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銀行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內財經 > 記者見證:2004中國經濟 > 正文
 

12總編點評2004中國經濟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20日 11:54 中國經濟時報

  編者按:近日,中央電視臺經濟頻道和《經濟日報》社,聯合《中國經濟時報》等全國10余家主流經濟媒體,共同推出了《記者見證—2004中國經濟》系列報道。這組報道試圖通過新聞人的眼光,為觀眾梳理2004年中國經濟的脈絡。節目播出后,引起較好反響。本報今日擇要刊登這組報道的文字內容,供讀者參考。

  宏觀調控:“點剎”過度投資

  對于中國經濟的發展來說,2004年影響最大的一件事情就是宏觀調控。由于一些行業的過度投資,使得煤炭電力石油、運輸等相繼出現緊張,發展下去,將會直接影響中國經濟的健康發展。中央及時注意到了這種現象,認真研究了產生的原因,并且適時、有效地采取了切實可行的措施。

  --《經濟日報》總編輯馮并點評:

  宏觀調控實際上是貫徹落實中央提出的“五個統籌”。中央和國務院對這次宏觀調控發現是早的,措施也是果斷的,宏觀調控是很有效果的。有幾組數字可以證明:首先,全年GDP增長的預測可能是9%或者多一點;財政收入預計增長20%;農民增收的幅度根據有關資料是11.4%,實際增長是6%;城鎮新增就業可能達到900萬人。第二,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明顯回落,前三個季度與第一個季度相比,固定資產投資回落了15%,鋼鐵水泥投資增幅分別回落了65%和43%。第三,社會消費品零售額預計新增13%,進出口貿易今年很可能突破1.1萬億美元,再就是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一直控制在4%以內,就是說,人們原來擔心出現的通貨膨脹和物價上漲這種情況沒有出現。

  這幾組數字給出一個印象,中國經濟繼續保持了增長比較快、效益比較好的勢頭。但這并不等于說我們的宏觀調控就結束了,或者可以鳴金收兵得勝回朝了。就經濟運行而言,宏觀調控永遠是一個主要課題。

  聚焦能源:破解燃“煤”之急

  有人說,2004年是“電荒”年,而在“電荒”的背后,我們看到的卻是“煤荒”。根據煤炭工業協會的預測,2005年我國煤炭仍將有8000萬噸的缺口,供應緊張的局面將繼續存在。在煤炭緊缺的現象背后反映出來的問題是什么?

  --《中國經濟時報》總編輯包月陽點評:

  今年以來煤炭持續緊張,有人稱之為“煤荒”。我們知道,煤炭是國民經濟的糧食,是重要的能源和化工原材料,它的緊缺反映的是整個國民經濟全局的問題。

  從煤炭產業本身來說,這幾年來它的投入比較少,生產增長能力比較慢,但更主要的原因是國民經濟的高增長,帶來了對煤炭需求的大幅度上升。所以煤荒主要原因在煤炭之外,尤其是電荒,電力要吃掉煤炭產量的50%-60%。電力今年以來增長了10%以上,它就必然帶動對煤炭的大量需求,但這種需求增長起來之后又會提高煤價。從電力企業這個角度說,他們又不太愿意承受煤價上漲這樣一個因素。因為在我們國家煤炭的價格已經放開,是市場調節的,而電價還沒有放開,是由政府來控制的,這樣,從去年開始到今年,煤電之間在價格上的矛盾一直非常突出,這種矛盾由中央政府出面調停,雖然有所緩解,但是也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煤炭供求這個矛盾從根本上說,有賴于國民經濟的局部降溫。從技術層面說,專家們有各種不同的建議,比如現在提得比較多的是煤電價格的連動。就是煤價漲,電價要跟著漲。我認為從根本上恐怕有賴于電力的市場化改革,這個改革完成之后,電價就能夠基本上反映供求規律,這樣不管是煤價上漲還是下落,在電價上也能得到相應的反映。從長期來說應該靠這樣一種機制,從近期說就是靠宏觀調控,抑制經濟過熱的苗頭,降低需求,宏觀經濟達到了健康的、可持續的狀態之后,煤炭這個產業也能夠恢復供求的平衡。

  有專家預測,明年煤炭的供給和需求的缺口還有八、九千萬噸。這個缺口是很難彌補的,它是剛性的。但是這種預測是建立在目前經濟運行的趨勢上的,如果說明年宏觀調控的措施能夠產生更明顯的效果的話,也可能明年下半年這種煤荒,包括電荒會有一些緩解。但是我感覺可能更明顯的緩解應該是在后年,或者更晚一些時候。經濟的軟著陸會緩解煤荒,帶來煤炭供應和需求的新的平衡。鋼鐵虛熱:回歸投資理性

