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銀行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內財經 > 正文
 

上海財稅集權逆動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1月12日 05:28 21世紀經濟報道

  本報記者 羅小軍 周 揚

  盡管2004年,上海地方財政收入首次突破了1000億大關,可2005年的上海,并不會因此而輕松——無論是與中央之間,還是與自己下轄的各個區縣之間,上海都正步入新一輪財稅改革的深水區。

  2005年的“一步半改革”

  2005年,上海市的財稅管理機構正迎來一場前所未見的變革風暴,突破將從上海市財稅系統的8個“條線”分局的撤改開始。

  記者近日獲悉,從2005年開始,上海市屬8個財稅分局都將改頭換面,大部分征管功能會被歸并到各區的分局。

  這無疑會帶來復雜的人員分流問題,“原來的條分局工作人員將按照整所、整科的形式分流到各區分局。該退的退,該離的離,同時補充稅務稽查人員的隊伍”。

  而如此大的動作,起源于2004年上海提出的一個三年財稅改革計劃,其核心是要實現財權與事權相統一、財力下沉,“屬地化征管,地方稅分享,特大企業集中征管”是改革的最終目標。

  按照2004年底上海市委常委會議精神,上海三年財稅改革將在2005年“再完成一步半”。在這“一步半”的大踏步改革中,以“條塊結合”為特征的上海稅收征管舊體系,將伴隨著6個財稅分局的撤銷和2個分局的更改而逐步走向消亡。取而代之的,則是以屬地化征管為主要特征的新體系。

  記者了解到,在原來的上海市稅務征管機構中,包括了市屬8個財稅分局、1個財稅監督稽查局和19個區縣稅務局。

  上海財稅系統內部人士介紹,第一至八分局承擔了不同行業的稅收征管工作,如一分局分管鋼鐵、重工業;二分局分管化工、紡織等——這8個分局按條線將上海大型企業的稅收牢牢掌控。19個區縣稅務局則只對轄區內的其他企業稅收進行征管。

  上海財稅干部教育中心實訓部主任龔振勇告訴記者,“現在中央要求屬地化征管全國一盤棋,上海原來的8個分局就是屬于條線的,自然屬于撤改并行列。”

  事實上,從2004年開始,上海撤改8個條分局的工作已經逐步展開。原分管出口退稅、金融和商業的四分局已經被撤銷,其金融業的稅收征管歸并到保留下來的第三分局,其大部分工作人員和其余業務并入浦東新區分局;五分局已經撤銷在金山石化的征管職能,并入金山區分局——“這就是改革的前半步”。

  據上述財稅系統人士透露,接下來的“一步半”是:從2005年開始,原來的一、二、六、八分局將轉為稅務稽查局,可能按照“東西南北中”的區位分管整個上海的稅務稽查,在行政級別上與原來的財稅監督稽查局平行。而三、七分局將繼續保留,負責特定大型企業的稅收征管,一、二、六、八分局撤銷后的部分業務也轉入三、七分局。

  “按區設立稅務征管局,跨地區設立稅務稽查局,由市直屬領導。”記者手頭的一份上海財稅改革方案顯示,“征稽分離”是實現新一輪稅改的首要工作。

  財力下沉

  “實現稅收屬地化征管,一方面緣自中央的要求,另一方面,則是由于各個區縣在新一輪發展中對財力下沉的呼聲不斷高漲。”有專家向記者分析。

  龔振勇進一步指出,地方政府在經濟發展過程中,財政短缺普遍比較嚴重,但現行預算法規定地方政府無權放債,“實際上地方政府通過變相操作,發債比較普遍,并且數額不小”。

  龔說,帶來的問題便是財政風險的增加,這在客觀上反映出財力下調的緊迫性——而上海此輪財稅改革的一系列動作正是將最終實現財力下沉作為目標的。

  “屬地化改革后,將減少很多環節,大大提高征管效率。”上海普東稅務師事務所蔣先生告訴記者。

  具體到此次改革,上海財稅干部教育中心實訓部副主任倪永剛指出,以前條塊結合造成一些管理上的模糊和缺位,由此帶來很多糾紛,“比如某個企業明明在楊浦區,并明顯享受了楊浦區的各種投入和優惠但其稅收征管卻不屬于楊浦區區局,造成交叉。”

  “肥水流入上級田”影響了轄區政府對本區企業財政支持的積極性。

  龔振勇分析說,屬地化征管總的思想是加強征管、提高效率。在實現屬地化征管后,削減了條,明晰了塊,“投入和產出就會很清楚,地方管理很方便”,同時有利于消除條與塊的矛盾。

  而從區縣政府來說,這兩者之間有因果承襲。區縣征管效益的提高與財力改善密切相關。

  先行試點的浦東新區稅務分局于2005年1月1日正式開始運作。浦東新區國家稅務局、地方稅務局機關內設機構調整為13個處室,撤銷原浦東新區分局下屬一、二、三分局,原來各分局共30個基層稅務所撤并調整為25個基層稅務所;原外高橋保稅區分局調整為非全職能分局;暫時保留下屬稽查局。

  在稅收分享方面。浦東新區屬地征管的各項地方稅收收入,分稅種按固定比例分別解交市和浦東新區兩級金庫,作為市與浦東新區兩級政府的財政收入。市與區分享比例為:增值稅、營業稅、城建稅、企業所得稅、外資企業所得稅按40:60分享;個人所得稅按30:70分享。

  稅收返還方面,以2003年為基數,新區分享的地方稅收入小于實際取得的地方稅收入的差額部分由市財政作為基數返還給浦東。市分享收入年增長率1:0.5系數確定返還。在試行“稅收屬地征管、地方稅收分享、基數差額返還”的財稅體制改革的同時,仍維持現行浦發基金政策,并加大對張江園區的支持。

