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銀行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內財經 > 正文
 

中華工商時報:記者見證2004中國經濟(3)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28日 10:30 中華工商時報
  民工短缺:發展中出現的新問題

  上世紀80年代興起的民工潮曾讓我們無數次感嘆我國勞動力的充足,但是從今年春天開始,我國一些地方卻陷入了“缺少工人”的尷尬境地。很多媒體紛紛發問:延續了十幾年的民工潮,為什么變成了民工荒,是因為經濟發展過快使得農村剩余勞動力供給不足?還是因為隨著農村生活越來越好、就業機會增多,農民們已經對進城打工不屑一顧了呢?

  《經濟觀察報》總編輯何力做如下點評:

  民工荒這個叫法本身可能并不準確,今年發生在一些經濟比較發達的省份,比較低技能的勞動力的供給出現了局部短缺,我覺得這可能是一個更準確的描述。從整個判斷上來講,民工的短缺應該不是全局性的問題,它是局部的,跟今年整個的經濟形勢是非常相關的。比如說今年糧食豐收,今年糧價上漲的比較多,農民的收入會因此增加的比較快,這樣他可能選擇說我在家里種地是不是更好一點,這是一個原因。再有一個,城市里面今年的物價漲幅比前幾年要快一些,今年全年算下來,城市的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會在4%左右,這樣民工在城里的成本也會高一點。

  另外還有一點,這些年來我們的經濟發展,特別是出口導向型的經濟發展過程之中,民工的工資待遇是不是真實地反映了勞動力的成本,這個價格是不是扭曲的,包括勞動保障的條件是不是真正達到了國家要求的水準,這些方面可能都會有一些差距。我覺得可能是這些原因導致了民工在局部地區的短缺。但是從整體上來看,中國民工的這種不

  斷城市化,或者從農民變成工人的這樣一個進程,應該說還是很長的一個進程,不會一下子就結束,也不會一下子出現非常規模、大規模的勞動力短缺。

  雖然我們說這件事情的影響本身現在還不能說是一個全局性的,但是媒體或者學者非常關注,是因為這件事情釋放出一個非常強烈的信號。我們的勞動力價格只有馬來西亞的1/4,相當于現在日本和美國的1/30和1/40,就是比較便宜。而且我們的人口比較多,這個比較優勢對國家的對外出口,就是制造業有非常強的競爭優勢,我們今年外貿出口,進出口總額可望達到1.2萬億美元左右,占整個GDP的比重也非常高,這是我們過去這些年發展的一個很成功的地方。民工短缺就給了一個問號,是什么呢?就是這樣一個趨勢還能不能持續下去呢?

  首先,我覺得這可能是個好事情。因為從信號的角度來講,它至少給我們一個提醒,就是說我們將來可能不能永遠地靠比較低廉的勞動力,我們除了這個優勢以外,看來還應該發展別的優勢,比如技術、比如知識產權、比如服務業的優勢。我覺得這是第一個提醒。

  第二,在這個過程之中,民工的醫療條件、工資和生活水平也會不斷地提高。

  第三,從長遠來講,我們這樣一個13億人口的大國,在實現現代化的過程之中,它一定是整體的方方面面能力的提升,而不簡單的是某一個方面的提升。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從現在就開始重視和研究這個問題,倒是很及時,或者是很有意義的一件事情。

  油價攀升:中國直面能源挑戰

  被人們稱為經濟命脈的石油,在2004年牽動了許多人的神經。今年以來國際油價一直在高位徘徊,并且不斷創出歷史新高。根據中國油庫網信息中心統計的數據:今年國際油價最高時曾在10月25日達到每桶55.50美元,盡管到11月底,國際油價已回落到50美元以下,但和去年同期相比每桶仍高出18美元左右。有人甚至形容說,2004年的國際油市,就像場瘋狂的過山車之旅。

  《競爭力》雜志主編方向明做如下點評:

  如果把國際油價的整個走勢再拉得更長一點,可以看到在近30年以來,國際油價有三個高峰期,第一個高峰期是在上世紀80年代初期,第二個高峰期是在90年代初期,第三個高峰期就是以今年為一個高峰點,但它是從1999年開始緩慢地攀升上來。今年比較突出的反映是連續地突破每桶40美元、44美元、45美元、48美元大關,一直到突破50美元大關。

  在一年之內連續如此狂漲,我們基本上有這么一個判斷:今年油價上漲的主要因素不是來自產能的問題,因為今年在全球石油產能方面波動性并不是很明顯。那么其他的幾個因素可能會成為油價上漲的主要因素:第一個是全球對石油需求的迅猛增長;第二個是中東政治局勢的不穩定;第三個是國際石油炒家的一些投機行為。

  再具體分析一下,全球對能源需求的增長是一個整個基本面的問題,中東局勢的不穩是一個政治問題,而石油炒家的運作,我們認為是一個非理性因素,這個非理性因素在今年的油價上漲中表現得比較明顯。有這樣一個細節,大概在4月20日左右,美國、德國、法國的高級分析師們預測,石油價格將突破44美元,達到45美元。此話音剛落,油價應聲而漲,5月的第一周就突破了每桶40美元的大關,到第二周就接近了42美元。這件事情給我們當時關注整個石油價格上漲的非理性因素一個信號。

  國際上還有一種說法,是由于中國石油的大量進口導致了原油價格的迅猛增長,我認為這個結論是站不住腳的,盡管近兩年中國對石油的進口在逐漸增加,但是在國際油價的問題上,惟一對國際油價有發言權的只有美國。

[上一頁]  [1]  [2]  [3]  [4]  [5]  [6]  [下一頁]


  點擊此處查詢全部中國經濟新聞 全部民工新聞 全部宏觀調控新聞 全部能源新聞




新浪財經24小時熱門新聞排行

評論】【財經論壇】【推薦】【 】【打印】【下載點點通】【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熱 點 專 題
電影《天下無賊》公映
楊振寧登記結婚
健力寶事件資本謎局
意甲在線足球經理游戲
年底多款國產新車上市
網友幽默汽車貼圖欣賞
經濟適用房該怎么買
精彩家裝圖片選
天堂II 玩轉港澳指南

    • <ul id="66oo6"></ul>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