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新規劃不做經濟中心 潛力在于區域發展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1月26日 13:29 21世紀經濟報道 | |||||||||
見習記者 于南 北京報道 1月23日,北京市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開幕。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北京“兩會”多了一個熱點話題,即剛剛經國務院原則通過的新北京城市總體規劃。 新規劃中對于交通、城市環境、城市安全和基礎設施等方面的內容,成了北京的人大
政協常委林義告訴本報記者,城市規劃歷來就是熱點,因為它關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然而,作為首都,北京的特殊地位注定了它的規劃不僅僅是北京人的規劃。 河北省政府決策咨詢委員會副主任、河北省社會科學院經濟所所長薛維君向記者表示,作為距離北京最近、聯系最緊密的省份,河北要主動關注和研究北京的總體規劃。 北京市市長王岐山在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提到,2005年要在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上,明確各區縣的功能定位,同時要積極參與國家京津冀地區戰略規劃的編制工作。 不做“經濟”中心 對于北京未來的發展,《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04-2020年》明確了四大目標“國家首都、國際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 北京市總體規劃修編辦公室主任談緒祥說:“對首都來說,最重要的特色是政治和文化,經濟只是北京作為城市的一般性的特質,沒有必要過多去表達經濟中心的位置。” 在新的北京空間布局上,記者從北京市發改委提供的《北京市200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解讀》中獲悉,北京市將全市18個區縣,從總體上劃分為首都功能核心區、城市功能拓展區、城市發展新區和生態涵養保護區四大功能區。 其中,東城、西城、崇文、宣武和石景山五個區作為首都功能核心區,要集中展現古老特色,體現北京作為我國政治、文化中心和國際交往中心功能的區域,也是首都功能的最主要載體。 朝陽、海淀、豐臺三個區則是北京的城市功能拓展區,將成為拓展首都城市功能,特別是面向全國和世界的外向型經濟服務功能。 這是總體規劃提出構建“兩軸—兩帶—多中心”的新城市空間格局后,北京市對各區縣功能定位的進一步重構。 而北京市定位的城市發展新區包括通州、大興、順義和昌平四區,這四區將是北京疏散城市中心區產業與人口的重要區域。總體規劃中,未來北京重點發展的3個新城分別就是位于“兩帶”中“東部發展帶”上的通州、順義和大興區的亦莊。 門頭溝、房山、平谷、懷柔、密云、延慶六個遠郊區縣將成為北京的生態涵養保護區,是保證北京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區域。 “北京不做‘經濟中心’,表明了政策取向的一種價值判斷。”薛維君向記者表示,“這對于河北的經濟發展應該是利大于弊。” 薛維君認為,北京的這種政策取向,有助于將高質量的生產要素轉移和擴散到河北。而以前,由于地方財政體制的束縛,北京的產業布局并沒有進入全面擴散的時期,往往在下面的區縣就消化了。 但薛維君同時也擔憂,作為首都和超大型城市,北京經濟的“極化”正在形成中,現在不做“經濟中心”,很可能會削弱北京和河北經濟間的聯系。 北京“搶跑”? 京津冀地區戰略規劃尚未出臺,作為其中一部分的北京市,它的總體規劃卻率先經國務院原則通過,這在一些經濟學家看來,北京有“搶跑”的“嫌疑”,他們擔心這樣會對京津冀或環渤海地區的規劃帶來不利的影響。 1月12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也強調:總體規劃是北京市城市發展、建設和管理的基本依據,必須認真組織實施。但要處理好中央與地方、城鄉和區域發展等方面的關系,積極推進京津冀以及環渤海地區經濟合作與協調發展。 在北京大學首都發展研究院院長助理蔡滿堂博士看來,北京的規劃應當充分考慮自然資源在區域中的共享。“計劃經濟年代,不存在這些矛盾,但現在大家都要發展,而自然資源是有限的,并且不是按照行政區劃來分布,這就容易產生矛盾,需要協調。” 由于行政區劃的限制,這種協調機制一直就在爭議中逐漸健全,各個地方的利益博弈也從來就沒有停止過。 但薛維君研究員一直認為,作為京津冀地區的“龍頭老大”,帶動周邊經濟,推進京津冀區域經濟一體化是北京的歷史責任。他認為,“首都經濟”在中國是一種獨特的經濟形態,哪怕首都在西部某地,那里的經濟也會迅速增長。而“在京津冀經濟一體化進程中,河北的經濟實力與京津落差太大是主要障礙。” 河北省城調隊的一項統計表明:2003年,北京、天津兩市人均生產總值分別超過或接近3萬元,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而河北人均生產總值剛剛突破一萬元大關,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7239元,比全國平均水平8472元低14.6%,比北京市低近一半。 薛維君表示,河北今年提出的“一線兩廂”戰略,是要主動盡快提高經濟實力,但同時,北京的總體規劃也肯定會對河北的經濟有促進作用。 北京潛力還在于區域發展 由于北京的城市規劃牽涉到方方面面的利益,所以,從2004年3月9日北京城市總體規劃修編工作正式啟動開始就備受矚目。 記者注意到,在前述《解讀》中,新北京總體規劃首次把京津冀區域協調作為一項重要命題。北京市今后將在產業分工、交通構建、市場培育、環境改善、旅游發展等五大領域內推動京津冀地區的區域合作。 “必須用區域發展來解決北京發展中的問題。”清華大學人居環境研究中心副主任、建筑與城市研究所副所長毛其智教授說。 作為北京規劃修編的核心人物,毛其智認為,北京由于在空間發展上受到整體資源環境的制約,同時在過去幾十年所形成的單中心、環形加放射、聚焦型的發展模式,以及北京作為首都所承擔的職能與歷史文化名城等職能,重疊在一個區域內,這些都使得北京發展陷入了比較大的困擾中。 這一點,使得京津冀地區始終都未能得到很好的協調發展,區域整體實力不強,相比長三角、珠三角地區都明顯落后。 毛其智認為,規劃中提出的交通基礎設施、旅游以及環境方面是比較容易得到區域性共識的,可以先從這些方面著手進行合作。 據介紹,在交通構建方面,目前,北京與河北、天津在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合作已有良好開端。京承高速公路和京津高速公路復線建設的合作已經開始;北京朝陽口岸與天津海港口岸的集裝箱也實現了貨物直通;首都國際機場和天津海濱機場已組成了首都機場集團公司,首都機場與天津機場的客貨分流也在積極推進。下一步,京津冀三方將聯合制定現代化區域交通網絡規劃。 針對未來京津地區航空客運量巨大的預測,此次規劃中,對于首都第二機場的選址,傾向于在北京東南或南部方向進行選址。“從區域協調發展的角度,此次機場的選址不光考慮到了北京,同時考慮天津、河北的共同發展。”北京市總體規劃修編辦公室專題部部長劉欣蔡說。 《解讀》同時提到,今后,京津冀區域內各方將根據《21世紀初期首都水資源可持續利用規劃》和《京津風沙治理規劃》,加強在水資源保護開發和生態環境治理方面的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