  2004年鋼鐵行業的發展,一個很重要的特點就是價格的變動,價格走了一個V字形,年初的時候往上攀升,大概從5月末開始下降回落,然后到6月末又上來了。這個V字形反映了我國鋼鐵企業發展到今天的必然性,從盲目投資到回歸理性。

  --《經濟日報》前總編輯艾豐點評:

  其實鋼鐵價格的攀升并不是從今年年初開始,要往遠了說大概從2002年開始攀升,今年年初達到了最高點。為什么會這樣呢?最基礎的原因就是經濟拉動,房地產和汽車這兩個產業的發展拉動了對鋼鐵的需求。從這種意義上講,雖然漲價不能說是好事,但這是個好兆頭。

  中間為什么掉下來了呢?這是宏觀調控的結果。因為鋼鐵價格很高,就引起了一種投資熱。根據當時比較高的價格,鋼鐵的利潤至少可以達到12%,個別的可能達到22%。這個利潤吸引了大量的社會資金,結果就出現了投資過熱,如果這些投資項目都建成的話,遠遠超過我們的需求。所以國家采取了宏觀調控措施。

  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宏觀經濟的走勢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它不僅是整體的利益,也關系到微觀的及長遠的利益,所以宏觀調控還是要堅持。而且中央主管部門也提出來,在鋼鐵價格上升的時候要防止反彈。我覺得還要很好地研究市場機制,把宏觀調控的措施和市場競爭的機制很好地結合起來。

  鋼鐵產業在中國起碼不能說是一個夕陽產業,我的觀點是沒有什么夕陽產業,只有夕陽技術,可能鋼鐵產業尤其如此。

  糧食增產:農業穩則天下安

  在中央“一號文件”等政策拉動下,今年我國的糧食生產出現了可喜的變化。糧食是多了還是少了?百姓對此十分關心,甚至引發了關于糧食安全的議論。

  --《經濟參考報》總編輯王海征點評:

  今年中國的糧食生產有兩點值得關注,一是增產,一是漲價。增產當然是一件好事。在增產的同時,價格的變動會直接對下一年以至以后的糧食生產產生影響。

  中央政策對農業進行扶持,這在國際上也是正常的,世貿組織的規則也是允許的。但是從另外一方面看,僅僅靠政策扶持,糧食增產不會有一個長期的、永久性的發展。

  要保證農業和農民收入的持續增長,一個是農業生產方式的提升,再有一個是農業產業鏈向工業方向的延伸。農業生產方式的提升,主要就是現代化和市場化。現代化靠提高科技含量,科學技術運用于農業。市場化主要是用市場經濟的手段來組織農業生產,在這方面已經出現了一些好的苗頭或者趨勢。隨著農業的市場化水平的提高,農業發展的前景肯定會有一個比較好的希望。

  我覺得今后若干年,在中央政策的保障下,尤其是在農民創造性的勞動過程中,中國的農業會有一個很大的發展。它的最好的、最有利的條件就是市場經濟。

  民工短缺:發展中出現的新問題

  20世紀80年代興起的“民工潮”曾讓我們無數次感嘆我國勞動力的充足,但是從今年春天開始,我國一些地方卻陷入了“缺少工人”的尷尬境地。延續了十幾年的民工潮,為什么變成了民工荒,是因為經濟發展過快使得農村剩余勞動力供給不足?還是因為隨著農村生活越來越好、就業機會增多,農民們已經對進城打工不屑一顧了呢?

  --《經濟觀察報》總編輯何力點評:

  “民工荒”這個叫法本身可能并不準確,今年在一些經濟比較發達的省份,比較低技能的勞動力的供給出現了局部短缺,我覺得這可能是一個更準確的描述。整體判斷,民工的短缺應該不是全局性的問題,它是局部的,跟今年整個的經濟形勢是非常相關的。比如說今年糧食豐收,糧價上漲得比較多,農民的收入會因此增加得比較快,這樣他可能選擇在家里種地。另外還有一點,這些年來我們的經濟發展,特別是出口導向型的經濟發展過程之中,民工的工資待遇是不是真實地反映了勞動力的成本?這個價格是不是扭曲的?勞動保障的條件是不是真正達到了國家要求的水準?我覺得可能是這些原因導致了民工在局部地區的短缺。

