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園區擴張路上遇三重藩籬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1月06日 14:00 時代信報 | ||||||||
信報記者 劉雋剛 農業園區的存在,為企業提供平臺和更大市場,同時為農戶提供技術及就業機會實現雙向連接,使產業鏈更趨高效和完整。然而,在這條燦爛的大道上,農民的市場意識依然淡薄,而農業園區在轄區的管制下,在資金的缺口中左右奔突……
城市和鄉村,命脈相連。城市人需要的營養幾乎都來自農村,而農戶要將汗水轉化為現金,需要通過城市。它們之間靠著市場這條紐帶,緊密相連。而農業園區的興起,更將兩者的資源優勢相連。 2005年元旦,嘉士德食品公司老板譚學斌過了一個很有喜慶氣氛的假期。直到1月3日,他還在為一個消息興奮:渝北國家農業科技園區(以下簡稱渝北農業園)重點項目“食品工業城”將于3月全面啟動,“交了地我們就可以盡快把新廠房修起來了。” 這位年輕老板是讀懂城鄉紐帶的人之一。從1996年開始,他的企業以生鮮、蔬菜、面點、小吃等配送加工業務,將農副產品直接輸送到遍及重慶的大小超市,其中超市手工水餃及抄手業務已經占據重慶市場80%以上的份額,年產值超過千萬元,并且隨著超市蔬菜及面點被大眾接受程度的加深,其業務前景更為看好。為了擴大規模,2004年春節前后,譚學斌便邀約了同為食品加工行業,規模上千萬元的十幾位老板朋友共同前往渝北農業園洽談食品工業城項目。 集約化經營中賺取利潤 所謂紐帶,就是環環相連。 處在農業產業鏈最基礎環節的,當然是農民。與現代農業產業鏈式結構不同,以往農民雖然同樣從事種植,卻無法快速致富,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他們的技能所長就是種植,而對于市場的脈動,難以在“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耕作中感覺得到,這也正是為什么大多數農民能夠通過耕作獲得自給自足,難以換取額外鈔票的主要原因。 譚學斌和他的朋友們,無疑是這條財富生產鏈上的第二個重要環節。但他們不是最早進入這一產業鏈的人,相對而言,最早進入這一產業鏈的第二環節應當屬于農貿市場的各種攤販們。 “給超市配送,蔬菜的收購價格比農貿市場高,利潤比農貿市場薄。以一斤銷售價格2元的蔬菜為例,農貿市場的攤販可以拿到近1元的利潤,而我們最多只能達到6角。但是,以面粉的銷售為例,農貿市場的一個攤販可能一天都賣不掉一袋面粉出去,而我們每天銷售的面粉則超過了上千袋,所以說配送超市的業務往往追求的是以量取勝的規模效益。” 不經意之間,譚學斌已經將農貿市場的松散經營與大市場觀念下的集約化公司經營嚴格地區分了開來。而對于產業鏈發展來說,農貿市場對農民致富的帶動能力也是相當薄弱的,松散型攤販經營往往采取就近進貨,就近銷售的原則,其農產品收購及銷售量都非常有限,即使以所有攤販總量相加,也無法達到目前公司化經營的需求量。 “再加上新世紀和重百超市對農副產品有著嚴格的進貨標準,已經完備的質量監控體系,所以在那里銷售的蔬菜等農副食品,從質量上得到了很大的保證,并以此為基礎造就了一大批穩定的消費群體,這就使產業鏈的下游更加通暢。” 而另一方面,農民本身,也在與這些企業的接觸當中學到了更多的東西。記者在采訪中結識了佳仙味精廠總經理余加義,他講述了自己所接觸的農民一個顯著的變化:“在公司收購野山椒之前,當地農民往往等到野山椒紅透了才采摘,而現在是在野山椒還未熟透的白色就摘下來了,這樣做就縮短了作物的收獲周期,等于為他們增加了一份收入,所以說市場的帶動作用下,農民意識轉變的速度也是相當快的。” 意識停留在現金交易上 盡管如此,在公司與農戶之間這兩個環節之間,并非沒有任何阻隔。譚學斌盡管操作得游刃有余,也不得不感慨其中的困難。 “農民只認現金,而我們與超市結算必須通過銀行周轉,所以在操作中現金壓力很大。”