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嘯不會刺激經濟增長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1月06日 02:35 第一財經日報 | |||||||||
程悠悠/編譯 遭受印度洋海嘯襲擊的東南亞、南亞國家,從印度尼西亞、泰國到印度和斯里蘭卡都還在清理海嘯襲擊之后的廢墟。但是著名經濟學家弗來德.博格斯坦已經預測這場三十年來最大的自然災害對經濟增長來說反而會是件好事。
博格斯坦的觀點 位于華盛頓特區的研究機構國際經濟學院主任博格斯坦去年12月29日在美國全國公共電臺表示:“盡管造成很大的困難,這類自然災害從長遠來看對經濟都會有正面作用! 博格斯坦同時也是西方八國集團峰會的顧問。他說:“(災難之后的)重建過程本身需要大量的投資。在此次海嘯中,用于重建的投資大部分來自國際援助,但也會有新投資,比如說建筑合同! 這一切的直接后果就是創造更多的工作崗位和更快的經濟增長。同時,隨著更新更好的海濱旅游設施在被海嘯摧毀的廢墟上重建,泰國遭受海嘯襲擊的濱海地區Phuket省從游客上賺取的收入可能會比海嘯災難之前更高。 博格斯坦認為,新飯店的修建會更具現代化和吸引力,它們很有可能會在將來帶來更多的游客。這樣,雖然類似海嘯這樣的自然災害在短期內的直接影響是負面的,但是在中遠期來看,反而會增加經濟活動,改善當地的基礎設施。因此它們有著積極的長遠影響。 可信的觀點? 我們先不要指責博格斯坦的冷酷無情。他在接受電臺采訪的一開始就聲明他僅僅是從經濟學角度分析成本和收益。 他說:“我不希望(人們)因為我的話從這次的災難上轉移視線。這次地震和海嘯造成的災難是巨大的! 博格斯坦的觀點有說服力嗎?有兩個理由讓我們認為他的觀點不可信:首先,要把人文悲劇和經濟災難分開是不可能的。從泰國到索馬里,一共有大約15.5萬人在地震和海嘯中死亡或失蹤。雖然他們當中的絕大多數沒有任何保險,但是我們難道能因此把他們的生命從成本和收益的等式中排除掉嗎? 其次,阿拉巴馬州立大學經濟學教授克立斯托佛.維斯特利指出博格斯坦的論調是所謂的“破窗”謬論的一個例子。有待解決的問題維斯特利在米塞斯學院的網站上說:“自然災害對經濟增長并沒有好處。正如19世紀經濟學家巴斯蒂特所說的那樣,房屋主人用來修理打破了的窗戶的錢只不過是轉移到了玻璃商人的口袋而已,而這些錢原來可能用來購買西服或其他用品! 巴斯蒂特得出結論:“無論窗戶破了與否,在整體上來說對工業的發展,或全國的就業狀況來說并沒有好處。” 但這是否意味著任何人為或自然災難之后都將有個經濟飛躍的邏輯是錯誤的呢?比如說1995年日本大地震,美國“9.11”恐怖主義襲擊和去年佛羅里達的龍卷風? 如果問題的答案如同維斯特利所說的那樣明確的話,那么人們很難相信像博格斯坦這樣的地位顯赫的經濟學家會持上述觀點。 在巴斯蒂特死后150年,經濟學家們還在問這個問題:自然災害是否能促進長遠經濟增長?這正說明了自然災害和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仍然是一個有待解決的問題。 區分不同災害 區分不同類型的災難正是威斯康星大學教授斯奇德摩爾和日本名古屋城市大學教授TOYA2002年合作研究報告的題目。他們研究發現,從長遠來說,類似洪水和颶風這樣容易預測和經常發生的災害確實能促進經濟的發展。但是像地震和海嘯這樣難以預測、偶爾發生的災害對經濟增長并沒有任何積極影響。 人們不難理解這樣的結論。每次因洪水或颶風摧毀而重建的房子和工廠在技術上都會比原來的先進,這對經濟增長來說是有利的。 另一方面,偶發的自然災害只會對季度或年度的經濟增長產生影響,但并不能促進長遠的經濟增長。TOYA在一封E-MAIL里解釋說,“對人類生命財產都造成損害的災難不會促進長遠的經濟增長。” 這次海嘯對東南亞、南亞各國造成的人員傷亡遠遠超過其帶來的物質損失。人們最好還是相信巴斯蒂特的結論:災難是無利可圖的。盡管這樣,投資者們還是忍不住希望這次亞洲海嘯災難會刺激經濟增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