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謝姝 汪涵
超過千億美元的國際游資已通過經常賬戶、外來投資、短期借款等渠道進入中國,這一說法已陸續得到數個相關部門承認。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之前,央行為“清道”頻頻放出打擊“熱錢”信號,意在限制國際游資的《2005年外資銀行短期外債額度核定辦法》即將出臺,與之相關的更多辦法正在緊張制定中。
來自央行、國有銀行、香港和國內學界的頂尖人物日前會聚“中國經濟學年會”,縱論中國金融改革中的熱點要點,并為央行貨幣政策獻計獻策。
《財經時報》就此采訪了參加年會的相關人士。
游資重壓改革難
香港科技大學經濟系主任鄭國漢教授首先用一組統計數字證明大量國際游資進入中國的事實:自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以來,中國的貿易與經常賬戶都持續出現相對巨額的盈余。經常賬戶的盈余再加上外來投資(主要為外商直接投資)的快速增長,令中國的外匯儲備迅速上升。外匯儲備由1998年底的1450億美元上升到2001年底的2120億美元。1997年至2003年中國通過經常賬戶盈余積累的外匯儲備高達2080億美元。
《財經時報》獲得的最新數據顯示,至2003年底,外匯儲備升幅驚人,于該年底超過4030億美元,2004年的增幅明顯下降,但到9月底儲備也已超過5000億美元。國際收支“誤差及錯漏”數字也顯示,大量國際游資已經進入中國。
“當誤差及錯漏超過百億美元時,我們就不能僅僅看作是統計錯誤了,有理由懷疑這是從監控外渠道進來的地下游資。”鄭國漢對《財經時報》說。
中國銀行行長助理朱民接受記者采訪時談到,過多的外匯儲備,當然源自于經常賬戶或資本賬戶,但這里實際隱藏著投機渠道。“當存在投機壓力時匯率不宜變動。拉美國家的經驗和教訓,墨西哥、巴西、智利、俄羅斯無數的經驗表明,這種情況下不能動匯率。”
“匯率調整一定要看時機”。有分析人士從溫家寶總理在老撾東盟會議上的相關發言中做出判斷,中國推出匯率機制改革措施的理想時機或在大部分游資撤離中國之后。
“但是,游資真的會撤離嗎?”鄭國漢看到一個棘手問題。“一個可能性是中國官員讓國際投機者相信,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人民幣一定不會升值,然后在他們沒有注意的情況下推出早已準備好的整套措施,令炒家來不及部署炒作。但問題是炒家會相信而自愿撤退嗎?還是不相信而變本加厲呢?在這場雙方比拼耐性的對局中,中國政府期望的理想時機會出現嗎?”
在朱民看來:“因為投機性資金最終會達到上限,政府是打不過市場的。”
央行清道
從央行近期透出的一些信息來看,央行的確在加強對游資的清查和控制,以便為匯率改革清道。
今年以來,在人民幣升值的預期下,國家外匯儲備持續增加,央行大量發行中央銀行票據沖銷外匯占款。
前三季度,人民銀行通過外匯公開市場操作投放基礎貨幣8523億元,截至9月底,人民銀行共發行76期央行票據,發行總量為9731.5億元,9月末,央行票據余額為6232億元。
但是,央行票據要支付的平均成本大約是三個百分點,而我們用外匯儲備買美國政府債券的收益可能是兩個多百分點,這中間的利差損失,就是央行為避免國內的通貨膨脹不得不承擔的損失。因此,“央行虧損論”近一時期頗受輿論關注。
此外,外管局還放出消息說,即將出臺《2005年外資銀行短期外債額度核定辦法》。鄭國漢指出,該辦法主要就是為了控制游資通過外資銀行進入中國。擺在外管局官員辦公桌上的國際收支平衡表上,大量游資可能就隱藏在“資本賬戶”中短期借款一項里,但是由于對外資銀行監管權限不夠,外管局統計不出來,所以難免惱火。
謝平回應“央行虧損論”
剛剛從央行金融穩定局局長換任匯金公司總經理的謝平,對“央行虧損論”作了正面回應。他表示,央行的外匯占款對沖操作其實是在“三元悖論”背景下操作的。
“三元悖論”指固定匯率、資本自由流動、獨立的貨幣政策三個改革目標只能同時實現兩個。
中央銀行票據的作用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調節基礎貨幣過多增加,二是調控貨幣市場利率。但是,對國債市場會產生“替代效應”和“擠出效應”,在數量上如此,在利率方面也較為明顯。
“在國際資本進出越來越自由的情況下,在中國加入WTO之后,中國獨立的貨幣政策和穩定匯率的目標面臨嚴重的沖突。”謝平強調:加強貨幣政策和匯率政策的協調的根本出路在于,“逐步形成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更富有彈性的人民幣匯率制度”。
謝平仍然保持著在公開場合語驚四座的一貫風格:“中國經濟學家對貨幣政策理論沒有貢獻。 ”
人民幣匯率波幅幾何
人民幣幣值到底低估了多少?美國國際經濟研究所估計為15-25%,日本大藏省估計為14%。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沒有估計匯率偏低的幅度,但建議中國將人民幣的波動范圍放寬到10-15%。中國社科院研究員何帆先生最近說,中國能夠應付10%的升值。“10%似乎是比較保守的看法。”鄭國漢說。
也有國內學者認為,人民幣的名義匯率雖然沒變,但把物價因素也考慮在內的實質匯率已經升值了。
有研究數據顯示,在1994-2003年間人民幣的實質匯率升值10%,但是近年因美元變弱,在1998-2003年人民幣的實質匯率又貶值10%。
“無論如何,中國的經常賬戶盈余表明中國產品在現行匯率之下有強大的國際競爭力,而且人民幣輕微的升值并不會嚴重地影響中國產品的競爭力。”鄭國漢說。
他認為,短期的匯率調整可能有兩種選擇:一次性升值5-10%之后,再進行較小幅度的調整,趨近目標匯率;或者先將匯率的波動范圍擴展10-15%,然后采用有管理的浮動匯率機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