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勇
發展依舊快速,改革仍在進行。2004年度,中國經濟形形色色,精彩紛呈,接踵而至的重大企業事件吸引了國人的眼球,也推動著中國經濟進程,更對來年的改革提出了新課題。為此,本刊編輯部綜合專家意見評出
中國仍然是世界上經濟增長最快的國家,但今年中國經濟增長給世界帶來的影響有些變化。在一些重要行業,中國的整體市場形象被來自中國的企業代替,后者以技術或者規模,開始左右世界市場的格局和發展趨勢。
中國巨大的國內市場仍是企業發展的沃土。以往條令式的管理少了一些,經濟體制改革越發依賴市場作用,政府的監管人角色逐漸清晰,中國企業的國際化步伐日益加快。企業日益成為市場主體的2004年,我們收獲了經驗,也收獲了教訓。
發展依舊快速,改革仍在進行。2004年度,中國經濟形形色色,精彩紛呈,接踵而至的重大企業事件吸引了國人的眼球,也推動著中國經濟進程,更對來年的改革提出了新課題。
中國的,也是世界的
4月26日,TCL集團宣布和阿爾卡特成立合資公司。這表明,中國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可以通過并購擴大其市場份額,沒有強大技術能力的企業可以通過渠道、營銷等組裝能力實現商業運作的成功。年底,聯想的收購成為此解釋的完美案例。
12月26日,海爾集團在青島慶祝了自己20歲生日。CEO張瑞敏稱,海爾實現了1000億元全球營業額,新目標是“世界的海爾”。
聯想和海爾的20年是中國制造的20年。制造只能立業,守業則要靠技術能力的提高。華為成了中國企業技術趕超的典范。在和愛立信、諾基亞、思科等國際巨頭的招標競爭中,華為的勝出不在于獲利多少,而表明華為有能力瓜分世界市場。
對于中國來講,技術趕超更多來自后發優勢。2004年,來自安徽的奇瑞汽車成為了黑馬,明年很可能帶給人們更大的驚喜。
偶然的,也是必然的
當中國的制造企業走向世界的時候,那些想通過金融機會獲得超常規發展的企業則紛紛落馬。3月,被譽為從金融到實業的典型案例的德隆集團,在一夜之間土崩瓦解。上百億資產成為壞賬。
4月底,國務院查處江蘇“鐵本鋼鐵”違規。央行警告:地方政府和一些企業不要和央行博弈。
偶發事件最終促成波及全國的宏觀調控,無數企業感覺“錢緊”。
中國鞋在西班牙被燒了。這是近幾年中國產品在海外遭到的最嚴重的抵制。中國制造不能始終停留在掙血汗錢的階段,品牌是企業發展的關鍵。
年底是查舊賬的高潮。11月31日,香港廉政公署控告創維總裁涉嫌上市造假賬以及盜取公司財產。12月17日,因涉嫌挪用公款,伊利董事長鄭俊懷等人被刑事拘留。
兩起股市公案告訴企業家,企業一旦上市,就要公私分明。
老去的,也是新鮮的
改革的問題仍然存在。一個老生常談的國企改革話題被來自香港的郎咸平以財務學角度分析一遍,竟成了大面積爭論的由頭。這只能說明問題不但存在,而且相當嚴重。
國企走出去的故事被中國航油(新加坡)公司演繹成了一出破產鬧劇。而年初國資委宣布的“國有企業高管須在60歲前退休”則以政府手段開啟了國企改革的新階段。
5月16日,三九集團的趙新先在國資委黨委書記李毅中的一片高度評價中謝幕。7月8日,四川綿陽的官方任免通知下達,倪潤峰離開長虹。8月23日,民航三大集團掌門人同時“解甲歸田”。
在電 信企業,11月1日,國資委和中組部下令,三大運營商移 動、電 信和聯 通的高管交叉互換。王建宙、王曉初、常小兵三人即日到新單位上班。
