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時報2004年重要新聞回顧(5)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1月09日 16:48 《財經時報》 | ||||||||
銀行貸款自主定價困惑良多浙江銀行跟隨民間市場 世界銀行駐中國代表處高級金融專家王君認為,盡管國內各銀行都在試圖對不同的客戶嘗試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然而對于小企業貸款,是不可能用科學的辦法解決的。“其中
匯金公司:監督、考核、評價謝平有所為、有所不為 匯金公司有一個董事會,董事會成員大部分來自財政部、外匯管理局、人民銀行,總人數在15-18人之間,目前專職的董事暫時只有謝平本人,以及原中國證監會主席助理汪建熙;一個監事會,由13位主要來自財政部的官員組成;匯金公司向中、建兩家銀行分別派出6名專職董事,目前已經到位;匯金公司的重大決策,董事會也要接受國家有關部門的審計、財務監督和監事會的監督 中、建兩家股改銀行內部治理構架基本成型 常振明:上市的時間表,我們希望明年來考慮;李禮輝:中行正在進行上市準備,但原則是速度符合質量,至于具體時間,中行希望明年的某個時候能夠具備這些條件,但也要看工作進展和市場變化 東方收購信達1300億資產 相關人士分析,東方資產管理公司出高價接收信達的1300億元不良資產,主要原因是這批不良資產的質量較好,多為有抵押物的可疑類資產,而這種資產不僅債權清晰,且容易有穩定的現金流,將來比較容易做成證券化產品;這次東方如果要以高于36.4%的資產回收率接收這筆資產,無論如何對東方的處置能力都是個考驗 信用體系建設 2月21日 標普:四項改善后再挺中國評級 這四個方面是:強化市場體制,改革國有經濟,改善金融體系,增加稅收。其中第三條最被看重;中國用以應付信貸和貨幣總量急速增長的工具有限并尚欠成熟 3月27日 財政部掛帥大檢查評估業困惑自身定位 將重點檢查證券評估機構和一些大型評估項目,不少市場人士將此目標視為“改變評估業混亂狀況”;業內有觀點指出國際上均將評估報告定位為咨詢報告,但中國定位為鑒證類報告,“這犯了一個原則性錯誤 4月10日 民間資本搶入擔保業門檻可能提高 有消息稱《中小企業信用擔保管理暫行辦法》將于不久出臺;有關部門有意將擔保機構注冊資本下限分別定為東部地區5000萬元,西部地區1000萬元——進入門檻勢必調高 8月21日 標普評級是耶非耶?中方金融專家對壘“評級大師” 同屬國際評級業的兩大公司——穆迪和標普,對中國銀行業的評級結果卻存在差異,標普內部是否會對這些差異做比較?差異是否因信息來源不同造成?標普有無動態調整誤差的機制?標普以何理由判斷,2003年底中國銀行業的不良資產率高達40%?標普在評級過程中會不會出現過度保守的問題? 標準普爾大中華區金融服務評級董事曾怡景坦言商業銀行欲獲較高評級先要擺脫對政府依賴 誰也不知道政府擔保會在何時付諸實施,這種擔保最終是否會獲得履行;正由于這種不確定性,使得標普不能將政府擔保作為評價指標 信用體系建設 央行征信管理局監管處長黃慕東表態中國征信市場不能先發展后規范 征信管理局正在起草一個管理準則,準則最核心的內容首先是規范中國資信評估機構的評級程序;第二是嚴格規范資信評估機構的內控制度;第三是建立以違約率為核心考核指標的事后驗證機制 標準普爾董事總經理湯頤安諫言中國銀行業財務表現和信用建設需并重 中國目前的資產回收率只有20%,遠遠低于其他國家的水平;在較高的不良資產率背景下,低下的回收率將直接導致中國的不良資產成為痼疾 中信實業銀行副總裁歐陽謙指出建立中國信用體系最主要的是轉變觀念 中國的銀行目前在授信、信審方面所面臨的現實難題是,公開信息不足、信審部門人員行業知識欠缺、風險控制的理念左還是右、激進還是保守難以評判 8月14日 個人信用記錄年內全國試聯網 央行征信局致力于各商業銀行間的公司和個人信用信息共享,以求2005年實現全國聯網正式運行;目前相關法律法規不到位,個人隱私的范圍界定、個人資料在何種范圍可使用等仍無明確規定,個人信用信息資料庫內容僅限于“身份證上的資料”和在商業銀行的個人信貸記錄,央行征信局新設事業單位具體執行 9月13日 確立行規:中國評級市場當務之急 大公國際資信評估有限公司總裁關建中接受《財經時報》專訪:中國不少評級機構的評級結果缺乏公信力,原因在于“生存壓力過大”,被迫給一些企業不切實際的高等級評定。比如一些證券公司獲得3A級 9月20日 征信管理規則上報國務院央行籌建資信業行會 成立行業協會基本達成共識,但哪個部門牽頭成立尚未達成一致。基于現階段個人信用幾乎100%、企業信用80%與商業銀行業務相關,“央行牽頭”呼聲較高 9月27日 資信業“童心”求助政府滬湘先得實惠 資信業在中國是否是“幼稚”的行業?