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銀行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內財經 > 央行加息 > 正文
 

告別1.98一個低利率時代的結束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25日 16:39 經濟觀察報

  告別1.98一個低利率時代的結束

  -本報實習記者 仝亞娜/文

  10月28日夜

  翁女士可能是最早知道加息消息的人中的一個。這和她的工作有關,她在中國銀行北京分行零售業務處工作。10月28日下午6點半左右,她接到了來自中國人民銀行的通知:自2004年10月29日起加息0.27%,一年期存款利率由1.98%上調到2.25%。

  “那時大家就要下班了”她回憶說,“雖然對加息早有心理準備,但得知這個消息還是覺得挺突然的,沒想到會這么快。”

  實際上,央行是在下午6點14分的時候在自己的網站上發出消息的。很多在金融業工作的人,只是因為在那個時候偶然看了看央行的網站,才知道了這一消息。所有人的反應都是一樣的——驚住了。

  程中是通過短信知道加息的,他是一家報社跑經濟新聞的記者。他可能只比翁知道的時間晚一點兒。他在那一時間接到了好幾個內容相似的短信,最短的只有三個字:加息了。

  晚上9點鐘的時候,程中試著撥一個香港投行分析師的電話,結果發現他還在辦公室里。那個分析師說: “我已經接了無數的電話了,市場對此的第一反應是:‘很驚訝’。”

  半個小時后,分析師發來了一封郵件,郵件內容是當天他為公司寫的宏觀經濟日評。評論說,僅僅27個點的加息,并不足以將中國旺盛的經濟和需求拉回既定的軌道。但是就其對實體經濟的影響來說,第一次加息對市場預期的影響要更大一些。

  他說,這是一個相對而言比較長的利率水平正常化過程的開始。在未來12至18個月中,利率將會上調200到300個點。

  1996年5月1日,中國央行第一次宣布降息,從那個時候起,已經連續降息8次。在此次加息之前,中國官方公布的通貨膨脹率已經連續三個月超過了5%。央行公布的數據說,居民儲蓄增幅已經連續11個月下降。但是,央行官員的表態一直讓市場人士覺得,最近加息是不太可能的。難怪市場人士會覺得驚訝。

  不過,對于大多數中國人來說,那一夜是在平靜中度過的。他們不知道的是,在世界的另一邊,這個消息引起了多么大的震蕩。英國《金融時報》次日在自己的報道中說:中國中央銀行周四決定9年來首次加息,令全球金融市場一陣狂亂。

  10月29日上午

  上午9點鐘,程中從家里出來,被自己看到的景象嚇了一跳:在小區附近的兩家銀行門口,已經排了長長的一串隊伍。他已經很久沒有看到在銀行門口排隊的景象了。

  一打聽才知道,很多人都是來提前支取定期存款并按照上調后的利率轉存的。路過報攤的時候,他發現幾乎所有的報紙都在頭條位置刊登了央行加息的消息。

  早晨9點鐘,高阿姨像往常一樣坐在北京某大學女生樓的樓長室里,看著那些進進出出的女大學生,不斷地向那些跟她打招呼的孩子們點著頭,笑著。這些孩子的名字她幾乎都叫得出來。

  今天是周末,她取了學校訂的報紙,放在桌上,打開收音機,然后開始收拾自己那間8平米的小屋。就在這個時候,她的耳朵里忽然飄過一句話:中國人民銀行決定,從10月29日起,金融機構存貸款利率上調0.27個百分點……

  這是從收音機里傳出來的聲音。加息了啊,好像去年就有過相關的討論呢。她在心里輕輕地對自己說。不過,她只是稍微頓了頓,就繼續干自己的活了。

  “沒什么可意外的,不是都討論好久了嗎?”

  加息當天,北京某高校經濟學部的惠老師也知道了這個消息。對于央行為何選擇這一天加息,他有自己的理解:“剛好星期五,一周的最后一天,周末股市不交易,正好留時間給大家消化。”他覺得這是一次很成功的加息:長時間是否加息的討論讓大家有了心理準備,但加息的決策卻在討論聲暫時停息時突然拋出,這就降低了信息不對稱造成的投機行為。

  幾天以后

  劉師傅也是從廣播里知道這個消息的,不過,那已經是幾天以后了。在北京大學的一個商店旁,他看護著自己那個小小的水果攤。劉師傅喜歡聽廣播,自己從家里帶了臺老式的收錄機,有點空閑的時候他就會把它打開。

  劉師傅自己每個月能賺2000多塊錢,但全被孩子上學“吃”掉了。愛人的工資除去家庭的日常開支外,為數不多的余錢也大多存成活期,以應對老人看病之類的突發情況。

  “國家為什么要加息呢?具體都什么內容啊?”他一邊忙著給一個學生稱蘋果,一邊問那個想找他聊聊“關于加息的話題”的記者。他讓這個年輕記者的問題給考住了。

  “我們普通老百姓,就是每天干活、吃飯,沒多少錢,平時也不太注意這方面的事情。”他說話很干脆,像他給學生們報秤和算價錢一樣干脆。

  在記憶里

  讓劉師傅印象深刻的倒是那個高利率的年代。

  “那年頭多棒啊!一萬塊錢放進去,一年的利息就是好幾千。”提起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期的高利率時代,他的眼睛忽然亮了起來,語氣也有些激動。那時劉師傅30多歲,已經在北大做后勤工作了。“雖然當時工資比較低,但物價水平也低啊,”他說,“當時燒餅好像才幾分錢,幾毛錢一頓飯就吃得挺好的了”。