新年將至,這些新帥能否順利進入新的階段,將成為2005年中國經濟的看點之一。
德隆事件:資本神話原本是個謊言
2004年4月,德隆帝國經歷了生死時速。從4月13日起,德隆系全面崩盤,老三股湘火炬、合金投資和新疆屯河股價一路狂瀉,市值縮水近70億元。也恰好在4月里,宏觀調控大風勁吹,4月底,德隆資金鏈斷裂,資金缺乏后續的德隆系徹底崩盤。
早在2001年,郎咸平就曾提出德隆家族式企業的問題,并預言“德隆的資金鏈必將斷裂”。一語成讖,中國民營企業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整合沖動和金融冒險,最終得到了一個黯然散場的結局。
據了解,德隆系的資產主要分為兩大部分:實業企業,有200多家,行業從番茄醬、水泥到重型汽車、鐵合金等等;金融企業,德隆控股、參股了多家證券公司、租賃公司、信托公司、商業銀行等等,德隆是一個跨地區、跨產業的大型公司。
研究德隆的發展以及在各行業的擴張歷程可以發現,它就像一個資本惡魔一樣,利用各種手段融資,而為此付出的代價也是巨大的:知情人士稱,德隆在向社會融資時,習慣用高額回報吸引出資方,一般融資年利率都在13%以上,當資金鏈緊張時,甚至開出過18%到20%的利率。“在融資成本上面,德隆每年至少也要付掉幾十個億”。
一方面,德隆的投資速度急速加快,融資成本越來越高昂;另一方面,所投資的項目產生的經營現金流又不足以彌補資金缺口。而當融資帶來的成本大于所投項目所能產生的經營現金流時,如果在短期內出現,并且能夠快速彌補,對企業造成的影響還不算大,但長期這樣,資本在不斷的消耗,所需的資金卻越來越多,只要資金鏈一斷裂就會出現量變到質變,全然崩潰,游戲就玩完。
【專家點評】
負責托管德隆的華融公司總裁楊凱生:“德隆不應該、不可能剩下。”導致德隆失敗有兩個原因:違規違法經營和經營發展戰略問題。前者在德隆參股、控股的一些金融機構里面表現得最為充分,德隆的實業企業也具有許多企業的通病,如存在虛假注冊投資、企業逃廢債等情況;而后者則表現為“急劇膨脹,以為做大了就能做強;以為在股票市場上進行炒作,就算是懂得資本運作、實現產融結合了,這屬于經營戰略、發展思路上有問題。”
張少杰:稱雄中國資本市場多年的德隆集團,終于因為資金鏈斷裂而轟然倒塌。這讓人們在牟其中之后又看到了一個神話的破產。其原因在于,靠投資起家的民營企業家們,往往過于熱衷追求規模,企圖依靠規模來實現融資,通過融資再擴大規模,結果是“水多加面、面多加水”,最后只能重蹈“大躍進”的覆轍。
黃昕:稍有一點經驗的投資者都知道德隆系的股票碰不得,人才濟濟的監管機構、金融機構、司法機構卻一直袖手旁觀,這是為什么?
聯想收購:光榮多于夢想
12月8日,聯想集團有限公司在北京宣布,將收購IBM的個人電腦事業部,組建世界第三大PC領導廠商,從而將IBM的企業級PC技術帶給消費市場和高速增長的中國市場,同時賦予聯想在中國和亞洲之外的全球市場范圍的覆蓋能力。根據收購條件,聯想會先支付6.5億美元,再向IBM配發相當于6億美元的普通股;另外,聯想要為IBM償還5億美元負債。
以雙方2003年的銷售業績合并計算,此次并購意味著聯想的PC年出貨量將達到1190萬臺,銷售額將達到120億美元,從而使得聯想在目前PC業務規模的基礎上增長4倍。柳傳志說:“今后的風險聯想都想過了。不這么做,窩在國內更難受!”
