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時報2004年重要新聞回顧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1月09日 16:48 《財經時報》 | ||||||||
宏觀經濟 1月3日 中國經濟第一次總體布局
從區域上看,中國經濟再沒有了沉靜的角落,經濟增長的三個梯隊漸次鋪開 1月10日 貨幣過緊無益信貸增速17%左右為宜 2004年物價溫和上漲壓力主要為成本推動型,并主要由糧價上升所致,貨幣投放的多少不會對下壓物價產生簡單的積極作用;對于局部過熱現象,央行實際上力不從心 2004年中國通脹率不會超過4% 國內糧食短缺大局已定,糧價上漲約為5%;貿易部門價格受美國生產資料價格指數漲幅影響,估計漲幅達4%;非貿易部門主要受就業壓力影響,預計價格漲幅1.4% 1月17日 央行研究局長分析政策動向 穆懷朋接受《財經時報》專訪:今年物價走勢可能導致公開市場操作力度增大 產業結構調整力度巨大新政有望6月敲定 政府鼓勵與限制發展的行業及行業內項目有大幅增減,農業、服務業、船舶業、機械業、鐵路等行業新增鼓勵項目最多;新政策在業內反響不一 2月7日 核心物價指數增速負轉正溫和通脹存變數 經濟專家分析,工業品生活資料出廠價格結束連續78個月的負增長,或許是6年半以來物價變動的最重要表現,可能意味著中國從實質意義上將告別通貨緊縮 2月21日 指數權重有限禽流感對物價影響不大 如果禽類飼料受到影響,豬、牛、羊飼料價格會上升;受季節因素影響,1月鮮菜價格環比上漲幅度要比活雞和雞蛋高得多 3月13日 中國“綠色GDP”核算體系尚處研究階段 國家統計局首席經濟師姚景源指出,盡管GDP本身有一定的不完整性,但對一個國家而言仍然是非常重要的指標 4月3日 需要警惕“產能過剩”? 專家認為,除非有高出口的支撐,否則新一輪“產能過剩”遲早會到來 4月10日 總理專家座談會預演經濟結構問題熱辯 央行副行長郭樹清認為,長期以來中國的出口價格水平下降,進口價格水平上升,是典型的貿易條件惡化表現;第三產業比重較低,導致就業增速遠低于預期;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鄭新立表示,如高端技術密集型、資本密集型的行業大量依靠進口,中國有可能回到過去高投資、高消耗、低效益的老路上,回到“粗放型”增長的老路上 4月17日 上下游產品價格增幅背離通縮陰影可能回歸 一季度數據顯示,下游產品供大于求,而產能有增無減;如企業無法消化或吸收上游產品價格上漲的壓力,就只能被淘汰,從而使價格成為經濟結構調整的一個重要杠桿 4月24日 農民收入增幅超過城市居民 去年9月以來農副產品價格上漲,直接促進了農民收入的增長 6月5日 不擴張亦不收縮結構調整“保控并舉” 經濟學家劉國光接受《財經時報》采訪時說,“現在不只是財政政策,包括貨幣政策在內的整個宏觀調控手段都在轉向中性”;適度從緊的貨幣政策相對于緊縮的政策而言,本身就是中性的政策 6月5日 傳導速度加快漲跌因素對沖考驗物價 前4個月商品零售物價分別上漲1.7%、0.9%、1.6和2.6%,1~4月累計上漲1.7%,這是1998年以來中國零售物價上漲的最高水平;農副產品漲價對此輪價格上漲的推動作用已退居次要地位 6月12日 5月物價環比降0.1個百分點統計局正面評價 物價同比4.4%的漲幅,是在食品價格繼續大漲加之去年非典導致物價基數較低的前提下形成的;從統計數據看,農產品(食品)價格環比也呈現下降趨勢;緊縮政策是否還會加力?下月數據將是關鍵 6月19日 投資陡降中國經濟可能由熱轉冷? 有專家認為5月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8.3%,說明經濟開始趨冷;國家信息中心預測部認為要證明宏觀調控過度,還需未來兩三個月的數據支持 6月26日 吳敬璉:經濟過熱本質何在? 靠“寅吃卯糧”的“借來的增長”,會使儲戶心中的“糧倉”變成“空倉”,最終納稅人“埋單”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