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銀行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內財經 > 正文
 

中國經濟論壇:稅收超增長 稅改正當時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1月27日 07:55 人民網

  編者按:為了記錄中國經濟發展變革,就當前熱門經濟話題提供討論平臺,人民網和《中國經濟周刊》聯合主辦“中國經濟論壇”。我們將每周推出一篇經濟界專家學者重量級訪談文章;每月在人民網組織一期論壇訪談節目,邀請經濟界權威的專家學者、政府部門的工作人員以及企業家就當前熱門經濟話題與網友積極、客觀地與展開討論。

  背景:2004稅收“雙突破”

  經濟靠數字說話。國家稅務總局一將2004年稅收數字公布,人們頭腦中就立即浮現出一個穩步上升曲線:實行分稅制改革的1994年,中國全年的稅收收入(不含關稅和農業稅收)4623億元;隨后幾年,我國稅收收入連年增長,特別是在1999年我國稅收收入總額突破1萬億元大關之后,年稅收收入總額節節攀升,增幅也大大超過當年GDP的增幅;2002年我國稅收收入總額達到17004億元;2003年增加到20462億元,增幅達20.3%。到了2004年稅收收入進一步增加到25718億元,增幅25.7%創歷史新高,而這一年GDP的增幅預計是9.2%左右。也就是說2004年我國的稅收增幅相當于GDP增幅的2.5倍。

  應該說1998年受亞洲金融危機等因素影響,我國稅收收入突破1000億元費了很大的勁兒。但是從1999年開始,稅收收入步入了增長快車道。經過短短的五年,2004年的全國稅收收入,比2000年的11366億元稅收收入(不含關稅和農業稅收)增加了一倍還多;增速要比2004年的GDP9.2%左右的增速高出兩倍。這些稅收魔方數字著實讓人琢磨不透,或許連當年親自參與設計1994年稅制改革的人士,都沒有想到中國稅收今天這種讓人瞠目的上升曲線。

  那么,2004年里全國稅收是如何實現歷史性突破的呢?國家稅務總局計統司副司長舒啟明認為:2004年在國家各項宏觀調控措施的綜合作用下,國民經濟總體上保持了穩健發展的勢頭。GDP是稅收的總稅源,GDP的快速增長直接帶來稅源的壯大,并為稅收收入的快速增長奠定了基礎。國家稅務總局副局長許善達也對媒體表示,經濟的快速發展是2004年稅收高速增長的基礎,而稅務部門進一步加強稅收征管,也為稅收增長提供了重要保障。據初步測算,全國交通運輸業營業稅增收額中,有近一半是靠加強貨物運輸業稅收管理得來的。還有,信息化稅控手段的運用,及時發現和有效彌補了征管漏洞,加上整頓和規范稅收秩序,大力清繳欠稅,嚴格控制緩稅等措施的實行,促進了稅收的穩定增長。

  的確,對于稅收工作來說,2004年可以說是豐收的一年,稅收總額的增收額和增長幅度雙雙實現歷史性突破。而快速增長的中國經濟,為稅收實現歷史性突破,也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源頭活水。不過,興奮之余,還是有一些疑問:國家稅收,畢竟還是取之于民,如果增長過快,會不會影響到經濟的正常發展?究竟是什么讓中國稅收收入增得這么“瘋”?如此高的稅收增幅究竟健不健康?中國的稅制是否需要相應的調整?何時進行調整?

  對話

  稅收增速遠超GDP正常嗎?

  主持人:王紅茹

  嘉賓:

  劉尚希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副所長

  夏杰長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貿所研究員

  劉桓

  中央財經大學財政與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

  是否正常需進一步論證

  主持人:近日國家稅務總局公布的一組數字顯示稅收增長遠高于GDP增長。從理論上講,稅收收入的增長幅度應該低于GDP的增長率。那么,實際出現稅收收入的增長幅度遠高于GDP的增長率的現象正常嗎?

