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解懸疑囤積潛力 2004年中國經濟微笑中收官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31日 23:11 新華網 | |||||||||
新華社記者 黃全權、儲國強 糧食價格“突如其來”連續上漲、國際油價高企帶來風聲鶴唳、煤電油運全面吃緊……即使在最沉穩的經濟學者和政府官員眼中,2004年的國內經濟也是暗潮涌動。 從年初中央決策層主動調低GDP預期引發世界關注,到對“火熱”經濟進行持續不斷的
365天的日歷即將完全翻過,一個個意味深長的經濟指標、數字也逐一“落袋”。在公眾的期待和世界的注目中,2004年中國經濟在這個歲末微笑“收官”。 9%的雙重含義:在“健康平穩”中告別“GDP崇拜” 盡管各種最新的數字仍在不斷匯總之中,但統計部門此前發布的預測結論更加明朗:今年我國GDP增長9%已成為定局。 并不獨特的這一增速數字卻因為有了2004年的特殊背景而顯得非比尋常:在一度讓人擔心不已的宏觀調控中,國內經濟既保持了在上升通道穩步前進,又避免了通貨膨脹和隨之而來的經濟劇烈波動。 更為重要的是,在依然足以讓世界驚羨的9%增速中,國內經濟更積累了可持續發展的堅實基礎:在宏觀調控中推進經濟結構調整、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中國經濟在冷靜應對復雜局勢的“百忙”中,積極醞釀從傳統發展模式向可持續發展模式的轉變。綠色GDP、循環經濟理念被率先引入政策層、決策層。“與9%增速帶來的現實效應相比,這個轉變顯然對經濟平穩前行具有更為長遠的效應。”社會學者鄭保衛說。 4%的物價漲幅:通脹壓力被成功疏解 雖然最后的統計結果尚未完全“敲定”,但普通百姓已經從身邊的柴米油鹽中獲得了足夠的安慰:巨大的通貨膨脹壓力并沒有成為兇猛的現實。來自國家統計局的數據分析表明,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漲幅將被鎖定在4%左右。 微瀾不驚的漲幅來之不易。為保持價格的基本穩定,國家采取了一系列積極調控措施:抑制固定資產投資過快增長,合理控制貨幣供應量,保持糧食和重要生產資料供求基本平衡。與此同時,國家對物價漲幅偏高的省份出臺了控制政府調價的措施,并對困難群眾的生活及時增加了補助。10月,曾桀驁不馴的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比9月份回落了0.9個百分點,四季度居民消費價格漲幅回落態勢日益明顯。 “若是沒有及時有力的調控疏解措施,即使按保守估計,今年居民消費價格的漲幅也將在5%以上。”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專家說。 4550億公斤:農業豐收景象再現,農民收入重登高點 農業的低迷、農民的“低沉”在2004年遭遇了重要拐點。年末傳來的消息顯示,我國糧食生產突破4550億公斤的預期目標,不僅一舉扭轉連續4年減產的局面,而且使農業一躍成為2004年中國經濟的最大亮點之一。 農業、農村、農民的“利好”在這個年度所帶來的意義是多重的:糧食產量的恢復性增長,避免了因糧食供求緊張可能引發的物價大幅上漲;農民收入的較快增長,拉動了國內市場需求。今年農業和農村發展的好形勢,對穩定國民經濟全局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為明年的農村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礎。 1.1萬億美元:中國強勢融入世界經濟 宏觀調控的主旋律沒有拉慢中國融入世界經濟的步伐。最新的貿易盤點顯示,今年我國進出口貿易總額首次突破萬億美元大關,全年將超過1.1萬億美元。我國在世界貿易的排名由上年的第四位上升至第三位,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貿易大國。 值得注意的是,在龐雜的貿易數字中,今年高新技術產品的出口增長達到52%,占全部出口的比重達27.4%。其中,筆記本電腦、移 動通信設備、集成電路等產品的出口增速甚至達到70%-90%。 而另一組引人注目的盤點數字是,目前,在華經營的外商投資企業超過25萬家,全球最大的500家跨國公司中已有450家在華投資,其中在華設立地區總部的超過30家。與此同時,我國對外投資業務已擴展到160多個國家和地區。 財、稅雙增5000億:真金白銀置下充足“回旋”空間 近日揭曉的財稅數字引起了海內外媒體的強烈關注:今年前11個月,我國財政增收同比增長23.5%,預計全年增收將達到5000多億元;今年全國稅收將突破25500億元,增收超5000億元。雙雙實現新的歷史突破。 在冷靜的海外分析人士眼中,財政增收較快絕非簡單的數字增長,他們直接稱其“是國家宏觀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和效益大幅提高的反映。” 而在越來越務實的國內政府官員眼中,財稅的增長無疑使手頭有了更充足的“回旋”空間。權威部門近日傳達的信息清楚表明,中央財政超收大部分用來支持經濟社會發展薄弱環節,并向困難地區、困難群眾傾斜,同時用于解決歷史欠賬,化解財政風險。此前公布的數字顯示,今年僅加大對農業的投入就約160億元;解決歷史欠賬,用于解決出口退稅陳欠達1000億左右,用于解決退耕還林欠賬達405億元。 事實上,2004中國經濟令人欣慰之處遠不止于此:平穩的經濟增長帶來910萬新增就業的“民生效應”,相關行業平穩步入“入世后過渡期”……一一為2004年的國內經濟提供著良好的注解。 不容置疑的是,2004年中國經濟在收獲諸多欣慰的同時,也留下諸多“明患”和“暗癢”。而近日頻繁召開的各部門工作會議傳出的消息清楚地表明:部分行業投資熱度不減、經濟結構弊端、電力饑荒等已一一納入國家及相關部門視野。中國經濟在2004年微笑“收官”的同時,正從容應對2005年大考。(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