根據協議,聯想和IBM將結成長期戰略聯盟,聯想將成為IBM的首選PC供應商,同時,IBM將通過其現有近3萬人的企業銷售專家隊伍,并通過ibm.com網站,為聯想的產品銷售提供營銷支持。IBM的全球金融部(IBMGlobalFinancing)和全球服務部(IBMGlobalServices)以其現有的強大的企業級渠道,將分別成為聯想在租賃和金融服務、授權外包維護服務方面的首選供應商。
現任IBM高級副總裁兼IBM個人系統部總經理StephenM.Ward先生將擔任收購完成之后的聯想CEO。而現任聯想董事局副主席、總裁兼CEO楊元慶先生將擔任收購完后的聯想董事局主席。
【專家點評】
張少杰:憑借“中國制造”的低成本優勢,通過收購與IBM在國際市場上的品牌、渠道和技術優勢相結合,聯想將由此走向世界。聯想以此證明了其非凡的想像力。但長期依靠低成本競爭的中國企業,能否吸收并融合國際大企業的高端能力取得新的競爭優勢,對聯想是一個嚴峻考驗。
高世楫:中國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可以通過并購擴大其市場份額。這說明,沒有強大技術能力的企業也可以通過渠道、營銷等組裝能力實現商業運作的成功。
Sun公司首席執行官斯科特·麥克利尼:“一旦交易完成,我的第一個電話將打給聯想的新任首席執行官。與IBM公司相比,向聯想銷售JavaDesktop的機會更大。”
黃昕:蛇吞的只是大象的尾巴,但愿能夠消化。
上市公司:36計遭遇監管創維:因小失大
11月31日,香港廉政公署突然出擊,拘捕創維十多名高層,包括上市公司董事局主席黃宏生、三名執行董事及一名財務總監,香港廉政公署隨后提起訴訟,控告黃宏生涉嫌在上市前的審計中造假賬,以及其在創維任執行董事的弟弟黃培升涉嫌盜取公司約4837萬港元。
有分析師認為,2000年創維上市前的財務狀況并不是太好。當時,創維有16億元現金,就用應收賬款的做法,把上市資金的一部分現金運作到現金個人賬號上,這樣變成個人資產。這部分資金大約一個億,對比創維的總資產30多億元、現金16億元,1億元的量并不是很大,但行為性質比較惡劣。
創維做假賬的根本原因還是當時公司的資金比較緊張。此次通過上市籌集11.9億元港幣,對于公司發展是非常大的一筆資金。這種情況在香港以前也是比較普遍的。有時候股票跌得太慘的話,有些上市公司的老板就不好好干活兒就把錢弄到自己兜里面,這種情況在香港是存在的。這次揭露了香港二、三線股中的一個誠信問題。
【專家點評】
高世楫:黃宏生挪用公司資產受香港廉政公署調查等部分企業管理層違規的事件,標志著中國企業要建立合理的治理結構、建立守法的理念、保護大小股東的利益還有漫長的路要走。
黃昕:做人要公私分明,哪怕是自己控股的公司,也是公,而不是私。
香港資深分析師梁偉沛:這個問題在香港來說不算嚴重。問題肯定不斷發生,關鍵是政府部門怎么處理,還有他得到什么樣的懲罰,這點是最重要的。
伊利:機關算盡
12月17日,內蒙古自治區檢察院開始對公司部分高管人員的經濟問題正式進行立案調查。因涉嫌挪用公款,董事長鄭俊懷、副董事長楊桂琴、董事郭順喜、財務負責人兼董事會秘書張顯著及證券代表李永平已被刑事拘留。
事情緣于挪用兩筆公款。2000年至2001年,鄭俊懷等人未經董事會同意,先后挪用1590萬元和1400萬元分別給呼和浩特華世商貿有限公司和啟元有限責任公司用于經營。
