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農村產權制度改革試點 部分農民變股民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19日 08:56 京華時報 | |||||||||
60多歲的馬清老人做了一輩子農民,沒想到老了卻變成了“股民”。他持有白坊村15000余股的股份,成為村里個人第一大股東。在白坊村進行“股份化”改革后,一年的兩次分紅中馬清老人分到了1萬多元,而過去他1年的收入只有6000多元。 2003年8月,白坊村、獅子營村成立股份經濟合作社,成為昌平區農村集體經濟產權制度改革的第一批試點單位。它的經驗后來在昌平區推廣。2004年10月開始,昌平區在城南街
昌平區區委副書記李福忠說,改革的目的是還權于民、還利于民。 產權改革 老人成了寶 12月11日,昌平區白坊村黨支部書記宋蘭英坐在辦公室,不經意地說:現在村里的老人成寶貝了,以前成了家的孩子都不愿意贍養老人,現在的孩子們都爭著贍養老人。因為在村里實行“股份制”后,老人持的股份多,將來老人的股份可以繼承。 2003年8月8日,昌平區北七家鎮白坊、獅子營兩村成立股份經濟合作社,進行農村集體經濟產權制度改革。白坊、獅子營兩村是第一批產權制度改革中的兩個試點村。 改革意味著市場化經營,其中重要的一項是農民的平房被拆掉,蓋起商品房。白坊村村民回遷后,身份從農民變成了股東。目前白坊村全村共有1315人持有股份。60多歲的馬清,是白坊村勞齡(勞動年齡)最長的人之一,每年可拿到全村最高的紅利,因為股份是依照人口勞齡算的,馬清的勞齡45年。 2004年11月29日,《昌平周刊》發表的《白坊村產權制度改革三部曲》一文中寫道:63歲的馬清老人,村里要發給他530元,年收入6360元,加上今年兩次分紅10546元,馬清老人今年這兩項收入將近17000元。而馬清老人,還有26萬的股金。 12月11日,記者采訪時,馬清老人對白坊村進行的產權制度改革表示很滿意,他說現在的收入確實是不錯。相比馬清老人,白坊村的年輕人持的股份要少許多。16歲以下的沒有股份,但有繼承的權利。 改革動機 “還權于民,還利于民” 1998年,范仲才從西郊農場退休回到白坊村。三年后,白坊村因為北京市房地產開發要整體拆遷。拆遷定下來后,范仲才和愛人每人每月從開發商和村里拿到最低生活保障金480元。 2001年1月份,簽過征地協議后,范仲才家的房子隨著整體拆遷被拆除。村里的大部分農民失去了土地,開發商給村里的447個勞力,每人補償3萬元。 這樣的拆遷后,村里還有400畝土地、5萬平方米商業樓等資產。如何保障這些集體資產至少不貶值,并保障1000多名村民以后的生活,成為白坊村面對的首要問題。2003年2月9日,北七家鎮啟動了白坊、獅子營兩個村的集體經濟產權改革的試點工作。 為什么要進行產權制度改革?昌平區區委副書記李福忠在2003年10月的一次工作會議上說:“經濟管理權高度集中,少數村干部隨意支配集體資產,侵害農民利益,引發了諸多的矛盾和問題,是農民群眾上訪、農村干部違紀、黨群關系緊張的重要原因之一。”李福忠認為傳統的農村集體經濟管理體制是一個與民爭權、與民爭利的體制,是一個失去制約、缺乏監督的體制。他說進行改制的目的是:“還權于民,還利于民”。 白坊村黨支部書記宋蘭英講了一個事例。改制前,原白坊村一位干部要改動村里跟開發商簽訂的房屋買賣合同,原來賣給村民的房子房價定的是1800元/平方米,這名村干部要每平方米增加500元,將總價提高了2000多萬。他拿著合同要宋蘭英等村干部簽字,最初宋蘭英沒有同意。在其他村干部的干涉下,合同最終簽了下來。后來,因為這個事情,白坊村和開發商對簿公堂,開發商沒有達到目的。宋蘭英沒有透露這名干部的名字。她說,改制后就是要避免這樣的事情發生,“在農村城鎮化過程中,農民的利益需要保障,產權需要明確”。 改革初效 門衛一家六口月均收入3000多元 2004年1月15日,60多歲的范仲才從村里領到了3107.44元。 這是白坊村進行改制成立合作社后,他拿到的第一筆錢。“當時,心里別提多高興了。”范仲才說。他有28年勞齡,一共是9057股,股金是15.5372萬元。