  那時劉師傅在北京大學附屬的一家建筑公司工作。北京大學的很多項目都是這個公司做的,接的工程多,收入也不錯。“有一次三個月就賺了15000元呢,大概就是1994和1995年的時候吧。”他說。

  那個時候他不用考慮買房這樣的事情,國家宣布結束福利分房,要到1998年。劉師傅手里有了余錢,大多存進了銀行,而且主要是定期。當時他的定期存款有1萬多。他不買國債,也不炒股。原因只有一個,存款利率高。

  不過,劉師傅對于物價的記憶也許是不那么準確的。

  在高阿姨的記憶里,雖然利率高,但那幾年的物價上漲特別厲害。特別是蔬菜、水果和糧油等老百姓日常消費品漲幅更大,所以很多人都排隊搶雞蛋、大米。還有人一下子存了幾箱肥皂,好久都用不完,后來就送人了。

  根據官方的統計數據,1993年到1995年,城鎮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漲幅一直是兩位數,最高的時候達到了25%。物價真正回落到比較合理的水平,是在1996年,那一年的物價漲幅是6.1%。也正是在那一年,中國經濟在幾年的高通脹煎熬后,終于實現了軟著陸。

  保值儲蓄就是那個年代記憶的一部分。

  “就是國家會根據每年的CPI等指標確定一個貼息率,每年支付。”高阿姨說,“我買的那1000元的國債每年就能得到幾十塊呢!”實際上,保值儲蓄從1988年就開始了,物價也是在那個時候開始一路漲起來的。

  1994年,高阿姨在北京一家國企的黨委組織部工作,由于國債發行量比較大,而且期限比較長,很多職工都不愿意購買。為此他們還專門召開會議動員號召大家支持國債,平均每人要購買300元。

  要說服別人,自己先要拿出個樣子來。高阿姨買了1000元三年期的國債,那是她第一次買國債。也是在這以后,她每年都會買國債。

  在百姓眼里存款的“黃金時期”,在王治國看來卻是“不正常的”。那時王治國在一家國有企業任財務會計,他認為,當時的經濟體制和現在的市場經濟有著本質的區別,那時國民經濟處于嚴重的通貨膨脹中,所以一些經濟數據和現在不具有可比性。他解釋道,那時我國經濟正處在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的過程中,生產資料的價格遠遠高于正常的市場價格,企業的生產成本被人為抬高。比如當時鋼材的價格是每噸4000多元,實際上正常的市場價格也就2000多元。相對于生產資料的高價位,生活資料的價格卻很低,因為高利率吸引人們把錢存起來而不是去消費,從而造成了生活資料的相對剩余。

  正是在這樣的局面下,央行選擇了降息。

  1996年5月1日,央行首次宣布降息,其中存貸款利率分別下調1.8和1.98個百分點,從而拉開了連續九年八次降息的帷幕。降息之前,一年期的存款利率為10.98%。

  “1996年第一次降息時帶來的震動比現在加息大一些。”高阿姨說,“可能是那時的宣傳沒有現在這么到位,大家都還不太清楚怎么回事就突然降息了!而且,還一下降了那么多。”

  那時大家特別茫然,不明白怎么忽然就降息了。

  “錢不值錢了”,很多人這樣說。

  “當時對大家的影響主要是心理上的,老百姓不知道國家的政策為什么突然變化了,以后還會怎么變,所以心里不踏實,缺乏安全感。”高阿姨說。

  1996年,惠老師正在攻讀研究生。“當時還是學生嘛,銀行幾乎沒有存款,也不貸款,所以降息對我個人的確沒什么影響。”惠老師說。他已經開始試著用經濟的眼光看周圍的事情。在他看來,降息對人們的投資方式并沒有產生多大影響,雖然利率降低了,但人們還是愿意把錢存起來。而且,可能由于當時社會保障體系還不健全,醫療、養老保險都處于改革初期,很多政策不明確,因此大家都愿意選擇存款這種比較穩妥的方式,即使利率很低,也要把錢存起一部分以備不測。

  不過,在1996年那次降息之后,劉師傅把到期的定期存款取了出來,就再也沒有續存定期,他留了一部分活期,剩下的都買了國債。

  對于他來說,那是一段不太輕松的日子的開始。1997到1998年,他所在的建筑公司的效益就開始下降了。在他看來,這里面雖然有一部分是因為受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但更重要的是公司內部問題。

  因為公司效益下降,劉師傅開始考慮別的投資方式。1999年,他跟著一個朋友買了3 萬多元的股票。那一年,央行第七次降息,而且,那一年還出現了讓炒股的人現在還難以忘記的“5.19”行情。劉師傅的股票在2001年左右倒是漲了不少,買入賣出也賺了些錢。

