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周刊:國開行的開發性金融十年探索路(3)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20日 11:57 中國經濟周刊 | |||||||||
中國不可或缺開發性金融 無可替代
“開發性金融機構通過融資完善法人主體,推進市場建設、信用建設和制度建設,推進經濟發展,在當前中國國情下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今后相當長的一個時期內具有獨特的市場空間。”這是陳元對國情和國開行經驗分析后得出的看法。 在2002年的亞太開發金融機構協會第25屆北京年會上,作為理事會成員的國開行的行長,陳元指出:“經過一個多世紀的演變,開發性金融機構已成為現代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促進經濟增長、彌補市場缺陷、引導資金流向等發揮著重要作用。” 在國開行的網站上,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這樣的說明:“國家開發銀行的主要任務是,立足中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制約和市場缺損的國情特點,運用開發性金融的建設市場方法,建立長期穩定的資金來源,籌集和引導社會資金,重點支持基礎設施、基礎產業、支柱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以及政府急需發展的其他領域,完善風險約束機制,促進城鄉、區域、經濟社會、人與自然、國內和對外開放的協調發展,實現政府持續穩定發展和安全的目標。” 身份獨特 實際上,國開行處在財政與金融之間的獨特位置,使其天然具有的獨特身份更是其他機構難以替代的。 “國開行以國家信用為基礎,以市場業績為支柱,以建設市場的方法,通過債券融資的方式,貫徹國家方針政策,實現政府的發展目標。”目前在全國設立的32家分行和香港代表處,總共3000多人的國開行員工,對此已經十分明了。由于獨特的身份,使國開行以銀行(融資貸款)的職能起到了財政的功能(支持國家項目,貫徹國家政策),從而一方面,避免了單純財政撥款有可能造成的財政赤字,另一方面,還為政府贏得了利稅(盡管不以盈利為目的)。 “實際上,開發性金融是運用金融方法管理資產,所以雖然國開行的貸款雖然具有長期大額集中的特點,但通過與規范的市場化運作的結合,又大大降低了風險與壓力。”業內專家對此評價認為。 超越“政策” “開發性金融屬于政策性金融的一種,但又屬于后者的高級階段,不同于傳統的政策金融。”國開行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陳民指出。依《中國經濟周刊》的調查發現,開發性金融與政策性金融比較起來,更有積極作為的一面,而不僅僅是政策金融單純“維持性”的被動作為,甚至帶有對超大型國家級項目的風險投資性質,憑借國家信用的先天優勢,“沖鋒陷陣在最前面”,最先將最大項目風險承擔過來,將商業銀行資金吸引聚攏過來,從而分散風險,最后實現國家、政府、自身、銀行、企業等諸方的“多贏局面”。 “開發性金融,不僅是以國家信貸投資開發國家建設項目,同時也是以國家信用開發金融業自身,這恐怕是開發性金融更深層的意義。”陳民深有感觸。 事實上也是如此。經過了10年對國際上其他開發性金融機構的調研與借鑒,尤其是國開行自身的“中國式實踐”,國開行把國際先進的金融原理與中國國情相結合,把一個傳統的財政融資型的政策性銀行,轉變成為以國家信用和市場業績相結合的市場建設型開發性金融機構,走出了一條符合中國實際的有中國特色的開發性金融之路。這是怎樣的一條路呢?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