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資改革地方領先中央 央企重組亟待突破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1月16日 09:35 《財經時報》 | ||||||||
北京市國資委已經著手打造一批重量級企業,而在國資委掌控的中央企業層面,類似“航母”的打造還鮮有實例,企業的重組幾乎均為中小型規模的內部整合;業內人士認為,新形式下的重組將會是全方位的、力度更大,在同一出資人條件下,除了繼續圍繞產業鏈進行的整合,央企和地方企業的直接整合、國內外企業整合都有可能會出現 本報記者 張宇哲
正處在攻堅破難階段的國企改制重組旋風漸趨兇猛,地方國資委所轄企業間重組融合的勢頭不減;反觀中央國資委,盡管已經明確在3至5年內,把中央企業整合為30到50家超大型企業,但這些“巨無霸”之間的橫向重組依然懸念重重。 正如國資改革專家白津夫指出的,在同一出資人條件下、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如何進行國資重組和配置,是否還需要三大石油、六大電信?在跨國公司不斷滲透的情形下,其競爭的對手是跨國公司還是國內企業?如何培育國家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集團,監管制度如何完善,恐怕都需要國資委做出戰略性設計和推動。 北京國資委打造“航母” 1月8日,繼北京國際電力投資公司與北京市綜合投資公司合并重組為北京能源集團后,京泰實業(集團)有限公司與北京市燃氣集團又聯合重組為北京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下簡稱北控集團)。北控集團是北京市政府授權該市國資委監管的國有獨資公司,該公司資產總額370億元,占北京市國資委管轄的國有經營性資產總額的近1/4,成為北京市經濟發展和城市建設中首屈一指的“旗艦”。 京泰實業(集團)有限公司是在香港注冊的國企,是北京在海外最大的綜合性企業集團,旗下擁有多家海內外上市公司。北京市燃氣集團則是國內最大的燃氣供應企業,擁有國內最大規模的燃氣輸配管網和362萬燃氣用戶,天然氣銷售量達19億立方米。這種跨行、跨境強強聯合的改革模式,在北京市國企和國資管理體制改革中尚無先例。 以政府直接出資為準,北京國資委旗下有72家一級企業。事實上,北京國資委從去年開始已經在著手打造一批重量級企業,及產權主體多元化改造。比如,首旅集團的重組(囊括了全聚德、新燕莎、東來順、古玩城等一級企業,重組后都變成首旅的子公司)。 央企重組亟待推進 反觀中央國資委掌控的中央企業,類似“航母”的打造還鮮有實例。據國資委關于中央企業重組的公告顯示,在經過一年多的重組后,中央企業由其組建之初的196家減至2004年年末的178家。而先后被整合的企業分布在煤炭、醫藥、食品等領域。 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部部長王志鋼分析認為,之前的重組除了中國藍星(集團)總公司與中國昊華化工(集團)總公司的重組屬于規模較大的同行業強強聯合之外,其余企業的重組幾乎均為中小型規模的內部整合,即資源或產業鏈的整合互補。 而在“主輔分離”之后,在各央企之間圍繞二、三級公司的相互聯姻已有跡象,主要表現在央企二級企業間的融合試探。“這個意義很大”,王志鋼強調,“一家企業的輔業可能是另一企業的主業;兩家企業的輔業整合在一起,也可能成為其新的共同主業。” 在過去一年多的時間里,國資委主任李榮融也一直力推央企間的橫向整合。在2004年12月13日的中央企業負責人會議上,他更明確了國資委的最終目標:“該賣的賣、該并的并、該放的放,我們計劃把目前這么多的中央企業最后保留80~100家,最多剩100家。” 王志鋼認為,在此基礎上,新形式下的重組將會是全方位的、力度更大。在同一出資人條件下,除了繼續圍繞產業鏈進行整合,央企和地方企業的直接整合、國內外企業整合都有可能出現。 至于進一步的強強聯合,國資改革專家白津夫認為,原有的改革是在不同的出資人條件下,比如分拆了三大石油、五大電信以及電力拆分,人為地制造了很多成本,增加了內耗;國內的幾大石油公司在開拓外部市場時,競相壓價,跨國公司從中漁利。“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情形下,這種行政構造的競爭成本數倍于市場競爭的成本,而競爭壓力更多來自于跨國公司,汽車行業就如此”。 他強調,在同一出資人條件下,不僅戰略性資源或能源不應狹義考慮,競爭性領域也同樣,如何進行國有資產的重組和配置,是否需要三大石油、五大電信?國資委對其監管制度如何完善?如何進行戰略性統籌設計?這些都是亟需探索的課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