華世商貿1999年成立,啟元公司注冊于2001年,目的是解決管理層持股和期權激勵問題。目前,伊利股份的中高層管理人員共獲得國有股期權獎勵近500萬股,均由啟元公司持有。
真正難以解釋的是其背后的巧合事件。2003年7月,金信信托受讓呼和浩特市財政局手中的2800萬伊利國有股份,作價2.8億元。
隨后,2004年1月至2月,伊利先后5次將共計2.8億元的資金打入控股子公司內蒙古伊利飼料有限公司。打入資金前不久,該公司更名為牧泉元興。隨后,牧泉元興又將2.3億元資金分6次轉給與金信信托同在浙江金華的金通證券,另5000萬元返回伊利公司。
【專家點評】
張少杰:中國乳品產業排名居首的績優上市公司,居然發生公司高管以權謀私的丑聞。這充分暴露出中國企業治理問題。公司的管理層如何履行自己的信托責任,公司的出資人(包括股票市場上的投資人)如何有效地監控企業的運行,在監管上有大量的問題需要解決。
華為擴張:2億歐元震動70%市場
12月8日,荷蘭移 動運營商Telfort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簽下超過2億歐元的合同,華為將承建覆蓋荷蘭的第三代移 動通訊WCDMA網絡。除了借此打入占全球電信70%的歐美市場,這種R4軟交換技術也證明了華為在此領域的技術優勢。在10天之前,中國移 動建設的全球最大的以IP為承載的軟交換匯接網也是采用華為公司的軟交換設備。
華為歐洲區總裁鄧濤表示:“華為在R4軟交換技術上處于全球領先的地位,創新的分布式基站解決方案不僅可以大幅度節省運營成本,同時降低了站點獲取的風險。華為的歐洲業務研發中心能夠快速響應Telfort的業務定制需求,從而幫助Telfort更好地實現靈活的差異化競爭戰略。”
幾乎在同時,華為及其北美子公司FutureWei宣布,美國NTCH公司正式對外發布其品牌為ClearTalk的CDMA2000移 動網絡。這標志了發達市場對華為CDMA2000系統領先性的全面認可。
荷蘭的WCDMA項目是華為在歐洲贏得的第一個3G合同,是其在全球承建的第五個WCDMA商用網絡,前四個分別是阿聯酋Etisalat、香港SUNDAY、毛里求斯Emtel、馬來西亞TM。這份成績單也是中國企業在全球承建的全部WCDMA商用網絡。
目前,華為的無線業務已經完成了在各大洲的布局,為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40家運營商提供移 動通信解決方案,用戶達到了6200多萬戶。無線已經成了華為7大業務部門中的頭號主力,占據了華為整個公司收入的1/3。華為預計,2004年營業收入將突破50億美元,其中有20億美元來自海外市場,海外市場的50%又來自于無線業務。照此速度,2005年,華為無線部門的收入還能翻倍。
至今為止,全球共發放128張3G牌照,共有24個國家和地區的3G網絡投入了使用。到2005年,投入使用的3G網絡將達到100多個,3G用戶預計將達到1.8億。
【專家點評】
路風:中國企業也能夠和國際巨頭比肩。而且華為依靠的是扎實的技術獲得訂單,意義重大。
高世楫:華為在2004年的一系列國際化擴張標志著中國(民營)企業依靠合適的商業戰略和高強度的技術投入在高技術產業領域獲得了一席之地,并成為中國真正意義上的跨國企業!這顯示出真正市場化運作的中國企業可以在高技術領域和國際化過程中走多遠———成為世界級企業!
黃昕:華為是頭土狼,讓它自由地奔跑吧!