1元錢可分0.02元紅利。 范仲才能夠拿到分紅,自然是因為昌平區在白坊、獅子營進行的產權制度改革。 2003年2月,昌平區組織有關人員先后到深圳、天河、南海、順德和上海市普陀、閔行等地進行考察學習。借鑒南方農村改革的經驗,昌平區農村產權制度改革試點開始。 白坊村是北七家鎮所屬的行政村(新近被劃到東小口鎮管理),位于昌平區和朝陽區結合處,北京重點發展的居民住宅區天通苑與它相鄰。對于白坊村來說,主要“資產”是404.72畝農用地,700多套新商品房(用于出租)和人口1131人(在冊人口)。改制前,白坊村請北京德平資產評估有限責任公司對村里的資產進行了評估。截止到2003年5月31日,白坊村資產總額為3.7億多元,負債總額1.9億多元,凈資產總額為1.7億元。 這個評估結果經過村民代表大會確認。全部資金29.2%量化為集體股,70.8%量化為個人股。 集體股份用于村里股份制企業的發展,個人股份分為“戶籍股”、“勞齡股”、“獨生子女獎勵股”等三部分量化給個人。需要指出的是,16歲以下的沒有股份。 白坊村一不愿意透露姓名的門衛,一家六口人,兩個孩子沒有股份,父母共是81年勞齡。門衛工作是在村里抓鬮獲得的。這名門衛每月的工資480元,一年5760元;全家兩次分紅拿到10616元,加上每人每月480元的最低生活保障,這名門衛一家6口人,全年每月平均收入3000多元,人均月收入500多元。 對這樣的收入,這名門衛并不是很滿意,“現在居民不居民,農民不農民,這點錢夠嗎?”對實行股份制改革,他表示贊同,但他希望有更好收入的工作。 管理方式 11個干部組成5套班子 白坊村黨支部書記宋蘭英向記者介紹了村里的股份制經營方式。目前,白坊村將4.6萬平方米左右的商業樓出租,與天通苑簽訂了為期10年的租賃合同,租金每年1400多萬元。這是一部分固定的收入,每年純收益按70.8%的比例分給村里的股東。 白坊村的400畝土地被開發用來經營各種商業項目,進行營利。現在,已建成一個自由市場,攤位租出去后,已累計收入1600萬元。現在,村里正在籌劃建一個60畝的綜合市場,預計每年將給白坊帶來500萬元的收入。 為更好監管運作集體資產,白坊成立了集體資產管理委員會、監事會、董事會、黨支部、村委會五套班子,一共11人。 宋蘭英一人兼任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集體財產管理委員會主任和白坊股份經濟合作社的董事長。她說,5套班子都沒有對資產的絕對支配權,真正的權利在股東手里。 “11個干部誰也不敢隨意支配這些資產。”宋蘭英說。同時,作為董事長,宋蘭英出資10萬元,監事長王寶出資5萬元,認購合作社經營管理風險股。 尚存問題 300多勞力待業 60多歲的范仲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改革是很好的,不過村民現在最關心的是如何保證如數拿到70.8%的紅利,不損害村民的利益,也就是監督問題。 范仲才說,村民們希望分完70.8%的紅利后,再從29.2%的集體股中提取發展資金,“村民不希望村里把股東的錢給折騰沒了,村民得先拿到自己的利潤。” 另外,村里的農民變成“股東”后,勞動力的安置成為一個新問題。目前全村已安排了約170人在小區里做門衛、物業和市場的管理人員。還有300多有勞動能力的人在家里待業。 12月12日,記者在宋蘭英辦公室里采訪時,有幾名婦女跑進來問:“在家里閑著沒事情可干,什么時候能安排個工作呢?”宋蘭英說:“再等等。” 對勞動力的安置,宋蘭英的想法是建批發市場。她準備在400畝荒地上建一個200畝的批發市場,經營農副產品,建立汽車檢測場、托老所給村里的勞動力創造就業機會,“到時候,村里的勞動力都可以安排進去”。 現在宋蘭英他們面對的還有資金決定權的問題。按照宋的想法,要拿部分資金建商貿中心,增加收入,但村民不同意,擔心入不敷出。她說只好自己想辦法去外面招商引資。她打算拿土地做股份,讓投資者建樓,對半分紅,當然土地所有權歸白坊所有。(記者 田乾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