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農村股份合作制疾行11年 上市成為發展方向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1月07日 07:56 第一財經日報 | |||||||||
適合設立土地股份制的地區需滿足三個條件,一是農村干部管理水平高,二是農民無須依附于土地,三是要有分配 本報記者 黃艷華 發自佛山 從某種意義上說,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是第二個“小崗村”。
南海區原為南海市,2003年1月8日撤市并入佛山市。從1992年下半年開始,南海嘗試在羅村鎮下柏管理區、里水鎮沙涌管理區、平洲區洲表村三處試點,實行農村股份合作制改革。 到1993年下半年,這三個地方分別以股份公司或經濟合作社的名義制定了章程。當年8月31日,當時的南海市委市政府發布《關于推行農村股份合作制的意見》(下稱《意見》),正式在全市農村范圍內推行股份合作制。 “攤丁入股” 事實上,南海的農村改革始于更早的時間。 1987年,南海成為國務院批準的農村改革試驗區之一,主要進行了兩個試驗項目:一是農村規模經營,二是農產品出口基地。 “這兩項改革可以說失敗了。”南海區委農村工作部副部長余偉基坦承。他認為失敗的原因,是由于種植糧食的經濟效益低,在當時第二、第三產業發展的驅動下,許多農民實際上已經脫離土地。 于是,當時的南海市政府逐漸將改革思路轉移到產權上來。 在《意見》中,南海將農村股份合作制定義為四種形式:合作經濟股份制、農村土地股份制、合作組織企業股份制和農村聯合股份制。其中土地股份制強調建立土地承包權股,實現土地三權(所有權、承包權和經營權)分離,“農民的承包權從實物形態轉變為價值形態,在以股份形式將其穩定的前提下,解決好農村土地的整體規劃,土地的征用、使用和農地保護以及提高土地的生產率等問題。” 南海區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莊少偉介紹,一般的做法是先由村或村民小組成立資產評估小組,對集體資產進行清產核資,主要包括資源性資產即農用地,和經營性資產即廠房、店鋪等,這兩部分加起來形成總股本。 然后確定股東人數,凡戶口在本村或村民小組的農民自然成為股東,總股本除以股東人數為總股數,在實行股份合作制初期,一般每人分得一股,16歲以下未成年人分得半股,但有的地方也可增設承包股權和貢獻股權,在基本股之外按承包土地的期限和農齡分股。 對土地及集體資產的運營,由股東大會進行公開投票。所有的賬目都張榜公布。每年收入的40%用于農民按股分紅,60%由經濟組織提留,用于公共用途及再發展資金。 莊少偉指出,股份合作制的實質是把農民的承包權變為股權。 帶著三個“邊界”去上市 但專家也指出,南海的農村股份合作制畢竟是摸著石頭過河,還存在不少問題。 其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有,從福利性向經營性的過渡、由封閉性向開放性的轉變、外嫁女股權增減引發的社會矛盾、經濟職能和行政職能分開的問題。 同時,由于地區發展不均衡,以村或村民小組為單位設立股份合作組織的方式,不一定在任何地區都適合。 莊少偉指出,適合設立土地股份制的地區需滿足三個條件,一是農村干部管理水平高,二是農民無須依附于土地,三是要有分配。農民沒有收入,機制也就失去了活力。 2003年,南海區農民年均分紅1180元,東南部工業發達地區最高分紅接近1.5萬元,但西部仍舊以農業為主的地區從實行股份合作制以來就沒有分過紅,這樣的組織占到全區三分之一。 南海官方人士普遍認為,學習南海模式并有所創新的江蘇昆山模式要更先進。“比如昆山成立富民投資股份有限公司,要開發土地就每個人都出資。”莊少偉說。 另一位專家也指出,更好的模式是以項目進行股份合作,完全市場化,而南海是全塊資產量化,以村或村民小組為單位進行股份合作,“我們還沒有脫離原來非完全產權那一塊。” 這位專家透露,未來南海農村股份制發展的方向將是公司上市,這也是政府制定的長遠目標。“從收益上講,有一些村委會超過3000萬元,已經可以達到一個小公司規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