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水電工程希望享受邊開工邊環評特權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1月28日 07:37 中國青年報 | |||||||||
記者 劉世昕 本報北京1月27日電 國家環保總局刮起“環評風暴”的第三天,中國長江三峽工程開發總公司就在其網站上發表了《探訪被“叫停”的三峽三電站》一文,否認環保部門對該公司所屬金沙江溪洛渡
在被叫停的30個項目中,公開提出不同意見最多的大概算是三峽總公司。 地處四川省雷波縣與云南省永善縣邊界的溪洛渡峽谷上的金沙江溪洛渡水電站項目,在30個項目中是巨無霸,總裝機容量1260萬千瓦,靜態總投資446億元,是“西電東送”中部輸電通道的骨干電源點。據介紹,這個電站的年發電量相當于三個半葛洲壩。 三峽總公司對這個項目的解釋是,三峽總公司在溪洛渡工程現場進行的是“三通一平”前期籌建,金沙江溪洛渡水電站主體工程并未正式開工建設,符合國家基本建設程序審批的有關規定。而且三峽總公司也在積極開展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環境評價報告書已于2004年9月上報到國家環保總局。在國家環保總局未批復的情況下,至今溪洛渡水電站的主體工程未澆一方混凝土。 而在2004年6月2日,云南省的一份報紙這樣描述溪洛渡工程施工的場面:“記者在溪洛渡水電站建設工地看到,來往穿梭的車輛往返其間,各種大型施工機械的轟鳴聲響徹山谷,金沙江兩岸已經是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在金沙江左岸施工現場,施工單位正24小時輪番作業,進行緊張的前期籌備……” 就在國家環保總局刮起“環評風暴”的前一天,1月17日,三峽總公司在云南省永善縣召開了“溪洛渡水電站工程2005年工作會議”。會議傳出的消息是:“溪洛渡水電站工程2004年全年已完成投資19.94億元;“三通一平”工程全面推進;2005年是工程籌建期的收尾年、準備期的大干年、主體工程施工期的開局年,也是溪洛渡工程開工的關鍵年。” 按照相關的法律,環保部門批準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之前,建設項目不得開工。就溪洛渡水電站項目而言,三峽總公司與環保部門分歧的關鍵點在于“主體工程沒有開工算不算開工”。 一位環保部門的官員表示,三峽總公司的說法是站不住腳的,“三通一平就應算開工,已經完成近20億元的投資,還叫沒有正式開工?” 水資源專家馬軍也同意環保部門的觀點。他說,水電工程的主體工程是建大壩,但在建大壩之前肯定會要移民、修路、開山采石,這些工作都已經對環境、對社會造成了直接影響。 馬軍透露的另一個信息是,溪洛渡水電站工程的建設會危及長江上游合江—雷波段珍稀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生態安全,因為該電站規劃在了這個保護區的邊緣。 2002年3月,國家電力公司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受國家環保總局委托,在北京召開了金沙江一期工程對長江上游合江—雷波段珍稀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影響及替代方案研究報告咨詢評審會。參加會議的50多位專家提出,工程對保護區的影響甚至是難以逆轉的,如果非要興建這個工程,必需采取有效的補償和調整措施。 而就是這樣一個有可能危急國家級保護區的項目,在環保報告未被批準前就開工了。 為什么會有建設單位和環保部門關于“主體工程沒有開工算不算開工”的爭論,馬軍認為,這恰恰反映了我國水電建設項目的通病,他們已經習慣了一邊開始前期工作,一邊向環保部門申請審批環境影響評價報告,而無視法律的相關規定。 本來,國家環保總局審批大型、特大型工程的環境影響評價報告,結果有可能提出對工程建設的修改意見,甚至可以否定工程項目的建設。水電建設之所以能邊開工,邊“等待”環評審批,是因為水電建設項目往往投資巨大,建設方認為,環境影響評價報告肯定能被批準。就拿溪洛渡水電站建設項目來說,前期已經投入近20億元了,怎么可能因為環評而被推翻呢? 馬軍說,作為水資源專家,他特別希望此次“環評風暴”能給所有致力于水電建設的單位提個醒,別再拿“主體工程沒有開工,不算開工”做幌子。 馬軍注意到,此次環保總局不但叫停了30個項目,同時也宣布將推動開展戰略環境影響評價,也就是說環保將從行業、區域和流域規劃的層次上介入,從源頭上防止重大經濟開發活動的決策失誤和環境破壞。 國家環保總局局長解振華在幾天前舉行的全國環保工作會上透露,2004年,我國已經啟動了怒江、瀾滄江等流域水電梯級開發規劃、塔里木河流域綜合治理規劃的環境影響評價。通過規劃環評,優化了工業與區域布局,調整了流域開發規模和方式,減少了淹沒損失和移民規模。其中怒江中下游水電梯級開發在規劃環評推動下,已由過度開發調整為適度開發,該規劃環評還有待進一步論證、審批。 馬軍說,大型水電工程之所以出現這么多問題,一個重要原因是流域水電開發的規劃沒有經過很好的環境影響評價。歐美發達國家的環境影響評價越來越趨向于區域、戰略層次,就是因為在項目層次做的環境影響評價不能完整地考慮環境影響的累積效應,對環評確定的環境影響大多也只能是提出補救措施,而無法從資源配置和規劃的高度加以避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