項目,郵政局不可能輕易放手郵政儲蓄的主導權。 然而,隨著郵政儲蓄存款的“雪球”越滾越大,央行負擔也在連年增大。 因此,從2003年8月開始,中國人民銀行要求:郵政儲蓄新增存款轉存中國人民銀行的部分,年利率降低為1.89%。與此同時,郵政儲蓄機構獲準自主運用郵儲資金進入銀行間市場。也就是說,郵政儲蓄不再享有高額度的利差優惠,8000億郵政儲蓄要自謀生路了。 有市場人士認為,人民銀行此舉實際上是將郵政儲蓄推向銀行的方向。實際上,郵政儲蓄作為準銀行業務,進而成為銀行,歸銀監會統一管理早就是市場人士的共識。而在2004年,銀監會在對郵政儲蓄的監管方面有了長足的發展。 2004年5月,銀監會下發“關于印發《郵政儲蓄機構業務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要求郵政儲匯局對本系統經營的郵政金融業務開展全面清理,并作出專題報告,限時上報銀監會。該暫行辦法明確要求郵儲與郵政業務應實行“財務分開和分賬經營”。一位農業銀行人士分析,郵政逐步將郵儲和郵政主業實行分賬核算后,郵儲與郵政資金糾纏不清的問題被削弱,雙方利益開始明晰。 在此次銀監會召開的2005年工作會議上,劉明康表示,與之前只存不貸的郵政儲蓄所相比,新成立的郵政儲蓄銀行應與其他商業銀行一樣,經營存款和貸款業務。只有這樣,才能把從農村地區吸收的資金以貸款形式發放到農村,在農村等相對貧困地區形成合理的資金流,激活當地經濟。 這位農行人士指出,實際上經過2004年的規范治理,郵政儲蓄改造成為銀行的時機已經相對成熟。劉明康此次表態,無疑是表明了銀監會將郵儲納入其監管體系的決心。 發改委操刀 實際上,早在1999年,央行曾出臺成立郵政儲蓄銀行的方案,按照央行當時的設計,郵政儲蓄銀行為國有獨資準銀行機構。實行全國一級法人制度,行政上隸屬國家郵政總局領導,業務上接受央行監管,并申領《金融機構法人許可證》方能營業,其主要負責人的任職資格也須報央行審批。 盡管此方案已獲國務院批復,但是接下來的幾年時間里,郵政儲蓄銀行并未像預料的那樣很快出世。央行一位高級官員此前告訴記者,“郵政儲蓄銀行的成立面臨兩難——國家郵政總局依靠郵政儲蓄生存,如果郵政儲蓄獨立,國家郵政總局將面臨巨額虧損,這將是中央財政的一大包袱;同時,郵政儲蓄又是依托國家郵政總局的網點而生存,雖然目前郵政儲蓄能夠實現盈利,可一旦從國家郵政總局獨立出來,將不能利用郵政網點,這將會相應地增加郵政儲蓄的運營成本,新成立的郵政儲蓄銀行必將面臨虧損。” 正是這個“兩難”,再加上國家郵政總局出于自身考慮的反對,2002年,央行版郵政儲蓄銀行方案胎死腹中。 央行版方案流產后,郵政儲蓄改革方案的制定權轉到了專司國家重大產業政策制定的國家計委(國家發改委的前身)手中。有了央行版方案失敗的前車之鑒,國家發改委操刀郵政儲蓄改革的考慮重點之一即是找到平衡郵政儲蓄業務與國家郵政總局利益的有效辦法。 “什么身份并不重要,首先要解決其所擁有的將近萬億元資金如何用途。”在從央行手里接手郵政儲蓄改革的主導權后,國家發展改革計劃委員會在2004年初提出了這樣的思路。 而徐滇慶曾撰文指出,問題關鍵就在于在金融體制中缺少一個環節,就是具有放貸能力的基層金融機構。 萬億資金急尋出路 記者了解到,目前高額儲蓄資金的市場化已經成為困擾著郵政儲蓄銀行化的關鍵性問題之一。 據有關數據統計,到2004年6月末,郵政儲匯局存款余額突破1萬億元,居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建設銀行及中國銀行之后,列第5位。 到2004年6月,已經有1700億郵儲自主運用資金投入到金融市場當中,資金主要用于對政策性銀行、農村信用社和國內商業銀行的協議存款,國債和金融債的承銷,以及銀行間債券交易。 盡管如此,仍有剩下的8000億以上的儲蓄資金投向的問題擺在監管者面前。 一位郵政儲蓄人士告訴記者,目前,郵政儲蓄資金的市場化存在兩個問題。其一是郵政儲蓄資金自主運用的渠道過窄,隨著資金規模的擴大,收益水平將不斷降低;二是資產形式過分單一所導致的市場風險防范的難度進一步增大。 該人士告訴記者,郵政總局領導希望銀監會拓寬郵政儲蓄資金運用的渠道。首先是允許郵政儲蓄資金獲得與保險公司、社保基金大概相同的資金運用范圍,例如可以在核定的比例內購買企業債券和基金等。其次,如果經過財政部和發改委批準,郵政儲蓄資金可以以產業投資基金的形式,或者通過其他金融機構,投資于國家糧食、石油等戰略儲備,或者是國家重點支持的能源、交通等行業。 該人士稱,目前郵政總局對郵政儲蓄的定位是通過辦理集中批發性信貸業務,從而成為政策性銀行和中小金融機構的資金供應商。郵政儲蓄2005年的工作目標之一就是要進一步做大儲蓄業務規模,樹立郵政儲蓄在資金市場的作為資金提供商的地位和形象。 “郵政儲蓄在資金市場上的地位將是不可忽視、舉足輕重的。”該人士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