鐵本事件:開啟宏觀調控帷幕
戴國芳和他的鐵本以最快方式成名,同時以最快速度消失。
2004年4月28日,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整頓土地市場治理工作,責成江蘇省和金融監管部門對鐵本項目涉及的有關責任人作出嚴肅處理。鐵本公司法人代表戴國芳涉嫌經濟犯罪被刑拘。
出身貧寒、初二便輟學的戴國芳,在常州城里干泥瓦匠,后來轉行收廢鐵。“12歲開始做瓦工,以后做收購廢鋼的生意,慢慢就做大了。”
1996年,江蘇鐵本鋼鐵有限公司成立,正好趕上國內基礎設施建設高速增長,鋼鐵生意異常火熱。到了2003年,“鐵本”銷售額達到了17.7億元,產鋼80萬噸,上繳利稅3741萬元。此時,有意擴大規模的鐵本,遇到了急于“振興地方經濟”的常州地方政府。于是,自有資金僅有3億元的鐵本,籌集到了100多億元的項目資金。這個本該經過國家有關部門嚴格審批的項目,卻被分拆成22個項目由當地政府及有關部門越權審批通過,項目占用6541畝土地,其中大部分為耕地,卻未經國家有關部門批準。
就在鐵本項目暗渡陳倉之際,全國鋼鐵投資也像脫了韁的野馬。今年頭兩個月,鋼鐵投資增幅達到了驚人的202%。4月26日,央行副行長吳曉靈發出嚴厲警告:地方政府和一些企業不要和央行博弈。
兩天之后,鐵本項目因為農田被圈后急劇上升的社會矛盾而東窗事發。作為鐵本項目有關責任人,常州市委書記范燕青被黨內嚴重警告,江蘇省國土資源廳副廳長王明祥責令辭職。
隨后,中央以“收緊銀根、管好土地”為主旨的一系列宏觀調控措施在全國范圍內迅速啟動,銀行由此對熱門行業關閉信貸閘門。
【專家點評】
黃昕:物極必反。一直渴望得到地方扶持的民營企業,今后在爭取地方扶持時,也要適可而止。
張少杰:由國務院直接叫停一個民營投資項目,為改革以來之首次。這一方面表明了民營企業在中國經濟中的地位有了顯著提升,另一方面也表明中國目前的經濟體制尚不能以統一的方式來調控各類企業。中國的經濟體制改革仍然任重道遠。
亞洲開發銀行中國代表處高級經濟學家莊健:這次的過熱雖然表現為投資過度,但深層原因卻是體制上、機制上的問題,即政府的有形之手頻頻越界伸向市場。
中國航油:陳久霖復制巴林事件
在新加坡上市的中國航油(新加坡)公司是以一連串的談判開始2004年的。這家公司以及其總裁陳久霖用了不到10個月的時間向世人證明了中國新石油企業的國際收購魄力,然后在33天里被交易所強行平倉至破產。
2月5日,中航油宣布斥資2170萬美元現金,外加配送3776萬股新股和2600萬股認購權,從英國富地石油全資子公司香港富地手中收購中國華南藍天航空油料公司24.5%股權。
一個半月之后,中航油購入阿聯酋國家石油獨資子公司地平線儲油20%的股權,與后者在新加坡裕廊島聯營興建總值1.35億美元的油庫區項目。雙方將在6個月內成立中國航油地平線(新加坡)倉儲公司,中國航油有意持股25%,地平線儲油持股45%。
8月18日,中航油新加坡公司宣布以2.27億新元現金和2.08億股公司憑單,收購新加坡石油20.6%的股權。9月30日,雙方簽署補充協議,以1.352億元現金取代2.08億股中航油憑單。
這是一家買來的石油帝國,卻無人過問其資金何來。2003年,中國航油64%的利潤來源于石油實業投資,17%來自國際石油貿易,19%來自國內進口航油采購,凈資產為1.28億美元,市值超過8億美元,并獲頒新加坡上市公司“最具透明度”企業,還被美國應用貿易系統(ATS)機構評選為亞太地區最具獨特性、成長最快和最有效率的石油公司。
12月1日,中航油董事會被迫宣布,由于在投機性石油衍生產品貿易(石油期貨)中蒙受重大損失,截至2004年11月29日,公司預期累計的損失已達5.5億美元。公司不得不尋求法院保護自己免受債權人起訴。
公告顯示,中航油石油期貨交易出現巨額虧損的時候正值紐約原油期貨價格在10月25日飆升至每桶55.67美元的紀錄高點。自10月26日至11月29日,中航油已經平倉的石油期貨合約累計虧損約3.9億美元,而將要平倉的剩余石油期貨合約虧損約1.6億美元。
12月10日,國資委給出4點意見:違規越權、債務重組、協助調查、追究責任。
12月11日,母公司中航油集團接連成立石油、航運公司,準備接替新加坡公司的業務。
【專家點評】
張少杰:中航油的問題首先是內控機制不完善的結果,一個非常能干的經營者在一個缺乏監控的環境中,一旦失足,后果嚴重。問題在于,航油集團是干什么的呢?答案很簡單:利潤來源于壟斷,有了壟斷利潤,干什么吃力不討好地花力氣搞內控呢?
