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全球重大災害預警機制各國仍有分歧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1月07日 04:43 第一財經日報 | |||||||||
本報特派記者 雷帆 發自雅加達 昨日傍晚在印度尼西亞首都雅加達結束的“東盟地震和海嘯災后問題領導人特別會議”(以下簡稱“東盟地震海嘯災后峰會”),以一份聯合聲明的形式同意盡快建立印度洋和東南亞的地區性海嘯預警機制。然而與會代表未能就建立一套全球重大災害預警機制的必要性、可能性和時間等問題達成一致。
在這次有印度尼西亞總統蘇西洛、中國總理溫家寶、聯合國秘書長科菲.安南、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等來自20多個國家的元首、政府首腦以及國際組織代表出席的為期一天的會議上,代表們就緊急賑災、安置難民和災后重建以及防止和減少災害損失等諸多問題進行了廣泛的討論,并形成了共識。 大會結束后向新聞界發布的一份聯合聲明中提出,支持東盟建立災害防止和減少災害損失的地區性機制的決定,其中包括建立“東盟災害信息分享和傳播網絡”以及制訂一個災害管理和緊急反應的地區性措施(instrument)。聯合聲明還提出以下建議:建立一個類似于“印度洋和東南亞地區性海嘯預警中心”的地區性預警體系;通過基于社區的災害防備和及時反應等途徑促進公共教育和民眾意識提高;通過國際間的合作促進國家和地區間人員和機構的知識技能轉換和能力建設。 就此問題,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昨日表示,為建立有效的海嘯災害預警機制,中國將于本月25~26日在北京舉辦中國-東盟海嘯預警研討會。 溫家寶說,研討會將邀請東盟國家、印度、斯里蘭卡、馬爾代夫等國的代表以及部分國際組織的專家與會。他還建議利用中國-東盟公共衛生合作基金,舉辦東盟與中國(即“10+1”)災后防疫研討會,并把減災、防災、救災作為中國與東盟、東盟與中日韓以及整個亞洲合作對話的重點領域。 溫家寶還表示,中國政府愿幫助周邊國家、特別是受災國建立地震監測和海嘯預警臺、網;中方愿主辦亞洲減災大會,希望與東盟和南亞國家討論簽署雙邊或多邊的救災協定;中方愿出資舉辦防災救災等方面的經驗交流并開展相關的培訓項目;與各國開展人力資源開發合作等。另外,到本月底,中國政府承諾向受災國援助的物資和資金將確保到位50%以上。 而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也在大會上透露,“聯合國減災國際會議”將于本月18~22日在10年前發生大地震的日本神戶(Kobe)舉行。他說,日本將與有關國家和國際組織合作,致力于迅速建立一個以太平洋沿岸國家預警機制為模板的印度洋國家的海嘯預警機制,并建議在這次會議上就此問題進行一次特別討論。 但是,盡管與會代表和媒體都在呼吁建立全球重大災害預警機制,此次“東盟地震海嘯災后峰會”卻未能就此形成一致意見并進一步提出具體的行動方案。 當地時間大約11時15分,在聯合國秘書長科菲.安南的記者見面會上,本報記者搶先第一個提問:“世界上其他地區現在的重大災害預警機制,按照您的評估,是否足以應對類似于此次印度洋海嘯的災難?”但安南秘書長沒有直接回答這個問題,他說太平洋地區的預警機制已經存在,印度洋地區的預警機制顯然不能應付,“而這正是我們今天所討論的議題之一。” 而在下午2時許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和歐盟輪值主席盧森堡總理容克的記者會上,巴羅佐更明確地正面回答了本報記者就歐盟對建立全球重大災害預警機制的立場的提問。他說,歐盟目前就此還沒有正式的和確定的立場,但傾向于一個全球性的經過協調的預警機制,因為歐盟無法獨自完成此項任務,所以有興趣與其他國家和國際組織一同建立一個國際性的體系。他表示,在現階段,歐盟對建立全球重大災害預警機制作出資金方面的準確承諾還為時過早,但他本人認為歐盟的援助款項可以部分用于印度洋和東南亞預警機制的建立。當本報記者的追問歐盟現有的預警機制是否足以應對類似重大災害時,他說:“我們應當把歐盟的預警機制做得更好。” 日本外務省發言人在下午5時40分開始的第二次日本代表團記者會上回答本報記者提問時說,日本是一個地震和海嘯頻發的國家,因此在這方面很有經驗,同時具備應對此類災害的專長和足夠的資金。但建立全球重大災害預警機制是中長期的事情,要花不少時間,而且日本也不知道這種全球機制的建立要花多少錢。他介紹說,1960年南美智利海岸外發生的9.5級大地震引發的海嘯對太平洋另一端的日本沿海地區造成了巨大損失,此后因此逐步建立起的太平洋沿岸預警系統雖不能完全避免災害,但發揮了良好作用。 這位發言人特別提到,2~3年前,就曾有過建立印度洋災害預警體系的建議,但由于有的國家不重視而流產。而太平洋沿岸預警系統的建立花了整整10年時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