  我認為民工短缺可能是個好事情。首先它至少給我們一個提醒:我們不能永遠依靠勞動力低廉的優勢,還應該發展別的優勢,比如技術,比如知識產權,比如服務業的優勢。第二,在這個過程之中,民工的醫療條件、工資和生活水平也會不斷地提高。第三,從長遠來講,我們在實現現代化的過程之中,一定是整體能力的提升,而不是簡單的某一個方面的提升。

  我覺得明年還會有關于民工短缺的關注,但可能更多的關注會集中在素質高的勞動技工的短缺。因為我們國家的競爭優勢會經歷這樣一個梯度的發展:從簡單加工的工業品,慢慢地會轉向服務,轉向技術含量比較高的產品,對這些領域從業人員的要求也會不斷地提高。

  油價攀升:中國直面能源挑戰

  被人們稱為經濟命脈的石油,在2004年牽動了許多人的神經。今年以來國際油價一直在高位徘徊,并且不斷創出歷史新高。根據中國油庫網信息中心統計的數據:今年國際油價最高時曾在10月25日達到每桶55.50美元,盡管到11月底,國際油價已回落到50美元以下,但和去年同期相比每桶仍高出18美元左右。有人甚至形容說,2004年的國際油市,就像場瘋狂的過山車之旅。

  --《競爭力》雜志主編方向明點評:

  油價在一年之內連續狂漲,我們基本上有這么一個判斷:今年油價上漲的主要因素不是來自產能的問題,因為今年在全球石油產能方面波動性并不是很明顯。其他幾個方面可能會成為油價上漲的主要因素:第一是全球對石油需求的迅猛增長,第二是中東政治局勢的不穩定,第三是國際石油炒家的一些投機行為。

  國際上還有一種說法,是由于中國石油的大量進口導致了原油價格的迅猛增長。我認為這個結論是站不住腳的,盡管近兩年中國對石油的進口在逐漸增加,但是在國際油價的問題上,惟一有發言權的是美國。

  如果說國際油價對中國經濟有影響的話,首先大家感到最強烈的就是加油站里汽油漲了價。第二,我還有一個非常有趣的數據,就是最近對各行業職業經理人收入的一個大規模調查,石油化工行業今年變成了第一位,每月達到將近八千塊錢。而去年在第一位的是汽車行業的職業經理人。第三個我們感覺到的是整體的化工價格隨著石油開始上漲,當然更直接的行業是交通和運輸業。從更宏觀的角度上講,全球石油價格的上漲,給我們國家進口石油可能會增加損失近80億美元左右。它對中國宏觀經濟的影響到目前還不是特別明顯,但據專家估計可能會在0.7-0.8個百分點。

  從過去的石油價格總體上漲的趨勢看,我們認為明年的國際油價還會維持在一個高價運行的狀態。這意味著,我們已經迎來了全球石油的一個昂貴的時代。

  央行加息:啟動價格工具

  今年以來,無論是經濟界還是各大財經媒體,幾乎每個月都在焦急地等待著一個經濟指標的統計結果,這就是居民消費價格指數。而我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今年出現的不斷攀升,也使加息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究竟加還是不加,什么時候開始加,加息幅度該有多大等一系列話題,曾掀起過幾輪熱烈的討論。

  --《財經時報》副總編輯鈕文新點評:

  今年6月份《財經時報》曾經發表過一篇報道,說即使CPI上漲到5%也是不需要加息的。為什么會有這樣一個判斷呢?在當時的那種條件下,有兩個非常重要的理由:第一,要看這一輪經濟過熱或者說投資過熱是什么拉動的。我們考量,最重要的一個問題就是地方政府換屆之后,出于對政績的需要,投資的沖動非常大。如果在這樣一個背景之下加息的話,地方政府就不會太在乎。第二,從去年10月份,我們看到人民幣升值的呼聲非常大,國際上對我國的壓力非常大,這種壓力之下,如果我們再加息的話,那么熱錢套利的錢,就會更多地流入中國市場,至少它在賭人民幣升值的過程當中,你的利益上升了會給它平抑掉一些成本,所以會更鼓勵它往里走。

  另外,加息肯定是要抑制整個貨幣的過快增長。但如果我們加息了,那么熱錢進來了,外匯賬款所構成的基礎貨幣投放又增加了,這樣它就起不到抑制貨幣過快增長的效果,通脹往下壓就很困難。所以根據這樣一些判斷,我們認為加息在當時的條件下是不適宜的。

  今天情況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我們看到,這次是為了緊縮貨幣才加息的,在公告當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說法,就是說為了鞏固宏觀調控成果。實際上這次加息最重要的是另外兩層意義:一層就是利率結構的調整。存貸款期限錯配的問題,需要結構政策來調整。第二層就是,貸款的上限被放開了,存款的下限被放開了,實際上這是在向一個市場化的方向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意義要遠遠大過宏觀調控的意義。

  房市起伏:牽動百姓神經

  2004年和老百姓關系最密切的一個經濟熱點要算是房價了。有專家說,今年全國房價平均上漲了30%,這個漲幅在世界上都是比較罕見的,而由此所展開的關于房地產業是否存在泡沫的爭論也一直持續著。盡管房價不斷攀升,但仍有老百姓在排隊“買房”。未來房價是漲是跌?今年房地產市場上到底有哪些信息值得百姓參考?

