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北京1月25日電 (記者董偉 王磊) 今天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字顯示,2004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上漲了3.9%。對此清華大學研究員韓秀云表示,這個數據遠低于早先專家們4.2~4.5%的預計。
她認為,2004年物價指數的上升主要受糧油食品價格上漲的影響(其占物價指數權重約1/3),基礎生產資料價格的上漲還沒有及時傳導到消費品終端,而人工成本上漲的能量
還沒有被完全釋放出來,尤其是服務業。由于中國“負利率”狀況短期還難以改變,人們儲蓄愿望會降低,由此分流出的資金無論用于直接消費還是民間投資,都將進一步推升物價。而境外資金持續涌入中國,也將加重這一趨勢。
近日,農業部發布的一系列信息也表明,2004年肉蛋米價格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上漲。
農業部畜牧獸醫局定點調查月報顯示,1~12月仔豬、活豬、豬肉平均價格分別為12.8元、8.58元、13.76元,同比分別增長55.3%、35.7%、28.5%。
去年12月份,雞蛋價格上漲,其他家禽產品價格持平或下降,但與去年同期相比均上漲。三季度我國雞蛋平均零售價格為每公斤6.91元,同比提高30.19%,比二季度提高12.66%。9月份全國雞蛋平均價格為7.42元/公斤,是2002年以來的歷史最高水平。
和房價一樣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糧食價格從2003年8月開始的一路攀升。統計顯示,我國從1998年以來,糧食需求穩步上升,然而在這種情況下糧食供給卻持續下降。2003年,我國年糧食總產量為4307億公斤,比高峰時的1998年少了800多億公斤,糧食播種面積連續5年持續下跌;糧食產量持續4年減產,7年來耕地減少近億畝。這種糧食連年減產造成的供需失衡,使得糧價自2003年8月至2004年4月出現了一輪快速上漲。在這輪上漲中,小麥價格漲幅達到30%以上,大豆價格上漲50%以上,而玉米價格的漲幅則達到了60%左右。
有關專家指出,盡管2004年我國糧食產量實現了預期目標,但由于糧食消費的快速不斷增長,且自2000年以來糧食連續4年減產,我國的糧食庫存正在不斷減少。未來5到10年中,我國糧食問題“立足國內”的戰略將遇到很大的挑戰。如果不調整庫存,即便糧食消費不增長,要確保當年糧價穩定,其產量必須同比提高15.5%左右。但據歷史數據,中國最大的豐收年,糧食增產幅度也不足11%。所以,即使是最樂觀的假設,2004年的供求缺口,仍然需要繼續消耗約4個百分點的庫存量來滿足。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所李成貴研究員指出,2003年我國糧食庫存不足當年消費量的30%,處于1974年以來的最低水平,比過去30年59.4%的平均水平低約一半,因此,調控總量與結構以穩定糧食供求關系至關重要。考慮到糧食生產擴大到能滿足需求的程度需要兩年以上的時間,再考慮修復庫存的需要時間更長,李成貴認為,未來2~3年內糧價仍存在持續上升的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