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英:大量的扶貧資金在各個環節中被稀釋掉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21日 03:49 第一財經日報 | |||||||||
本報記者 章軻 發自延安 秦國英一點也不介意外界送給她們的“職業乞丐”這一“雅號”。 每年,她所在的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以下簡稱“中國婦基會”)都要從社會各界“討”來數千萬元資金,用于婦女培訓、扶貧和救災等多項公益事業。15日晚,中國婦基會副
第一財經日報:我注意到,這幾天你在深入農戶了解“母親水窖”項目落實情況時,對這一項目的資金使用情況也存在著某種程度的擔心。 秦國英:這一項目能否做到善款善用,讓公眾放心,這是公益項目的生命力所在。因為公益項目只有在“玻璃柜”里進行透明地操作,才能得到社會的信任,才能不斷地獲得社會的支持。每一分錢是否用在刀刃上,是否用在每一個家庭,這一點,我們看得比什么都重要。 從整個公益市場來說,盡管國家有基金會管理條例,但由于法律不健全,公益項目實際上是在高風險的情況下來運作的。 第一財經日報:從大的方面看,整個扶貧資金是否都存在著上述的這種擔心? 秦國英:我國在扶貧資金的使用上是存在問題的。我國的貧困人口有3000萬人,而每年的扶貧資金高達300億元,如果按人頭分發下去的話,人均1000元,早就脫貧了。但實際上,貧困人員拿到手里的錢非常有限。這說明,大量的扶貧資金在各個環節中被稀釋掉了。 我個人認為,從政策上講,在扶貧的管理體制上還需要進一步優化,社會監督需要進一步加強,在扶貧的方式上也還有待探討。目前正處在扶貧的攻堅階段,剩下的都是些“硬骨頭”,很多貧困人口生活在邊遠地區甚至是不適合人類生存的地方。在這種情況下,過去的一些扶貧手段可能起不到效果,是否應該改變一下扶貧的方式方法,是否能夠換一種方式扶貧。過去講“開發式扶貧”,但實際上,這種方式也存在著對生態資源破壞的問題,還有經常出現的返貧,沒有從根本上解決貧困問題。 每年,社會各界支持貧困地區的資金是非常多的,如果能提高扶貧項目的科技含量,這些扶貧資金所能發揮的效益肯定比現在大得多,效果要好得多,老百姓受益的年頭要長,而且有可能徹底改變其生活狀況。 第一財經日報:據我們了解,目前中國婦基會不僅面臨著資金使用上的壓力,在資金募集上的壓力更大。是這樣嗎? 秦國英:我們這幾年陸續做了“母親水窖”、“母親健康快車”、“香港回歸扶貧”等項目,基本上是根據資金的募集情況,量力而行,量入為出。當然,社會各界給我們的支持越大越好,但我們也不可能在短期內把項目規模做得非常大,這樣會影響項目的質量。而且,中國婦基會更注重項目的帶動作用,既不能包辦,更不能代替政府,只能按照“政府所想,婦聯所能,群眾所需”的原則來做事。2000年起,“母親水窖”項目陸續募集到1.3億元資金,到目前已基本用完,明年要想辦法募集資金,隨著“母親水窖”這一品牌知名度的提高,資金方面的需求也加大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