  --《21世紀經濟報道》主編劉洲偉點評:

  最近在一些城市出現的房地產價格的上漲,主管部門和地產商之間存在著非常大的分歧。主管部門認為是有的地產商或者是炒家在炒樓,中間環節導致價格上升。但地產商認為是因為搞了土地的嚴格控制以后,土地的供應量減少導致的。

  我覺得預測未來房地產的價格走勢是一個非常困難的事情,所以很難判斷到底會怎么樣,但是其中的幾個關鍵要素,比如說銀行是不是還要繼續加息,另外關于土地供應量在區域環境里的結構等等。這些關鍵的結構要判斷它的趨勢,根據這些趨勢才能判斷房價的問題。

  有幾個關鍵的因素,如利率、土地、CPI等等,其中利率要看央行對于利息的調控的趨勢。然后是土地的供應量,這要看今年中央部門對于土地的控制的程度以及趨勢,也要看地方政府是不是能夠有一個比較嚴格的控制力度。從整個消費物價指數對房地產的影響來看,可能是上游一些原材料的價格會直接影響房地產本身的下游成本。

  股市風云:規范與發展并行

  今年我國證券市場可以說是經歷了一場不小的波動,市場在創造了四年以來最大一次反彈的同時,也創出了五年來的新低。到底該怎么看待今年的證券市場?未來的市場走勢又將如何?

  --《中華工商時報》副總編輯水皮點評

  對2004年中國證券市場來說,來自政策方面的支持力度是相當大的。它把股市政策提升到了宏觀政策的層面上。但是我們也面臨著非常尷尬的局面:發表“國九條”的時候,跟提出要落實“國九條”的時候,上證指數相差了300點。

  出現這樣的情況,我想有三個原因:第一是宏觀調控。今年不可能有大行情,即使有政策方面支持,上漲行情也不會出現。第二,雖然政策層面上做了最大限度的支持,但“國九條”怎么貫徹、落實也有個過程,還充滿著不確定性。第三,跟市場的擴容有關。

  我們一定要看清楚中國市場跟海外市場有本質上的差異,兩者大的社會政治背景不同,這一點千萬不能忽略。

  中國證券市場本質上跟海外資本市場的差異,就是股權分置。股權分置不等于全流通,我們應當怎么把投資者利益保護落到實處,這要看明年股東表決體系建設怎么樣,具體的效果怎么樣,這是一個方面。另外一個方面,就是融資,是不是能夠從過度融資到有序和有效。這就需要管理層做出重大調整,對于市場定位有一個清醒的認識,改變以往傳統的思維定式,真正轉移到以投資者為本,給市場一個休養生息的空間,給提高上市公司質量一個時間。這兩點做到的話,明年的資本市場應該是一個比較充滿朝氣的市場。

  土地調控:“閘門”緊縮的背后

  農民種糧需要土地,企業擴大規模也需要土地,城市發展更離不開土地。今年國家收緊了這道經濟發展的“閘門”,使得“土地”成了今年經濟領域被廣泛關注的一個關鍵詞。究竟該如何看待土地對我國經濟發展的影響呢?

  --《中國經營報》副總編輯趙彬點評:

  這些年農村的產業結構進行調整,城市化、工業化的進程大量占用耕地,使得農民的土地喪失得比較多,引發了許多的社會矛盾。另外,從去年以來,糧食減產也使得土地問題成為一個時期非常關注的重點。

  我想明年主要的還是那些已有的土地管理制度的實施以及相關的配套措施,還有監督檢查的一些機制等等這些完善性的措施。我們現在的這種土地管理制度本身實際上還是存在缺陷的,在執行的過程中會有很多的漏洞。比如說現在土地價格的機制,沒有反映現在土地資源的稀缺性。正是因為取得農民的土地太容易太便宜了,所以才不斷地征地、不斷地占有土地,導致這種激烈的矛盾對抗。另外,現在的土地征用制度是把所有者排斥在征用活動之外,這個征用者不直接跟農民對話,農民實際上在自己土地的所有權問題上并沒有發言權。