  劉尚希:稅收增長與GDP增長是否協調,沒有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衡量標準,要視具體情形和相關條件而定。對企業和個人而言,稅收是一種成本支出,作為一種成本當然是越少越好,最好是為零;對整個社會來講,稅收是防范公共風險,提供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的必要成本,決不可能越少越好,更不可能為零。隨著社會規模的擴大和社會組織化、復雜化程度的提高,如人口的增長、勞動力流動性的加大、城市數量的增加、社會階層的分化等等,政府防范公共風險的任務更加艱巨,保持一定速度的稅收增長不僅必需,而且十分必要。問題是保持什么樣的速度比較合適?如果單看一個年度或某幾個年度的稅收增長狀況,簡單地和GDP的增長速度進行比較,則很難得出合乎邏輯的判斷。1994年,我國稅收收入占GDP的比重為10.96%,稅制改革之后,稅收占GDP比重連續下滑的局面被扭轉,1997年開始逐漸上升,現在已經達到19%,尤其是近幾年稅收比重的提升更為明顯。如果說,現在稅收增長太快了,則意味著現在的稅收相對規模(占GDP比重)已經達到了最優,故而可以提出要求,今后的稅收增長與GDP的增長應保持同步,甚至略低。那么,現有的這個稅收相對規模是否已經達到最優狀態呢?這恐怕需要進一步的論證才能得出結論,僅僅憑2004年的稅收增長是說明不了問題的。

  夏杰長:由于我國稅制是以流轉稅為主體,而流轉稅是采用比例稅率的,這就使我國稅制整體呈現出一種累退性,因而從理論上講,我國稅收收入的增長幅度應該低于GDP的增長率,但我國的現實卻與理論相悖,現在稅收遠高于GDP的增長。但我們不能簡單地說在某個年度或一段時期稅收高于GDP的增長就是不正常。因為決定稅收增長的因素很多,除了稅制結構、經濟增長這些基本因素外,還取決于政策調整、價格走勢、稅收征管能力和居民納稅意識等因素。當然,連續多年稅收遠高于GDP的增長是不正常的。事實上,由于連年稅收的超常增長,宏觀稅負的比重現在不能再說低了。

  劉桓:我認為現在確實存在稅收增長超過經濟增長的現象,這要從正、負兩方面來分析。從正面影響來看,經濟總量增長會帶動稅收增長。由于稅收是對經濟中某一個價值部分的征集,效益的提高會帶動國家征集稅款余地而增大,所以,這幾年,由于我國經濟發展當中的科技含量在增加,企業的效益開始有所恢復;其次,稅收增長和我們這些年加強稅收征管有關系。過去在征管方面存在較大漏洞,造成很多該收的稅收收不上來,由于加強了征管,使得稅收跑冒滴漏的現象有所下降。從負面影響看,中國的企業稅負是比較重的。雖然在經濟發展當中,企業凈所得絕對額在增加,但是在增長當中,國家拿走的是大頭,這也是財政增長超過GDP增長的主要原因。這就涉及到我國目前的稅制改革。我國目前的稅制是有利于財政收入增長的,而對企業的增收部分,需要下一步稅改引起重視。

  導致稅收“瘋”長的因素

  主持人:盡管近幾年稅收收入增長都高于GDP,但像2004年高出2.5倍,尚屬首次,什么因素導致了稅收的這種瘋長?這種增長是否超過經濟的負擔能力?

  劉尚希:要做出準確的判斷,首先必須弄清楚導致稅收大幅度超收的原因是什么?是長期性因素還是臨時性因素?是制度性因素還是管理技術性因素?是必然的還是偶發的?在這些問題研究透徹以前,我們很難判斷2004年的稅收大幅度增收的合理性。如果是現行稅制導致了2004年稅收收入大幅度超GDP增長,則意味著是制度性因素在起作用,今后也會出現這種情況,長此下去,經濟將會不堪重負,妨礙經濟增長。這就要求我們對現行稅制進行全面改革。反之,若是管理技術性因素帶來的,則說明名義稅負水平較高,在管理技術水平低下的條件下,名義稅負與實際稅負的差距大,名義稅負高一點無足輕重;而隨著管理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實際稅負不斷地接近名義稅負,表明降低法定的名義稅負就變得十分迫切。但是,如果主要是偶發性因素導致了2004年稅收的超速增長,那么,對這種高速增長就無須擔心。

