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監會欲建郵儲銀行 中國第五大銀行浮出水面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1月25日 07:33 京華時報 | |||||||||
作者: 本報記者 陳琰 熊海燕 歷經四年“紙上談兵”的痛苦歷程,中國金融監管的龍頭老大銀監會終于將組建郵政儲蓄銀行一事提上日程。1月19日,銀監會主席劉明康在其2005年工作計劃中提到,“今年,銀監會將根據國務院關于郵政體制改革的統一部署,組建郵政儲蓄銀行,并將其納入銀行監管體系”。短短幾十字,實則表明中國金融界已開始醞釀一場具歷史意義的變革。
組建郵儲銀行 劉明康在其2005年工作計劃中對郵政儲蓄銀行做了一個大致的描述。他介紹說,與之前只存不貸的郵政儲蓄所相比,新成立的郵政儲蓄銀行應與其他商業銀行一樣,經營存款和貸款業務。只有這樣,才能把從農村地區吸收的資金以貸款形式發放到農村,在農村等相對貧困地區形成合理的資金流,激活當地經濟。但劉明康未對郵政儲蓄銀行的具體成立時間做明確表述。據介紹,目前郵政儲蓄系統擁有3.15萬家分支機構和2.5億儲戶。持有的存款已超過1萬億元人民幣,占儲蓄總額9%以上,郵政儲蓄銀行一旦成立,將成為僅次于工商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后的第五大銀行。 劉明康表示,郵政儲蓄應與郵政業務實行分賬核算。有分析人士認為,這一表態實則是銀監會在落實對郵政儲蓄的監管。因為此前,銀行監管部門無權檢查郵政部門的賬務,而郵政業務與郵政儲蓄業務恰恰實行的是財務統一。一旦發生借郵政儲蓄之名,行高息攬儲之實,以及支付過高代辦費用、占用匯兌資金等違規行為,銀行監管部門根本就束手無策。 央行曾力推重組 就銀監會計劃2005年成立郵儲銀行一事,記者致電國家郵政局高層,這位高層對此事沒有表明態度。 但郵政內部人士私下里向記者透露,早在四年前,央行就向國務院遞交了成立郵儲銀行的申請,四年來,“成立郵儲銀行”一直懸而未決,國務院和發改委一直密切關注郵儲改革,但由于郵儲從郵政主業中剝離對整個郵政的影響巨大(郵儲占到郵政收益的30%左右),郵儲銀行成立后,郵政如何生存,是否會成為國家財政的沉重包袱是決策層遲遲沒有推進郵儲改革步伐的原因,所以此次來自央行計劃“成立郵儲銀行”的消息并不是銀監會和央行單方面就能促成的,來自郵政力保郵儲不分離的力量依然強勁,郵儲銀行能否成立最終要看國務院和國家發改委的決定。 內部未雨綢繆 據國家郵政局內部人士分析,郵儲從郵政剝離出來對郵政帶來的負面作用開始逐漸削弱。一是對整個郵政主業的影響,這可以通過郵政控股郵儲銀行的方式解決;二是郵儲固定資產的剝離不清,這一點已經經過四年的磨合,剝離的困難已經不突出,尤其是2004年,郵政逐步將郵儲和郵政主業實行分賬核算后,郵儲與郵政資金糾纏不清的問題被削弱,利益明晰起來;三是郵儲職工的金融知識匱乏,可以通過引進人才和進行金融知識培訓來解決。 而且,由于“成立郵儲銀行”是大勢所趨,在央行“成立郵儲銀行”喊了四年的磨合期中,郵政始終尋找著郵儲的生存出路,也沒有停止過“穩健改革”的步伐。四年當中,郵儲首先面臨的是2003年8月,央行打破了郵儲的“包養”政策,將央行給郵儲的高存款利率下調到比老百姓存款的一年期利率還低,郵儲當年因此減少了45%左右的收入。在此困境下,郵政開辟了三大資金自主運用渠道,先自己攬儲再以“批發銀行”的角色給政策性銀行、農村信用社和國內商業銀行之間進行協議存款,同時以承銷商的角色涉足國債和金融債市場,進行銀行間債券交易;在郵儲柜臺大力開拓中間代理業務達幾十種,成為保險、基金、養老金的代理商,為今后可能到來的“郵儲銀行成立”后的原郵儲營業點尋找利潤增長點。郵政也及時進行著郵儲人員的金融知識培訓,做著兩手準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