  還比如說到土地權屬,關系到中央、地方政府、開發商、居民、農民這樣一些利益主體之間的利益關系,這些利益關系的界定和協調是很麻煩的。最近國土資源部出臺了一個關于土地拆遷的補償辦法,這個補償辦法基本原則是說,征地以不降低農民的生活水平為原則,而不降低生活水平是很難界定的。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征地與其說是征,是給補償,不如說實際上是在跟所有者之間做交易。交易就是擁有者對于價格、價值等等方面可以提出自己的要求,這才是憲法意義上保護公眾財產權的真正的意義所在。像這些屬于土地管理體制完善的問題,還有對于最嚴格的土地管理措施的配套、落實、監督、檢查的措施,應該是下一步有關部門主要考慮的。

  汽車降價:還有多大空間

  2004年,國內汽車市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冷遇,不斷推出新車型,一降再降的車價,都很難激起消費者的興趣。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明年車市的寒冬還會繼續嗎?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經濟之聲》總監

  臧捷年點評:

  今年以來,從國產的高檔、中檔、低檔,甚至進口的高檔轎車都在降價。這個幅度和覆蓋面都是前所未有的。但從我們的角度來看,今年或者明年不會再有大幅度的降價,不過這種降價的趨勢在短時期內是不會改變的。據專業部門統計,今年前十個月產量423萬輛,銷售413萬輛,還有十萬輛庫存沒有賣出去。按月計算的話,還要大于這個數字。這個庫存如何賣出去,只有靠降價來解決庫存。

  明年盡管有很多不利的因素還會影響著車價,但也有一些有利因素,第一個是市場的需求。轎車走進百姓家是一個新生事物,按照規律來講,會繼續發展,而且越發展越好。第二是國家采取了一些政策來扶植、促進汽車產業和汽車市場的發展。比如說對二手車市場的開放和監管,汽車召回制度也在今年下半年開始出臺,還有汽車的“三包”制度,也要作為立法很快出臺。另外,一些地方對小排量汽車取消了上路的禁令。

  綜合有利和不利因素來講,明年有10%-15%的增長幅度,我想是合理的。

  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的指導思想

  發展,在中國乃至世界都是一個永恒的主題。但是,一個國家怎么發展?朝什么方向發展?用什么方法和手段發展?其中大有學問。自從黨中央提出“科學發展觀”以后,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已經出現了可喜變化。黨中央為什么要提出“科學發展觀”?如何理解科學發展觀?經濟發展不同的地區又該如何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

  --《經濟日報》副總編輯詹國樞點評:

  黨中央提出“科學發展觀”的歷史背景,我認為可以概括為八個字:恰逢其時,水到渠成。

  “科學發展觀”是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新一代中央領導集體根據我國國情,總結歷史,尤其是改革開放25年的歷史而提出來的。有讀者也曾經問過我們,為什么中央早不提出,晚不提出,恰恰在去年十六屆三中全會上提出“科學發展觀”呢?大家曉得,改革開放以來,黨的中央領導集體經過不斷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逐步建立起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體系。“科學發展觀”就是這個理論體系中一個新的組成部分。歷史往往就是這樣,厚積薄發,量變質變,積累到一定時期,就會產生一次飛躍。“科學發展觀”的提出,看似偶然,實則必然。可謂一脈相承,呼之欲出,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我個人認為,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是一次全面落實、貫徹“科學發展觀”的會議。而2003年十六屆三中全會,當時是剛剛提出了這樣一個重要的指導思想。它們的差別就在這兒,去年是制定方針,今年是貫徹落實。

  我們主觀想發展是一回事,客觀允不允許我們這樣快地發展又是一回事。所以,明年我們的瓶頸也好,主要矛盾也好,還是這種想快速發展和我們的資源的制約,其他條件包括環境、資金的制約等這樣一些矛盾。怎么解決這些矛盾呢?唯一正確的選擇,就是繼續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






新浪財經24小時熱門新聞排行

評論】【財經論壇】【推薦】【 】【打印】【下載點點通】【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熱 點 專 題
健力寶收購案風云突變
楊振寧與女碩士訂婚
高峰私生子案一審判決
花樣滑冰大獎賽總決賽
女人與車的美麗約會
家居家裝實用圖片集
窺視房地產業偷稅黑洞
天堂II 玩轉港澳指南
蔣家私房照連載

    • <small id="uy2ww"><center id="uy2ww"></center></small>
      <small id="uy2ww"></small>
      <input id="uy2ww"></input>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