譚學斌的說法在余加義那里得到了肯定,但他只是簡單地笑一笑:“其實農民是很好打交道的,他們只認現金,這方面要求滿足了一般都合作愉快。” 但在公司與農戶的合作過程中,農民市場意識依然淡泊,例如在為蔬菜謀求出路方面,余加義認為“農民是不會主動聯系你的,必須是你去主動找他們。而且目前我們涉及的蔬菜都屬于初加工,需要的原料都不算高檔農產品,所以要想真正帶動農民致富,就必須引導他們種養附加值高的科技作物或牲畜。” 這個想法,在渝北農業園區主任周文錚那里得到了更為明確的回答。 農業園區的存在,正處于為企業提供平臺和更大市場,同時為農戶提供技術及就業機會實現雙向連接,將整個產業鏈劃上一個完美循環的關鍵部位。 1月4日早,記者趕到農業園區管委會時,正遇上周文錚前往區政府匯報工作。等候至12點左右,才看到他風風火火地沖進辦公室,見面的第一眼,他沒有顧得上打招呼便直奔廁所,但不到一分鐘間隔,他人還沒從廁所出來,門口便又站了幾位等待辦事的人,結果采訪時間一直延遲到中午1點多鐘才得以進行。 作為曾獲得過重慶“十大杰出青年”稱號的惟一一位政府公務員,周文錚出口的第一句話是:“我出身就是農民,體驗過農民生活的窮苦,所以建立園區怎樣才能讓農民真正富裕才是我們該做的事情。” 農業園區資金投入有限 位于機場高速路旁的渝北農業園區前身系重慶市政府1997年批準的第一個市級現代農業開發園區項目,2001年9月經科技部等六部委批準,該園區成為全國首批21個國家農業科技園區之一。其園區總規劃57萬畝,其中核心A、B區2萬畝,示范區5萬畝,輻射區50萬畝。 從渝北區1997年投入100萬元啟動資金發展至今,渝北農業園已經由200家入園企業初步形成了以良種奶牛業、精品花卉業、名貴種苗業、生物藥業、農產品加工業、精密機械、制造業為龍頭的現代農業產業化基地。目前,已建成投產企業99家,其中農業項目84家,企業累計固定資產投資達20億元,年實現生產總值或銷售收入10億元,稅金1500萬元。 科技處處長楊忠國在介紹園區情況時,介紹了“科技部認可”的模式運行手法,就是將目前已經運行的農業園核心區劃分為A、B兩個區,A區以征地方式,將新型農業企業招過來,小而精地將這些農業產業龍頭濃縮到一起,進行新技術、新工藝、新標準的科技項目研發,并通過這一區域將這些新技術輻射出去;B區則采用租用農民土地方式搞花卉基地,引進一些企業進行公司加農戶方式進行花卉種植。 “由于農業項目上國家和地方投入資金有限,我們在園區的外圍進行了一些第三產業的開發,增強園區的造血功能,將這些資金補貼到農業項目的虧損中去。從總體看來,園區還面臨很多急待解決的困難。” 轄地管理導致各自為戰 盡管周文錚來去匆匆的只講了幾句話,但他的煩惱可以從這幾句話中完全展現出來。 雖然農業園區作為國家重點項目,又是農業科技的帶頭示范項目,但由于轄地管理的原因,使得處于區級管理的農業園區在實現示范及輻射作用方面存在極大困難。 “由于輻射規劃是在全市的各區縣全面展開,盡管市里很重視,但其他區縣也有不同規模的農業示范園,我們輻射的權力非常有限,甚至有些區縣的個別項目上還保持領先技術。但長期看來,這些農業園區都處于各自為戰的松散局面,未能形成一個由龍頭組成的高新技術網絡,使得資源無法得到廣泛利用。倘若能夠實現這樣的網絡,新技術輻射出去對農民帶來的實惠是難以估量的。所以從這一層面說,我們還沒能打好國家級科技園區這一品牌。” 另一方面,要想實現輻射的目的,也必須投入一定的推廣經費,“從1998年1月8日農業園破土動工至今,渝北區提供了啟動資金100萬元,之后市里也曾經陸續撥了部分資金,但那些資金都直接提供給龍頭企業了,除此之外園區的資金非常有限,滾動到目前的6——7億元資金規模,基本上靠園區自給。相對而言,北京、陜西等地的園區投入則多達幾千萬甚至上億元,從這一層面說,我們的示范帶頭作用也沒能發揮出來。而要實現科技園輻射作用,估計最多需要項目及引導推廣經費1000——2000萬元左右。倘若再按照其他地區由省級政府或部門牽頭理順機制,那么最多需要一年左右,園區的示范帶動作用就可以發揮出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