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上外國土地 外交部隨時在你身邊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1月09日 17:54 《財經時報》 | ||||||||
以前被海外中國公民視之為高高在上、難以接觸的大使館,現在千方百計為中國公民和僑民服務,只要你登上異國土地,你的手機就會收到中國使館聯系電話、注意事項等內容的短消息;駐外使領館開始利用外交資源,通過搭橋牽線,幫助企業獲得所需資源、項目和政策 本報記者 席斯
2004年1月23日,外交部長李肇星以“2003年中國外交”為主題,首次與網民自由交流。2004年12月27日,李肇星在《中國青年報》上發表文章,分析國際局勢,回顧中國外交一年工作,并強調中國外交是全體中國人民的外交,切實貫徹“外交為民”的宗旨,把國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年初年末,外長兩次與民眾的交流,在學術界被視為“外交部內部正在發生根本性變化”。這個“根本性變化”其實就是更加注重“以人為本”的公眾外交,即外交尊重每個人。 公眾外交是國民參與型外交,其宗旨是外交工作并非官方專利,而應在國民的支持和參與下推進,尊重公眾意見和建議等。 中國社科院世界政治與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王逸舟對《財經時報》談到,雖然今年中國的外交在斡旋“北核會談”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但外交部門把更多的注意力和人力放在了民眾事務上——以前被海外中國公民視之為高高在上、難以接觸的大使館,現在千方百計為中國公民和僑民服務,只要你登上異國土地,你的手機就會收到中國使館聯系電話、注意事項等內容的短消息。 今年1月至10月,2300萬中國公民出境經商、旅游、求學。由于國際恐怖活動和突發事件的增多,中國海外公民生命財產受到危害的事件明顯上升。今年在阿富汗、伊拉克、巴基斯坦、蘇丹發生的中國公民遭遇恐怖襲擊事件和綁架事件,以及在麥加朝覲中發生的意外事件,都得到了外交部以及當地中國大使館及時有力的援助和解決。 外交日益成為經濟資源 2004年,中國外交與經濟的聯系似乎更加緊密。李肇星外長在工作回顧中提到,2004年中國不斷加強經濟外交,努力為國內經濟建設服務,包括為國內企業“走出去”牽線搭橋。 中國全面啟動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發展雙方的戰略伙伴關系取得了實質性進展。與歐盟在政治、經濟、文化領域的合作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成果,為雙邊企業提供了無數商機。中國與他國關于能源方面的合作,也得到了外交部的有力支持。 外交部在為中國企業加強政府公關方面的作用愈加重要。駐外使領館開始利用外交資源,通過搭橋牽線,幫助企業獲得所需資源、項目和政策。 前不久,外交部和全國工商聯首次聯合舉辦了“外交與經濟”研討會,探索外交工作如何促進中國中小企業發展。其間,很多民營企業和專家提出,外交部應成立一個專門的信息機構,讓所有走出去的企業從這里獲取信息,少走彎路、少犯錯誤。 企業獲取信息資源的渠道和能力有限,對不同國家的政治、經濟環境了解不夠。而駐外使領館恰恰有這方面的優勢,可以對當地的法律、法規進行收集整理,為企業走出去提供所在國信息,并且協調企業間的競爭與合作。 中國企業在海外經營業務的增多,但中資企業在一些訴訟案件中經常處于被動地位。究其原因,除了對當地法律不夠熟悉外,關鍵還有一些企業使用的律師不夠得力,以及部分國家的執法和司法機構在司法實踐中存在一定的歧視。很多企業認為,外交部應加強為企業提供法律援助和政治保護。 此外,國內企業對到海外投資的政策性障礙頗有怨言,現在一個企業到境外投資,首先須經省經貿廳的批準,然后還須通過意向投資國駐華使館同意,后者實行一票否決制,很可能一個民營企業看好的對外投資項目,會因使館某商務參贊的個人因素而導致流產。在企業們看來,這種復雜而不合理的審批程序,需要外交部力爭解決。 方式要以人為本 方向要顧全經濟 表現要成熟專業 中國外交還需歷練 “在2004年紅紅火火的中國外交背后,也顯現了中國外交工作不成熟、不專業的一面。”一位從事多年外交工作的專家對《財經時報》說。 從2003年開始,中國與朝鮮、韓國之間關于“高句麗歷史”問題的分歧和爭論,在學術范圍內從未間斷,不過也只限于學術領域。但在2004年4月,中國向世界遺產委員會申請,將位于吉林省集安市的“高句麗王城”遺址申請為“世界遺產”。這一舉動引起了韓、朝兩國的強烈抗議。作為反制,韓國源于紀念中國詩人屈原的端午祭,也被申請“世界遺產”。由此,學術問題上升到政治層面,韓國政府甚至有人提出撤出韓國駐中國使館。 在已經比較敏感的“高句麗”歷史問題上,通過申請“世界遺產”增加中韓兩國矛盾,在這位專家看來,屬于工作失誤。他認為,這種爭奪“世界遺產”的行為毫無意義。按照《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世界遺產屬于全世界人民,目前遺產在哪里,哪個國家對此有義務保護、維護,“世界遺產”并不解釋遺產的歷史和復雜背景。 地方政府也許不了解世界遺產公約規定,出于地方利益考慮,不遺余力地申報“世界遺產”,但外交部應對類似事件提前預防,不能任由地方政府的意愿。這件事也說明,中國的外交部門在處理一些國際事務上缺乏專業能力和成熟表現。 隨著全球化發展以及今日中國在國際政治經濟舞臺上的地位,中國外交方式要“以人為本”,方向要“顧全經濟”,表現要“成熟專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