路風:中國企業走出去是對的。但如何監管海外國企的發展,將成為新的課題。
黃昕:監管不是不信任,不監管才是不負責任。對企業明星和明星企業尤其如此。
沃爾瑪:對抗中國法律的釘子戶
今年10月20日,“部分外企無視中國法律拒建工會”的報道披露沃爾瑪等跨國公司以不合作的態度拒建工會的消息后,在社會上引起廣泛關注。
據悉,沃爾瑪中國分公司在華企業約有1.9萬名中國員工,在深圳、大連、昆明、北京、廈門、福州等18個城市建立了37家商店,均未建立工會組織。沃爾瑪拒建工會的理由是,“在全球都沒有組建工會的慣例,在中國也不例外。”
10月27日,中華全國總工會表示,如果沃爾瑪連鎖公司等外資企業拒絕在中國機構中建立分支工會的話,總工會將對這些企業提起訴訟。
三星和柯達很快回應,稱將配合員工建立工會。11月23日,沃爾瑪中國公司就“工會問題”明確表態。稱“沃爾瑪在中國沒有建立工會組織”是因為“員工沒有提出建立工會的需求”,并同時表態:“如果員工有需求,我們可能會考慮。”
全總法律工作部的郭軍說,“畢竟這是一種態度的轉變,以前沃爾瑪是堅決拒絕工會的。遵守所在國法律是國際慣例,這些跨國公司不能以他們在全世界的企業都不建工會為由阻撓在中國的企業建工會。”
北京市總工會負責人對此明確表示,“建立工會應該員工自愿”的提法是一種強勢群體的思維邏輯,這種提法已經幾乎是所有不愿意建立工會的企業的共同借口。郭軍說:“有些企業借口不建工會是因為沒有收到職工這方面的要求,但是他們對上級工會提出建會要求置之不理,還拒絕到企業內部宣傳工會情況,這就是在阻撓建會,就是違反了《工會法》。”
有分析認為,現在一些企業主不愿建工會是怕增加企業成本,而一些地方政府則一味地強調要為外企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但是,開放不能以犧牲社會公平公正為代價,考慮勞動者的利益也應該是各級政府執政能力的體現。
全總對進城務工人員的調查表明,有40%的人希望加入工會。
【專家點評】
高世楫:沃爾瑪拒絕建立工會、特別是對許多民營企業中勞資關系緊張的報道,顯示在勞資不對等的博弈中(存在買方壟斷或買方的市場支配力量)政府有效干預的缺失。
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勞動關系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常凱:跨國公司反對成立工會,最基本的原因是擔心在企業內部形成與資本對抗的力量,影響其在企業的統治權和管理權。他們把企業當成是資本獨霸的天下,不許工人以一種獨立的力量介入。
改革之辯:“郎”是誰的圖騰
8月9日,香港中文大學財務學系教授郎咸平在復旦大學一次題為《格林柯爾:在“國退民進”的盛宴中狂歡》的演講中,質疑格林柯爾董事長顧雛軍使用“七板斧”伎倆,即安營扎寨、乘虛而入、反客為主、投桃報李、洗個大澡、相貌迎人以及借雞生蛋,在“國退民進”過程中席卷國家財富。進而指出在中國法制不健全的情況下,有必要停止目前以民營化為導向的產權改革,以防止一些企業家打著所有人缺位的口號,合法侵吞國有資產。
這已經不是郎第一次炮轟中國知名企業。幾個月前,TCL的改革、海爾集團的職工持股會都曾遭到郎的責問。
但這份文章被香港媒體轉載之后,作為香港上市公司格林科爾老總的顧雛軍選擇了迎戰。8月13日,郎咸平收到了來自格林柯爾的律師函,4天后,顧雛軍向香港高等法院遞交起訴狀,以涉嫌誹謗罪起訴郎咸平。
