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工風波震蕩UPS 獨資之旅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1月16日 12:33 中國經營報 | ||||||||
作者:張巖銘 編輯:徐曇 編者按: 時下,UPS被看作獨資的標桿,它的獨資之路對于其他預想獨資的外資企業來說具有示范性意義。而剛簽協議與中外運“離婚”并進行“財產分割”時就遭遇工人停工,事件對
1月4日上午10點,中外運華東分公司上海快件中心派送科的司機吳軍(化名)接到同事打來的電話,吳被告知,虹橋機場的派送科員工已經全部停工了。吳軍馬上把自己的貨車開回了虹橋機場。他看到派送科的20多輛裝滿UPS(美國聯合包裹)進口貨物的貨車集中在停車場,在往常,這些貨物都已經在發往上海的路上。 因為不滿意UPS的安置措施,當天,中外運華東分公司代理UPS國際快遞業務的60多名派送科員工停工。UPS在上海的業務因此被暫停了一天,晚上的UPS美國航班也未能按時裝貨。這對于惜時如金的國際快遞公司來說是不可想象的。 “因為第一批交接的員工就出現了如此強烈的情緒,后面的交接工作也就暫時停了下來。”中外運華東分公司的一位經理告訴記者。“雙方可能要對原來的交接方案進行局部的調整和修改。” 2004年12月2日,UPS宣布了出資1億美元從中外運“贖身”,并開始了自己的獨資之旅。雙方業務交接從2005年1月開始,到2005年年底前完成全國23個地區業務的交接工作。原計劃中,繼派送科之后,UPS要與中外運華東分公司進行操作部、報關部等部門的業務交接。然而在正式交接的第一個工作日, UPS就在上海遭遇到了“停工風波”。 UPS與中外運“離婚”之始遭遇停工 去年12月31日,公司發出通知讓派送科69名員工中的48名參加了UPS的面試,吳軍不在名單之列。 “這意味著我可能轉崗或者離開中外運,我和中外運的合同已在12月31日到期。”吳很郁悶,“我們每天上班時,以UPS的形象展示在客戶面前,以UPS的形象在客戶面前消失。我們是UPS的活廣告,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吧?”他有些無奈。 在48名面試名單中的派送科司機陳強(化名)同樣心理不平衡。 “在上個月UPS和我們的見面會上,他們說中外運代理UPS業務的員工有優先選擇權,這讓我們覺得他們會全部吸納我們。但12月31日他們只給了我一個意向協議,算下來工資比以前低了1000多元,合同又是一年一簽,我不同意就等于自動離開公司。你說我簽還是不簽?”陳強反問記者。 1月4日,情緒激動的60多個派送科員工暫停了手上的工作。并針對UPS討論出了七大條款:一、無條件接受中外運華東分公司的員工。二、薪水不能低于以前的水平。三、合同不能低于五年等。 這一要求當天就由中外運高層傳遞到了UPS 方面。 “從確切的意義上說,這些員工目前還屬于中外運? 他們在中外運里是為UPS國際快遞提供服務的。所以這件事目前主要還是中外運出面協調處理。”1月7日,UPS有關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在中外運員工的種種指責下,UPS顯得很無辜且處境尷尬。 “這次停工的員工大都是直接面對客戶的,他們完全有可能把自己的客戶帶到UPS其他競爭對手如聯邦快遞那里去。在快遞行業,客戶很大程度上是看人的,只要你價格和服務好,跟誰做都差不多。”一位快遞業內人士表示目前UPS的確比較尷尬,而且交接開始就遇到這種阻力。 中外運高層對員工進行了安撫,并表示會為他們爭取比較好的解決方案。1月5日上午,在短暫的停工后停工人員恢復了自己的工作。 “沒有人想把事情鬧大,我們只想要一個比較好的薪水和比較有安全感的工作。”吳說。 顛覆舊體制下的規矩? “上海的這個事件是一個偶發和獨立的事件。眾所周知,業務交接過程本身并不簡單,我們與中外運一直在做積極謹慎的準備,雙方公司目前正通力合作確保公司員工實現平穩過渡。”UPS對記者的回復一貫謹慎。同時UPS表示會按照計劃繼續與中外運進行業務交接。 據記者觀察,UPS目前的舉動似乎顯示其對現在高昂的人力成本已經到了忍耐的極限。UPS過去的薪酬水平是比較高的,員工即使降薪一兩千元,仍然保持著行業的同等水平。這必然導致UPS人力成本的高昂。 “UPS這樣做也很正常,他們要獨資就是希望能按照自己的意愿來管理公司。”一位快遞業內人士如是說。 安邦的一位物流分析師認為,UPS的舉措似乎有這樣的信號。目前的位置都被舊有體制下的中外運員工所占據,只有將這些人中不合適的清除掉,才能有空間來吸引和培養一批屬于UPS的人才。 UPS左右為難 停工風波對UPS的中國戰略和發展大計有多大的影響還未可知。中國物流協會秘書長戴定一認為:“這件事不會影響UPS在中國的戰略和方向。因為在政策上面已經沒有根本性的障礙。獨資已是大勢所趨。” 北京物資學院物流中心主任鄔躍表達了他的擔憂:“如果這一批中外運的員工問題沒處理好,將可能給物流界帶來很大的影響。外資企業以后在獨資過程中可能會依此辦理。而這也給國內企業一個警示,我們和外資合資時,應該如何保障員工的合法權益,并在簽訂合同的時候體現出來。” 業界對于UPS與中外運的業務交接過程也充滿揣測。 “現在UPS很難做決定。首先,不太可能一下子為這些員工改變其原有的薪酬體系。其次,如全部接收這些員工,又達不到自己將來獨資的目的,因為那樣還是不能控制這些在停工時非常齊心的原中外運員工。全不要,UPS又很難在短時期內找到合適的員工。最后只能三方妥協。”該人士對記者分析到。 “在這種業務交接的過程中,必然會出現一些利益沖突,這需要三方的協調解決。在涉及到一個大的市場時,任何一方的疏忽和冷漠都會給移交過程帶來損失。”中外運空運發展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劉學德對記者說。 1月11日,司機吳軍在送貨的路上給記者打來電話,說他還在等待解決辦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