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楊林
是什么記錄了我們的風云歲月?
是什么見證了我們的歲月風云?
風,是不靜止的漂泊;城,是最堅貞的孤獨。5000年的中國揮舞著土地的長袖,20年的改革跳動著城市的變遷。
這20年來的每一段風云,總有一座城市被推向舞臺,代言那個時代,并作歷史堅貞的見證。
【1985~1998】
20年前的1985年,溫州、蘇南和東莞,已經作為民營經濟崛起的三股力量,邁向了三條跑道,時稱“蘇南模式”、 “珠江模式”和“溫州模式”。
1988年的海口見證了“十億人民九億商”的時代,那個時候小平同志已經說“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
1990年,浦東,它的意義不限于陸家嘴高樓的林立,更重要的是,它開啟了長三角的崛起,從此,中國對外開放由沿海走向內地;
1992年,深圳,一個誰都知道的春天的故事,老人告訴我們“發展才是硬道理”,深圳人獨領觀念改變之先;
1997年,香港回歸了!156年的歷史到了新的一天。這一年,中國政府向全世界人民保證,“人民幣不貶值”,我們見證了國家的力量。
【1999~2005】
1999年,西安,成都,這兩座城市爭執著誰是西部的中心,或許,東西貧富的差距還會存在,直到幾代人的改變。但,西部終于大開發了,這是共和國的戰略;
顯然,三步走中,2000年的目標被提前實現,一些老百姓口袋里的錢已經多到讓國家都想幫著花,“十·一”長假應運而生,愛好旅游的人多了,幫著國家“拉動內需”;
2001年,長沙,這一年,500個市長喊出了一句話,“21世紀是城市的世紀”;后來有了此起彼伏的“城市群”;長、株、潭三市一體化是第一家,媒體稱是再造天下第一的“毛澤東城”,而我們也同時看到,中部在東、西部先后開發的前進步伐中,尋求突圍,3年后,有中部崛起之說;
2002年,鄭州,華夏之源的中原河南被妖魔化,冤。更深層的是中國對誠信的反思,我們已經加入世貿組織一年了。也有人說,貧窮就挨罵,不公平;
2003年,沈陽,東北要振興了,這是最后的計劃經濟堡壘,還有人說,這是繼珠三角、長三角和京津唐地帶后的中國經濟第四增長極,換一種角度看,還是在縮小貧富差距;
2004年,宿遷、嘉禾,兩座因事件而聞名的城市,前者是個有爭議的人,升了官;后者在城市的弱勢群體拆遷的哭訴中丟了官。不知他是怎么理解“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含義,這一年,《中國經營報》年終專刊以甲申新政為題。
當我們順著時間的刻度走過地圖,四個字清晰可見:財富&斷裂。
你讀到的,又是什么呢?
一批有代表性城市見證下的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