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銀行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內財經 > 部委專題--中國人民銀行 > 正文
 

張新被扶正 央行金融穩定局局長一職塵埃落定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1月25日 21:44 法制早報

  □實習記者 邢紫月

  1月18日,北京,謝平出現在《財經》雜志舉辦的“世界.中國2005年會”上。臉上依舊帶著穩重的笑容,但他的身份卻已發生了變化。

  就在一周前,中國人民銀行(以下簡稱為“央行”)副行長吳曉靈宣布,謝平被正式免
去央行金融穩定局局長職務,由央行金融穩定局副局長張新接任。

  至此,懸置近四個月的央行金融穩定局局長一職終于塵埃落定,自2004年9月開始的央行新一輪人事調整劃上了一個句號。

  新一批“海歸”

  央行金融穩定局首任局長謝平正式離任兩天后,央行發布了題為《金融運行健康平穩,調控目標基本實現》的總結報告。這份對2004年的工作總結,在一定程度上包含了對謝平工作的認可。

  回顧2004年9月下旬,自謝平出任中央匯金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之后,誰將接替他成為第二任金融穩定局局長就成懸念。

  這個挑戰又顯而易見。2003年11月成立的央行金融穩定局,其主要職責是:防范和化解系統性金融風險;參與有關機構市場退出的清算或重組工作;承辦涉及運用中央銀行最終支付手段的金融企業重組方案的論證和審查工作;管理央行與金融風險處置或金融重組有關的資產等。

  可見,金融穩定局位居要塞,業界有人評價其主事人選應滿足四個條件:識宏觀,會監管,有資望,懂洋務。

  那么,繼任者張新又是怎樣的一個人呢?

  張新也是一位經濟學者,來自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此前,張新在獲得央行總行研究生部保險學碩士學位之后,于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獲金融學博士學位。在學術界,他功底深厚,游刃有余。

  不僅如此,他還有宏觀經濟研究的實際經驗。他曾任世界銀行(華盛頓)金融局高級金融學家,在世界銀行金融危機處理小組工作,為世界銀行和IMF金融市場研究小組資深成員。回國后,又曾擔任中國證監會上市公司監管部副主任,其間的工作內容和央行金融穩定局的部分工作內容相關。

  2004年5月,張新和李波、張濤一起“空降”央行,分任金融穩定局副局長、條法司副司長、研究局副局長。據稱,他們也是1997年來加盟央行的最新一批“海歸”人士。

  “海歸”用人路線

  在央行行長周小川投身中國市場經濟改革的過程中,他養成了任用“海歸”的習慣。與他一樣,這些人熟悉西方經濟學理論,操一口流利的英語,有著留學西方的經歷。

  去年9月起,央行官員換了不少,而關于中國金融人事大調整的消息亦不絕于耳。此次央行的人事調整,依然沿襲了周小川的人才新政理念——任用學者型人才出任關鍵部門的領導。通過近兩年的人事調整,周小川成功地把自己身上的學者味道散布到整個央行。

  張新出任金融穩定局局長一職,則再次驗證了周小川的“海歸”用人思路。目前,央行的許多官員都具有“海歸”背景;央行行長助理易綱就是“海歸”中的佼佼者和代表人物。

  按照周小川的提法,央行要多渠道引進人才。擴大選人用人視野,不僅要從央行系統內,也要注意從各金融機構、大學或科研機構引進;不僅要從國內培養的各類人才中選拔,也要從優秀留學回國人員中選拔。更重要的是,要為國內和海外歸國人才提供同等的發展機會。

  坊間質疑

  對于周小川的“海歸”用人情結,坊間仍存有疑慮。

  回顧周在任中國證監會主席期間,也曾大批引進“海歸派”,但最終,盡管革除了中國股市的部分積弊,卻不能說是一次成功的改革。

  引入史美倫,似乎就為這樣的質疑提供了論據。2001年3月,有著“鐵娘子”之稱的史美倫上任以后,刮起了一場監管風暴,大力推動一些在香港成功的制度法規,希望能從體制上對中國股市進行監管。但是很快,史美倫還是遭到了“水土不服、有悖國情”的指責。

  作為“海歸”,史美倫也曾直言不諱地表示自己在證監會過得并不容易。

  此次張新出任央行金融穩定局局長前景如何呢?記者曾就此采訪了一些專家學者。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易憲容認為,任用人員不能只注重留學背景,更重要的是考察這個人是不是具備了相應的能力。“海歸的背景并不重要。”他說。

  對于這個問題,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長王國剛不愿多談。但是,在1月19日的金融所報告會上,他在總結發言時讓自己的學生思考兩個問題:用西方經濟學的理論、方法來分析中國的計劃經濟體制是否能行得通?套用西方經濟學的理論來解釋中國的國有企業所面臨的問題,是否可行?






評論】【財經論壇】【推薦】【 】【打印】【下載點點通】【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彩 信 專 題
新酷鈴選
最新最HOT鈴聲推薦
棋魂
千年棋魂藤原佐為
請輸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專題   更多彩信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