8月16日下午,郎咸平召開媒體見面會,公布了這封律師函,不僅聲明“絕不會更改或道歉”,并且控訴“強權不能踐踏學術”。
隨后,郎顧之爭公開化。在企業界和學術界以及民間和網絡,數以萬計的人加入論戰。焦點集中在郎咸平其人和產權改革過程中是否有人掠奪國家財富上。
與往次論戰不同的是,“郎顧之爭”演變為一個公共事件,言詞之激烈為歷年罕見。48歲的郎咸平名揚內地。
但9月17日,當郎咸平應邀在上海以“產權改革和職業經理人制度的案例分析”為題,主講“影響力論壇”之后,他卻表示“這次講完不再講了”,由此單方結束這場國企產權改革爭論。
【專家點評】
黃昕:郎咸平對國有企業改制過程中國有資產流失問題的批評引發激烈爭論,顯示國有企業改革的復雜性和改革中的不公平所帶來的潛藏的極大社會不滿。
路風:這個事情能夠引起爭論,說明國企改革的問題是真實存在的,而且是很嚴重的問題。
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周其仁:公有制企業的改革前無古人,困難在于自成一家。在這個意義上,我一直認為實踐是第一重要的。
奇瑞傳奇:到國外建合資汽車廠
當汽車廠商大喊中國汽車行業進入“寒冬”的時候,11月12日,馬來西亞ALADO公司與中國奇瑞汽車有限公司在北京舉行簽字儀式。奇瑞全面授權ALADO公司制造、組裝、配售和進口代理奇瑞牌轎車。業內人士認為,雙方合作的更深遠意義在于進軍整個東盟汽車市場。
中國汽車工業正在高速發展,同時,世界上所有的跨國公司都在中國建有以CKD方式合資的汽車廠,其汽車產量已經占到我國汽車產量的90%以上。當擺在中國人面前的是這樣一個事實時,人們不免要問:在經濟全球化的條件下,中國是否應該并能否發展自主(知識產權)的汽車工業?
成長最猛的中國自主開發企業是奇瑞這匹黑馬,用事實回答說:“能。”在國內,2003年奇瑞一口氣推出QQ等3款新車型,震撼了中國汽車市場。今年前三季度,奇瑞QQ生產36983輛,銷售36189輛,產銷量躍居國內微型轎車行業第四。
奇瑞征戰海外市場的序幕是從2001年10月拉開的,當時奇瑞汽車的第一批轎車出口中東。此后,便一發不可收拾。2003年8月,奇瑞開始與伊朗進行第一個CKD合作項目;目前,已與全球23個國家簽署了整車或CKD出口合同。
據了解,奇瑞2003年出口了1200多輛,2004年1至10月,奇瑞出口8000余輛,占據中國轎車出口的80%以上,預計今年完成出口1萬輛。
汽車出口是檢驗一個國家汽車工業發達程度的指標,只有大量出口才能躋身于全球汽車工業高水平的競爭。要想走出去,就必須形成自己的深厚家底———自主知識產權。為此,奇瑞已經著手組建汽車研究院,第一期投資就是2.5億元,最終計劃投資10億~15億元。據了解,研究院已經擁有500人的隊伍,希望在近期發展到1000人。按照公司的計劃,研究院到2006年達到3000人。
【專家點評】
路風:只有自主研發才會出口。為什么出生沒幾年的奇瑞比那些長期受國家保護的合資企業更加敢于利用國際資源、出口更多的整車甚至出口汽車整裝廠和CKD散件?就是因為奇瑞是自主開發。這是區別兩種命運的惟一變量。合資企業都是在本地市場銷售。奇瑞能夠獲得海外訂單,說明中國汽車的自主研發還是有市場前景和生存空間的。
高世楫:奇瑞汽車迅速擴張并大批量出口汽車,表明真正商業化市場化運作的中國汽車企業是可以贏得市場空間并迅速建立創新能力的。
