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鄉鎮清出7億元白條 地方財務監督缺位堪憂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1月18日 07:56 人民網-人民日報 | |||||||||
鄉鎮財務監督缺位令人擔憂 鄉鎮領導一任糊弄一任,誰也不愿意冒風險揭“蓋子” 新華社記者 宋斌 代群
安徽省合肥市在全國率先對全市107個鄉鎮財務進行徹底普查清理規范,鄉鎮多年隱藏的“財務黑洞”得以充分暴露:7億多元鄉鎮白條,93個小金庫,千名干部職工違紀違規。 清理中暴露的問題觸目驚心:多數鄉鎮白條支出比例為60%,一些鄉鎮甚至達到80%。單張白條支出金額最大達140萬元,時間最長的一張白條竟長達32年。107個鄉鎮,清理出百元以上白條發票14萬余張,金額7.7億余元。 清查中發現一些鄉鎮票據使用五花八門。既有行政事業性收據,也有縣區自制的“土票據”,甚至鄉鎮也自制“土票據”,導致亂收費、私設“小金庫”、收入不入賬甚至個人亂支出;鄉鎮“體外循環”的“包包賬”(即裝在干部包包中的賬)問題也十分突出。 一些參與清賬的基層干部說,造成鄉鎮財務混亂的重要原因是缺乏有效監督。對于財務問題,鄉鎮內部難監督、外部無監督、長期缺乏監督,加上制度存在諸多漏洞,致使鄉鎮財務混亂不堪,鄉鎮債務不斷加重。長豐縣紀委書記唐義干說,由于信息和權力的不對等,鄉鎮紀委連政府花了哪些錢都不知情,難以從內部進行監督。上級部門雖然對鄉鎮有審計,但大多流于形式。一個鄉鎮工程上百項,票據上萬本,分布在幾十個單位,而縣級審計部門只有十幾個人,真正搞業務的也就幾個人,無法對鄉鎮財務進行全面審計。一些鄉鎮甚至在主要領導離任時,也不進行審計。 一些鄉鎮主要負責人告訴記者,其實他們早就知道鄉鎮財務管理存在很多問題,但現在都是任期制,誰也不愿意冒風險揭開這個黑蓋子,只好一任糊弄一任,致使鄉鎮財務混亂的情況長期隱藏在基層,越積越重,越拖越亂。 合肥鄉鎮的“財務黑洞”在這次清理中之所以徹底暴露,關鍵是采取了寬嚴相濟的特殊方法:“自查自糾從寬,被查被糾嚴究”。在自查自糾階段的最后一天,許多鄉鎮出現了干部職工排隊退款的現象。 合肥市以此次財務清理為契機,針對清理中發現的一些具有共性的問題,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鄉鎮財務管理的意見》,107個鄉鎮共修訂完善和新建立財政財務單項管理制度976個,通過建章立制,對鄉鎮財務進行整頓規范,使鄉鎮財務管理開始走上正軌。 合肥市長豐縣下塘鎮曾號稱縣內負債最重的鎮,賬面負債總額近4000萬元。鎮長沈模好說,自己到任時,看到負債數字嚇出一身冷汗。通過清理財務才發現,由于鎮里許多工程款結算不規范,產生大量虛擬債務債權,經過核銷后,負債總額從4000萬元下降到1500多萬元。沈模好說,根據真實家底,鎮里已經制定了經濟發展計劃,并確定了每年的還債額度,爭取逐步化解債務風險。 鄉鎮經濟財務問題一直是群眾關注的焦點。清理財務后群眾的意見明顯減少,政府對財務的管理顯著加強,一股自發的節約經費科學支出、努力化解債務自保運轉的新風氣,開始在合肥鄉鎮悄然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