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中產階層定義矛盾 國家統計局證實官方數據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1月21日 07:15 北京晨報 | |||||||||
學者對劃分標準莫衷一是 國家統計局的否認讓“年收入6萬-50萬元”的中產標準變得撲朔迷離。昨天,一位國家統計局的有關負責人向記者證實了這份數據的存在,“數據是有的,只是沒有正式公布而已”。
但長期進行中國社會分層研究的社科院社會學所卻認為,即使這份數據真實存在,也不能單憑收入來劃定中產標準。 兩個中產標準 社科院社會學所原所長陸學藝認為,“中產”是對職業、收入、消費、受教育程度的綜合考量。三年前,他牽頭研究的“當代中國社會結構變遷研究課題”給出了國內“中產”的第一手資料。 不同的是,國家統計局選擇的是世界銀行的經濟標準。據世界銀行的數據,全球中等收入階層的人均GDP起點和上限分別為3470美元和8000美元,國家統計局需要將這兩個數據通過三重換算轉換為我國的中等收入群體指標,再用這個指標來衡量來自30萬份問卷的調查數據。 而在衡量中產的問題上,社科院卻做出了更為仔細的分析。在2001年進行的調查中,中產被詳細地分為職業中產、收入中產、消費中產和主觀認同中產四個部分。 陸學藝強調說,職業是衡量中產的基礎,“一個月收入3000元的白領是中產階層,但月收入5000元的出租車司機卻不是”。 兩個中產群體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馬戎教授告訴記者,中產問題已經讓社會學界爭論不休。衡量中產需要準確的標準和仔細的調查,如果標準不同,結論就不一樣。 國家統計局和社科院的兩個標準就帶來了不同的結果。按照國家統計局公布的范圍,年收入6萬-50萬元的家庭目前只占到5.04%,但有望在2020年擴大到45%。 而按照社科院2001年的調查,包括黨政官員、企業經理人員、私營企業主、專業技術人員和辦事人員在內的職業中產者占社會總量的15.9%,收入中產者占24.6%,消費中產者占35%,主觀認同中產者占46.5%。 大體來看,中國中產者主要集中在上個世紀60年代與70年代出生的人群,其年齡段主要集中在30-45歲之間,文化程度以大學為主。 陸學藝介紹說,把以上因素綜合起來,現在我國中產者大致占全社會的20%。 中產還要看價值觀 事實上,從西方流入中國的中產概念不僅僅有經濟收入方面的含義,它同時還代表社會主流的價值觀念。 由于社會成員在進入中產階層的過程之中多數以合法經濟努力為手段,并且在這樣的過程中為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所以中產階層自身對于社會的責任感較強,他們的價值觀念也往往成為社會的核心價值基礎。 從這個意義上分析,清華大學社會學系李強教授在三年前就曾經指出,中國現階段還不存在明確的中產階層。 晨報記者 張黎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