  夏杰長:影響稅收收入主要有三大因素:經濟發展、征管和納稅環境改善、稅收政策變化。就稅收與經濟的關系分析,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稅收的增幅也不會與經濟總量( GDP )的增幅保持同比,因為稅收的來源(稅基)與 GDP 核算內容不是完全對應的。按照稅收與 GDP 的相關性分類,大致有 4 種情況:(1)增值稅、營業稅和附征的城建稅,與 GDP 中的二、三產業增加值基本對應,有較高的相關性。但由于第一產業增加值增幅較低,二、三產業增加值增幅要高于 GDP 的增幅,這是稅收高于 GDP 增長的一個原因。(2)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消費稅、資源稅和車輛購置稅等稅種,只是對部分經濟含量的再征稅,與 GDP 的關系不是直接對應的,相關性較弱。(3)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土地增值稅、車船使用稅等稅種,主要是對財富存量征稅,與本期 GDP 無關。這些稅種收入不多, 2003年增長 9% ,也略高于 GDP 預計增幅。(4)關稅和海關代征進口稅收是一個比較特殊的經濟因素。2004年,我國外貿進出口總額11548.2億美元,同比增長35.7%。所有這些,都為海關稅收提供了稅源保證,而且主要應稅商品價格上漲幅度較大。因此,出現稅收增長速度快于GDP增長速度也就不足為奇了,特別是在加強征管和價格上漲的背景下出現這一現象就更好理解了。

  主持人:2004年我國稅收增長遠遠超過GDP增長,反映了什么問題?稅收增長遠高于GDP增長,會出現什么情況?稅收增長與GDP增長應達到什么樣的比例?

  劉尚希:首先說明我國經濟增長態勢趨于升溫,沒有這個基礎,2004年的稅收增長不可能這么快。其次是表明征管技術較之以前有較大程度的提高,尤其是信息化稅控手段的運用大大減少了稅收的流失,朝著“應收盡收”不斷靠攏。第三是說明現行稅制結構對經濟變化的反應有很高的靈敏度,經濟的變化都會很快地在稅收上反映出來。

  其次,說明沒有適時調整企業與國家之間的利益,造成了在增長過程當中,國家拿了大頭。如果長時期出現稅收增長遠高于GDP增長,企業的競爭力肯定會下降,政府的預算軟化,這是不正常的。在中國,稅收和財政的關系是非常密切的。國家的稅收要服從于國家整體財政收入需求的大局,在四項財政收入當中,稅收所占比重最大,如果一年財政收入是2萬億,稅收的財政收入達到1萬8千億。因此,我國財政增長和對財政支出的需求,從根本上,決定著稅收增長的速度和要求。所以,當務之急,是壓縮政府較龐大的財政支出,這是我們解決問題的核心。

  建國50年以來大多數年份中,財政、稅收收入的增長速度一般都高于經濟增長速度,極少有同步或者低于經濟增長的,這在中國已經形成了一種慣性。而50年來,中國的經濟結構在發生變化,而每一次產業的更新換代都會使經濟效益提高,對我們財政收入增長是非常有利,這是主線。但是這個主線也不能不加以控制和調節,畢竟在分配過程中,存在國家、集體、個人三者關系問題,如果國家拿得過多,不加以控制和調整,最終會損害市場微觀主體的利益。我個人認為,如果經濟增長假定是10%,那么,我們的稅收增長控制在16%—18%比較好。

  協調與否需辯證看待

  主持人:2004年稅收增長與現有的稅制結構有什么關系?在現有稅制結構下判斷,2004年各項稅收與經濟增長協調嗎?

  劉尚希:我認為在現有的稅制結構下,各項稅收增長與經濟增長應該說是協調的。增值稅是我國的第一大稅種,不僅從增值稅收入占全部稅收的比重來看是如此,而且,從這個稅種的設計功能來看,覆蓋了最主要的稅源—工商業增加值,只要工商業快速增長,增值稅就會隨之水漲船高。2004年的工業增長很快,前3季度規模以上工業完成的增加值同比增長達到17%,高于GDP的增長,這會使增值稅大幅度增長。企業所得稅也是位于前位的大稅種,只要企業利潤增長快,所得稅必然也很快增加。2004年前3季度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長達到39.8%,不言而喻,這將帶來稅收的高增長。此外,進口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

  劉桓:如果從總量上來看,稅收增長超過GDP增長那么多,是不協調的。但就結構而言,不協調的因素在減少。以前,我們國家的稅收主要依靠增值稅,一個增值稅稅收能占到全國稅收的50%以上,但這些年增值稅的比重有所下降,說明我們國家過去單一地依靠某一個稅種的局面有所改變。隨著我國進一步的稅制改革,這方面會得到進一步好轉。

  稅制改革正當時

  主持人:從1994年稅制改革開始,中國稅收一直處在高速增長狀態,尤其是2004年增幅超GDP2.5倍,我國的稅制是否需要相應的調整?如何調整才能和GDP相協調?