  不過,在那以后,劉師傅在股市的遭遇跟眾多的股民一樣,他被套住了。按照他自己的說法,是因為太貪了,沒有及時撤出來。“到現在我自己都懶得問,全交給朋友處理了。”他這樣說。

  1996年降息時,王治國還在公司做財務會計。在他的記憶里,連續降息降低了企業的成本,生產資料的實際價格一路下行,越來越接近正常的市場價格,國民經濟也開始走向正常的發展道路。王是1998年開始自己的建材生意的,正好趕上連續三次降息。不過,他說,他不是因為那時利率低才決定創業的。“雖然當時貸款利率低,但生產出的產品價格也比較低,所以公司利潤并不見得有多高。”

  在利率連續多次下降之后,人們習慣了一種新的生活。高阿姨說:“由于那之后物價一直比較穩定,東西還越來越便宜了,所以降息大家還都可以接受,生活并未受到太大的影響。”

  1998年的時候,物價漲幅已經成為負數了。很多經濟學家認為,在那之前的1997年中國就已經陷入了通貨緊縮的麻煩中。雖然1998年連續三次降息,但是老百姓的錢還是穩穩地放在銀行里,沒有誰打算把它拿出來。所以,當時媒體把儲蓄叫做“趕不出來的籠中虎。”啟動內需成了讓學者和官員都頭疼的大問題。

  1999年那次降息之后,城鎮居民儲蓄余額還是增勢不減,于是,在那年的11月,針對居民儲蓄的利息稅開征了,稅率為20%。雖然如此,到了2001年7月份,居民儲蓄已經攀上了7萬億的高峰。

  這以后利率一路下降,2002年2月,利率再次下調0.27個百分點,這已經是第八次降息。這次降息后,一年期存款利率降至1.98%,這也是自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最低記錄。

  以后的日子

  王治國現在已經是北京至輝房地產公司的總經理。

  “早就該加息了。”他說,“宏觀政策首先必須有效、合理,才能達到有效的目的。”他認為,經濟過熱就像人發燒一樣,剛有點苗頭,比如燒到37度的時候就應該下藥了,而不能等燒到了40度,人都要不行了的時候再吃藥。

  “我們現在正在策劃一個項目,如果成功的話,就要增加3個億的貸款,那么每年的利息就要多幾十萬。”不過他說,增加的這點成本不會影響投資決策。因為這是根據企業發展所做的合理策劃,即使利息增加了,相對于收益而言影響也不大。

  “九十年代初期貸款利率都百分之十幾呢。現在再加息,也不太可能上升到那個地步吧。”王說。

  投行的分析師給出的分析更專業,但是也許并不容易懂。程中在加息的第一天對那個投行的分析師做了個專訪,對方說,中國經濟正處在兩個通脹高峰間的低谷中,并正在向下一個高峰推進。這兩個高峰,一個是糧食價格推動導致的通脹,即將到來的另一個高峰則是成本推動型的通脹。

  程中發現,其實海外投行人士評論最多的一點是,這次加息表明宏觀調控向更加市場化的方式轉化。

  不過,還沒有人會認為,類似于上個世紀90年代的那種高通脹會重新來臨。經濟學家談論的是經濟軟著陸或者不著陸,如果政策力度過大的話,還可能出現硬著陸。

  對于劉師傅和高阿姨來說,生活并沒有因為這次加息而改變多少。

  “加息總歸是件好事,百姓或多或少都會受益。”雖然覺得加息影響不大,高阿姨還是認為,“不管是存款還是買國債,反正沒有風險,收益增加一點是一點,能切切實實地拿到手里地。”

  現在,買國債一直是高阿姨的一個固定的理財項目。她每年都買國債,不過期限不同。比如今年買三年期的,明年就買一年期的,總之要保證每年都有到期的,這么滾動著前進。

  銀行利率增加了,國債的收益率也跟著調整。高阿姨說,她可能會多買點國債,但僅限于1-3年的短期投資。她說:“畢竟都快60歲的人了,有個頭疼腦熱的,總得留點應急的錢吧。”

  “利率這么低,上升那么一點點,對我們這些存款很少的人來說,影響實在太小了。”這是劉師傅的說法。在他看來,像他這樣的普通百姓,銀行沒太多存款,又沒貸款,利率升降也就只是幾十或者幾百塊錢的事情,對他幾乎沒什么影響。

  惠老師略微有點郁悶。他剛剛買了房子,交清了首付款。一加息,每個月要多交100多元。粗看這的確不是個多大的數目,但是,“這可不是一月兩月,是二十年啊。”他說,如果國家持續加息的話,等到有了空閑的資金,自己可能就不會去買車,而是設法先把貸款還了。






新浪財經24小時熱門新聞排行

評論】【財經論壇】【推薦】【 】【打印】【下載點點通】【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彩 信 專 題
圣誕節
圣誕和弦鈴聲專題
3DMM
養眼到你噴血為止
請輸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專題   更多彩信
<dd id="mqmmo"></dd>
  • <strike id="mqmmo"></strike>
  • <blockquote id="mqmmo"><strong id="mqmmo"></strong></blockquote>


  •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