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桂蘭
隨著市場經濟進入新階段,東北出現了重工業(大項目)體制、機制與市場經濟不適的“東北現象”。而重塑東北大項目的“威力”成為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破題捷徑。
由于東北受計劃經濟影響較深,對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運作大項目的規律性認識往往
不足,會存在著用計劃經濟的思維運作市場經濟項目的現象。因此,東北地區在上大項目的過程中,要重點解決好對大項目建設和持續發展起重要作用的配套能力、服務能力和公共資源供給能力,構筑好大項目成長的平臺。
提高對大項目的產品配套能力。受成本競爭影響,產業項目要向配套能力強的地方集中,大項目配套產品多,直接配套能力對大項目的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如作為全國汽車工業搖籃的吉林省,在1000多億汽車工業總產值中,零部件產值只有100多億。由于汽車的配套能力弱,“一汽”存在著產業重心向關內轉移的傾向。東北應發揮基礎工業、機械工業條件較好的優勢,轉變重大輕小的觀念,大力發展中小型零部件企業群,提高對大項目的產品配套能力。
大力發展生產服務業。東北地區生產性服務業的市場化水平非常低,長期以來靠政府提供融資、中介、信息、法律、咨詢等方面的服務,造成政府主導大項目運作和經營,導致資源配置效率低、建設成本高、投資風險大。所以,加強大項目建設的市場化服務能力,是構筑大項目成長平臺的重要內容。
加強公共資源的供給能力。東北的交通、通訊和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等條件并不落后,關鍵是制度供給、信息供給不足,質量不高,影響了國內外大項目向東北轉移,制約了民營經濟對大項目的投入。要重點建立明確的市場規則,提供公平的競爭環境,為投資商創造發展機會,用制度安排來保障大項目運作的成本低、風險小、周期短、效益好。從根本上解決上項目靠關系、靠政府承諾、靠領導支持的現象。
培育與引進大項目運作的人才。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培育項目經理群體是大項目建設不可或缺的條件,這也是東北最緊缺的人才資源。東北具有高等教育的優勢,哈爾濱、長春、沈陽、大連都是高智力密集區,知識創新能力居全國前列,應利用好自身優勢和全球資源,通過與國外教育機構合作,與跨國公司在項目中的合資合作,共同培育大項目經理群體。在現階段可通過引進國際性的項目經理人才,解決項目經理人才緊缺問題。
(作者系吉林大學中試基地副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