  劉尚希:從培養稅源的角度來觀察,現行稅制結構必須改革。主要有兩點:一是增值稅的轉型。2004年的稅收增長這么快,與我國實行的生產型增值稅密切相關。在生產型增值稅條件下,外購的機器設備等固定資產中包含的進項稅是不允許抵扣的,投資的快速增長,一方面使企業的增加值快速增加,另一方面使增值稅更快增長。2004年的稅收高增長與投資的高增長有內在的關聯性。我國正處于重化工業快速增長的時期,鋼鐵等上游產業的投資增長很快,這也帶來了稅收的快速增長。隨著資金密集型產業的發展加快,增值稅的增長將會更快。在重化工業階段,生產型增值稅具有明顯的累進性特征。這將會給我國的工業化進程帶來明顯的負面影響。二是“兩稅合并”。通過設計不同的稅種來對外資企業實行所得稅優惠已經明顯不合時宜,必須盡快改革,出臺中性的、無歧視的新型所得稅稅制。這不僅有利于降低內資企業的名義稅負,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形成一個公平競爭的環境,提高內資企業的競爭力。

  夏杰長:持續了數年的稅收高增長,目前已到了巔峰階段,現在是稅制改革和結構性減稅的最好時機。就當前而言,在我國實行結構性減稅政策或許是有效的選擇,能有助于稅收增長與GDP的增長相協調。一方面減稅政策會導致稅制結構優化,有助于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從而奠定經濟長期持續增長的基礎,擴大稅基,增加稅收;另一方面稅制簡化會促進稅收征管效率的提高,再加上稅收征管激勵水平和努力程度的提高,從而使稅收總額增長,但是增長幅度卻可能有所下降。稅收增幅降低是稅制改革的成本,是有必要的。因為從長遠來看,稅制的優化有利于經濟結構的優化,從而緩解我國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的“瓶頸”制約。所以,減稅后稅收增長幅度的降低反而有利于促進稅收與GDP關系的合理化,從而使稅收增長步入一個良性循環的軌道。

  資料:中國稅制體系

  目前,中國稅收制度共有23個稅種,按性質和作用大致可劃分為七類:

  1、流轉稅類。包括增值稅、消費稅和營業稅3個稅種。這些稅種通常是在生產、流通或服務中,按照納稅人取得的銷售收入或者營業收入征收的。增值稅與消費稅是在一定范圍重復征稅的稅種,增值稅與營業稅是并列的稅種。

  2、所得稅類。包括企業所得稅、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所得稅及個人所得稅3個稅種。這些稅種是按照企業生產經營取得的純利潤或者個人取得的收入征收的。企業所得稅實行33%的稅率,僅對內資適用,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所得稅實行30%的稅率,另加3%的地方所得稅。

  3、資源稅類。包括資源稅和城鎮土地使用稅2個稅種。這些稅種是對從事資源開發或者使用城鎮土地者征收的,體現國有資源的有償使用,并對納稅人取得的資源級差收入進行調節。

  4、特定目的稅類。包括城市維護建設稅、耕地占用稅、固定資產投資方向調節稅(暫停征收)和土地增值稅4個稅種。這些稅種是為了達到特定的目的,對特定對象進行調節而設置的。

  5、財產行為稅類。包括房產稅(城市房地產稅)、車船使用稅(車船使用牌照稅)、印花稅、契稅、車輛購置稅、屠宰稅和筵席稅7個稅種。這些稅種是對一些財產和行為進行征稅。

  6、農業稅類。包括農業稅、牧業稅和農業特產農業稅3個稅種。這些稅種是對取得農(牧)業和特產收入的企業、單位和個人征收。

  7、關稅。關稅是對進出中國國境的貨物和物品按稅率征收的。






評論】【財經論壇】【推薦】【 】【打印】【下載點點通】【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彩 信 專 題
新酷鈴選
最新最HOT鈴聲推薦
棋魂
千年棋魂藤原佐為
請輸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專題   更多彩信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