  據知情人士透露,在浦東試點之后,其他區縣的改革也將陸續跟進,整個撤并工作將于2005年內完成。

  與浦東新區改革方案相區別的是,上海其他區縣將實行四種形式的“分類指導、差別政策”財稅體制改革。連同浦東新區的形式,被稱為“11863計劃”(詳見本報2004年3月文章《443億財力來龍去脈 上海財稅新政》)

  龔振勇總結,上海這一輪財稅改革,實質是上海市政府和區縣的財政分權問題,方向是降低重心,“因為經濟發展必須依靠基層來完成”。

  集權:逆動還是傳遞

  就在上海應各區縣強烈要求,終下決心落實財政下沉改革步驟的同時,2004年中央啟動的新一輪全國稅改,卻仍有繼續將財權向上集中的趨勢。

  據上海財經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胡怡健的研究報告《新一輪稅制改革對上海財政經濟影響實證分析》:2004年,我國10年一次的新一輪稅制改革開始啟動,可概括為“降低進口關稅稅率,調整增值稅出口退稅政策,增值稅轉型試點,統一企業所得,實行公路交通費改稅,調整個人所得稅征稅模式,城鄉稅收一體化,城鎮房地產稅費制度改革”這八大內容。

  胡怡健認為,新一輪稅制改革主要在于合理稅制,但對中央和地方的財政收入分配關系也將再次產生深刻影響。

  “如果說1994年的分稅制改革是中央和地方財政分配關系的大張旗鼓的改革,新一輪稅制改革則是中央的地方財政分配關系的靜悄悄變革”。

  根據胡的測算,其中僅出口退稅、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三項改革對上海的合計影響,從絕對數據看為:2002年至2008年,三稅合計影響將由19.6億元增加至594.1億元。從相對數據看:三稅改革使地方財政收入損失占地方財政收入比例將由2.72%上升至29.06%。

  “此前,上海按條征收的體制多年難破,就是因為每年上繳國家財政的壓力巨大。”龔振勇說。

  從歷史來看,財稅權在各級政府間流轉,博弈永遠是個關鍵詞。

  1985年前,上海基本沒有財政自主權,1985年改革后,到1993年期間,廣東福建等省份的稅收上解中央財政的比例5年后內保持不變,而上海每年都要核定一次、比例變化一次,“所以上海的財權比較小”。

  而且1993年前,按照中央和地方的分成比例,屬于中央的那部分當天必須解到中央國庫,實際上,地方普遍壓庫,即每一筆稅收都壓一兩天,形成一筆穩定的資金沉淀在地方,地方政府支出就比較有余地。

  隨著市場經濟建設的加快,國民經濟管理和宏觀調控職能,需要強有力的財政作為后盾。于是,1994年的分稅改革以中央集權為主要方向,通過稅種的劃分在中央和地方進行。

  “總方向是中央加大財力,但各個地方情形不同。”各省市以1993年的財政為基數,此后的增量部分在中央和省市間進行比例分配,上海每年上解中央120億元。1994年國、地稅分開后,國稅入國庫,共享稅也先入國庫,再由中央返還,“主動權在中央手里了”。

  就在中央加強財政集權之初,1994年上海頒布《關于市與區縣實行分稅制財政管理體制的決定》,確立了市與區縣兩級財政分配體制,此后上海各區縣財政收入占全市財力的比重已從1993年的50%,上升到2002年的62%,2003年估計69%。

  一個問題由此誕生——10年來,一方面,中央和地方之間,上海財政收入比例在減少,另一方面,在上海市級和區縣鄉鎮之間,區縣財力在逐步加強,并且現行市與區縣兩級財力配置比例已低于原提出的40:60控制底線——那上海市級財政能力又如何保障?

  通常而言,集權總會逐步向下傳遞,財稅系統內部流傳的一句話是中央集權下遞的真實寫照,“中央蒸蒸日上,地方穩步增長,區縣紛紛效仿,鄉鎮苦爹喊娘。”

  那么,上海為什么會出現逆動?

  專家指出,解讀這個懸念,一個不可忽視的事實是,上海此次在下沉財權的同時,事權也在同步下沉。比如,8個條線分局的撤消,一方面是將稅收的征管權讓渡到了區縣,加強了稽收效率,另一方面,也是將征收成本轉移到了區縣。

  衡量這一問題的一個指標是,相比于2004年上海市級財政負擔的公共支出,2005年市級財政會負擔的更多還是更少——這個問題到本月18日上海新一年的兩會召開時便將揭曉。

  而胡怡建教授提出,雖然屬地化征管要實現財力下沉的目標明確,但在市與區縣的稅收分成比例問題上,目前還沒有確定。征管權下放的同時區縣的稅收將大幅增長,在增量部分上,區縣與市本級的的配置比例會有一定程度的調整,并且很可能加大市財政分享比例。那么,并且伴隨著相應事權的下放,綜合考量各種因素,不排除結果是財力產生上移集中的可能趨勢。

  龔振勇則認為,財權與事權統一,通常是對稅收增量進行調整,所有關于中央和地方的財力改革主要在增量上。所以加緊發展才是根本之道,“正是因為最近幾年經濟增長情況良好,增量比較大,才為上海的地方調整留出了余地。”






評論】【財經論壇】【推薦】【 】【打印】【下載點點通】【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熱 點 專 題
印度洋地震海嘯
部分大豆色拉油不合格
楊振寧登記結婚
意甲在線足球經理游戲
2005新春購車完全手冊
歲末年初汽車降價一覽
2005年新春購房指南
2004地產網絡營銷盤點
天堂II 玩轉港澳指南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