張少杰: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卻取得了中國轎車出口80%的份額。自主知識產權是其取得如此業績的基礎。
燒鞋事件:排擠陰影下的“中國制造”
2004年9月16日晚,在位于西班牙東南部的埃爾切市,一些當地人搗毀并焚燒中國人的鞋店、倉庫,造成17個集裝箱的溫州鞋被焚,價值100多萬歐元。事件的直接起因是中國僑民與西班牙當地人在鞋業方面的商業競爭。
2002年,中國鞋類產品零星進入埃爾切。由于市場行情看好,從去年開始,旅居西班牙的華僑華人大量從中國進口便宜的鞋類產品,并在埃爾切的卡魯斯工業區開設制鞋工廠和倉庫式批發零售商店。去年一年,西班牙從中國進口鞋子近6200萬雙,占進口總量的47%,價值2.2億歐元。
只有20萬人口的埃爾切市一直以制鞋業為傳統支柱產業,有“歐洲鞋都”之稱。海關綜合統計處有關數據表明,溫州鞋對歐盟出口均價常年在每雙1.6~2.5美元的范圍內波動,同樣檔次的鞋,西班牙當地生產的價格往往是中國貨的2~5倍。廉價鞋大量進入,對當地市場造成了巨大沖擊。倒閉鞋廠從2002年的12家增加到2003年的14家,2004年頭7個月又增加26家,1000多名工人失業。
于是,當地人將不滿歸咎到當地的華商頭上,在經過傳單等方式“警告”之后,一些人終于采取了暴力燒鞋行動。
【專家點評】
高世楫:西班牙一小城縱火焚燒中國鞋店表明,中國企業全球擴張將面臨各種各樣的摩擦和阻力,特別是中國企業從簡單加工延伸到掌握營銷渠道時同外國企業的直接利益沖突將加劇。
張少杰:“中國制造”的國際競爭力終于鬧出事情來了。這說明“和平崛起”并不容易。中國還會有很長時間要依靠低端制造業謀求發展,但要學會避免再發生這樣的事件。關鍵的問題還是要擴大內需。
路風:中國制造如果一味掙血汗錢,很難長久下去,還要靠品牌和高端。
(除署名外,本版圖片均為韋恩攝)
2004年10大企業事件評選備忘
2004年度,中國加入WTO的第三年,企業界亮點紛呈。本刊編輯部從中挑選出30多起重大事件,專家依據事件吸引公眾眼球注意力和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力兩個指標進行篩選,最后評選出10大企業事件。
以下是入圍事件:三大電信公司互換高管,長虹人事更迭,富士柯達與樂凱合資,EVD、HVD和HDV爭奪市場標準,健力寶事件,奧克斯狀告信息產業部,3G標準之爭,AB收購哈爾濱啤酒并參股青島啤酒,朗訊公司賄賂事件,TCL收購歐洲手機和彩電企業,馬富才引咎辭職,中國推出新的無線傳輸標準以失敗結束,國電遭國家審計,上汽收購韓國雙龍,王均瑤英年早逝等。
10大企業事件點評專家:
張少杰:本刊學術顧問、首屆孫冶方經濟學獎獲得者
高世楫:本刊學術顧問、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展戰略與區域經濟研究部副部長
路風:本刊學術顧問、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企業與政府研究所所長
黃昕:本刊特約觀察員
10大企業事件整理撰稿:特約主筆劉勇、本報記者楊兆敏、蔣菡
工人日報2004-12-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