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工商時報:記者見證2004中國經濟(6)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28日 10:30 中華工商時報 | |||||||||
還比如說到土地權屬,關系到中央、地方政府、開發商、居民、農民這樣一些利益主體之間的利益關系,這些利益關系的界定和協調是很麻煩的。最近國土資源部出臺了一個關于土地拆遷的補償辦法,這個補償辦法基本原則是說,征地以不降低農民的生活水平為原則,而像不降低生活水平是很難界定的,怎么叫不降低生活水平,今年降不降,10年以后降不降,土地所有權對他來講是終身的,他把土地出讓以后很多利益是很難保障的,要想解決這些問題,必須拿出所有者本身認可的辦法才行。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征地與其說征,是給補償,不如說實際上是在跟所有者之間做交易。交易就是擁有者對于價格、價值等等方面可以提出自己的要求,這才是憲法意義上保護公眾財產權的真正的意義所在。像這些屬于土地管理體制完善的問題,還有對于最嚴格的土地管理措施的配套、落地、監督、檢查的措施,應該是下一步有關部門主要應該考慮的。 汽車降價:還有多大空間 2004年對于國內汽車市場來說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冷遇,不斷推出新車型,一降再降的車價,都很難激起消費者的興趣。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明年車市的寒冬還會繼續嗎?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經濟之聲》總監臧捷年做如下點評: 今年以來,從1月1日就開始降價,一直到11月底,從國產的高檔、中檔、低檔,甚至于進口的高檔轎車都在降。這個幅度和覆蓋面都是前所未有的。消費者就問:還有多大的空間?究竟汽車降價的空間還有多大?我國汽車的價格底線究竟在哪里?這個問題不好回答,但既然能如此的降價,就說明還有空間。有的專家提出來,如果中國車價和國外相比低于5%的話,就到一個平穩的狀態了,一個良性循環的狀態。但從我們的角度來看,今年或者明年不會再有大幅度的降價,不過這種降價的趨勢在短時期內是不會改變的。 還有一些重要原因,比如說汽車消費市場客觀環境也有很多不利因素。油價的攀升,今年3次漲價,雖然每次幅度不是很大,但加起來達到了一塊多錢,也就是說現在駕汽車要多付出1/3的燃料費,這是一個不小的數字。而且很多消費者又偏偏喜愛大排量的汽車。這個月總量銷售在下降,惟獨2.5升到4升排量的高檔車銷售在上升。這既浪費了能源,也加大了支出。 另外,貸款的難度加大了,一些銀行停止了貸款,有的加大了入門的難度。一部分消費者特別是收入比較低的消費者就望而卻步了。上海有一個銷售商講,前兩年買車的有30%到40%是靠貸款買車,今年就降到不到10%。以點看面,這個影響也不小。再一點,今年的保險費調高了,比如說車損險,是大家都會遇到的,小磕小碰很難避免。還有的保險公司把500元以下的小事故拒絕賠。 還有一些不可忽視的心理因素。如果前幾年買車還有一些盲目或者跟風的話,現在的消費者就比較理智、比較成熟了。他在想,我買車為什么,為了代步上班,就要考慮交通情況怎么樣,停車難不難,新交規的個別條款我不認同,還有現在新手學車難度加大了。這對消費者的心理都是有影響的。再有一個就是大家常說的,“買漲不買落”這個心理因素。 [上一頁]  [1]  [2]  [3]  [4]  [5]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