如果全靠市場自身發展,是否很難在短時間承擔與中國信用體系建設相適應的責任?上海、湖南等地的資信評級業因受地方政府和人民銀行支持而令同業艷羨 10月18日 強制性評級在即擔保業設立準入門檻 統計資料表明,截至去年6月,中國共有擔保機構960多家,但這一數據在今年,已飚升至3000多家;目前獲得擔保比獲得銀行貸款還難,大約1萬個擔保申請中可能只有7個獲保;銀行人士稱,擔保公司造成的不良貸款非常多,且已成為銀行業發展中的一個很嚴重的問題 11月29日 15家銀行聯網7大城市啟動戴根有:個人征信體系年底試航 中國人民銀行征信管理局局長戴根有在接受《財經時報》專訪時指出:現在的首要任務,就是要進一步提高商業銀行對評級的認識。因為我們發現,對同一個企業,不同的商業銀行進行評級,級差相差很大。顯然這就暴露出一個問題,完全依賴內部評級是不夠的,客觀上需要外部評級。因此,現在我們追求的是內部評級和外部評級相結合 信用體系建設 12月6日 國有銀行轉讓評級機構企業貸款外部評級制度帷幕將開 業內人士分析,四大國有銀行將原屬于自己的評級機構市場化,是推進外部評級的一個先兆。據估計,上海試點經驗在明年可能得以在全國推廣,而具體的推廣工作會考慮到每個城市的經濟發展水平,分步驟進行。一些業內人士質疑,上海的貸款評級是在政府的強有力推動下得以實施,人民銀行也發揮了很大作用,但對全國來講,在人民銀行自身功能弱化的情況下,銀監會是否會盡快出臺相應法規是實現全國推廣的關鍵因素 中國農村 2月21日 糧價回落看10月專家稱還有上漲空間 官方糧食專家研究認為,糧價上漲僅是恢復性的,需求會抑制糧價進一步上漲;但期貨業人士認為,今后糧食價格會像走鋼絲,波動將會很劇烈 2月28日 禽流感抑需求大豆進口料減100萬噸 國家糧油信息中心專家分析:由于價格上漲,現在種植大豆將比玉米等更有利可圖;上海中期分析師更看重南美大豆上市可能會對國內大豆行情產生的影響 2月28日 金融掣肘農業合作經濟人大代表再籌提案 全國人大農業與農村委員會表示,已建議將“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法”列入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正在進行立法調研和起草 3月6日 農村保險:商家與政府拆招 中國大量種植和養殖專業戶的風險和工業企業的風險有很多相似之處,但需要更復雜、更高級的保險產品;農戶收入的增加產生的養老、醫療等風險安排需求日趨成熟 安信模式:國內首度向傳統農險挑戰 2003年中國農業保險總收入只有4.6億元,占財產險保費收入的0.5%;保監會雖放寬安信的經營范圍,但規定種、養兩險的保費仍不能低于全部保費收入的60% 醫療漲價對沖農民利益 玉龍縣農民參加合作醫療比率以戶為單位是77.9%,低于省里要求的89%;今年,玉龍縣將目標鎖定在90%,但對李淑芳而言,完成這個目標似乎還有許多困難 3月20日 物價漲幅2月環比陡降 盡管2月CPI增幅明顯回落,但物價是否會就此止漲、穩住或繼續下降,甚至重回通縮還得不出明確結論,而一旦發生上述情況,央行貨幣政策的執行難度會隨之減低 3月27日 政府立章改革糧食流通省級安全預案紛出 去年SARS疫情之后,制定、出臺確保全國糧食流通安全的法規被提上日程;正在審批中的國家《糧食流通管理條例》涉及對國有糧食部門如何改革等問題,有助于解決“三老”(老糧、老賬、老人)問題 4月24日 中央求解農民增收專家赴直補地區調研 從長遠看,糧食直接補貼政策并沒有解決農民的糧食銷售變現的問題;沒有某項政策可令解決“三農”問題一蹴而就 4月3日 糧改直逼生存農發行職能調整再遇淺灘 中央“一號文件”起草者之一程國強認為,糧改也可能給農發行帶來機遇;一直傾向把農發行改造成農業保險公司的中央財經大學教授秦池江透露,有的商業銀行已經開始從事糧食流通領域的貸款業務 中國農村 5月15日 民間借貸主導農村金融人大財經委派員摸底 中國農村“高利貸”高達8000億元到1.4萬億元,僅浙東南地區就有3000多億元;2003年農戶借款中私人借款占2/3 5月29日 糧食流通改革細化糧食局將賦新職能 即將公布的《糧食流通管理條例》規定,糧食收購將全面實行“價外補貼”;對糧食主產地區、特定糧食品種實行最低價收購;國有與非國有糧食企業一同參與市場競爭,享受同等市場待遇 6月19日 首嘗政策性金融債融資農發行啟動市場化改革 中央銀行今后對農發行原則上不再增加新的借款(再貸款);隨著糧食流通體制改革啟動,農發行的信貸業務將發生重大轉變 1500億變1600億中央加力支持農信社改革 在對浙江、山東、江西、貴州、吉林、重慶、陜西、江蘇8省市的農信社進行試點的基礎上,新增加20個農信社試點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