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矛盾愈加突顯 專家稱應立足于國內解決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15日 08:47 中國新聞網 | |||||||||
中新網12月15日電 據香港大公報報道,當前,中國經濟背后潛伏著的矛盾正愈加突顯。專家認為,解決這些問題不能完全依賴于外部世界,應該立足于國內。 加強人力資本投資戰略 報道援引上海市宏觀經濟學會副會長、復旦大學經濟學院院長袁志剛教授強調指出,
從短期看,就是要進一步加大經濟體制改革的力度,完善市場經濟體系,改變政府職能,有效實行宏觀經濟調控政策,盡量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減少上述社會經濟中的矛盾現象。 從長期看,就是要堅持科教興國戰略,尤其是要加強人力資本投資戰略。只有當中國勞動力的人力資本含量大幅度提高,才有可能在全球經濟競爭中放棄勞動力低價優勢,產品才有可能提高科技含量和文化含量,才有可能形成一個不斷擴大的中等收入階層,居民的收入提高才能與GDP的增長保持一致,在全球經濟競爭中才有可能立足于有利的地位,從而保證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 國民消費不增必致通縮 兼任復旦大學就業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與國家勞動保障部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等職務的袁志剛分析指出,在推動中國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中起著至關重要作用的各地政府在追求政績的動機下,以更低的商務成本吸引外資,扭曲要素價格信號,尤其是勞動要素的價格信號,雖然其競爭優勢明顯,但勞動力收入增長有限,加上缺乏社會保障和其它福利,其結果一方面是居民收入提高有限,另一方面是居民最終消費品的供給過剩,后續的經濟增長只能通過進一步的投資來推動。 沒有本地或本國居民消費作為支撐點的經濟增長,其結果必然導致通貨緊縮壓力的發展。袁志剛認為,過低的利率和經濟體制改革沒有到位的銀行非理性一起導致二○○二年以來的貸款的波動,構成投資的進一步擴張,使宏觀經濟中消費和投資比例嚴重失調。 充分發揮廉價勞力優勢 袁志剛認為,目前中國經濟對外部世界的依賴增大,而資本市場對外開放滯后、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問題,還有企業在出口方面的非理性競爭及以低價競爭為主的出口的增大,這未必能帶來收入的增大,反而背著“傾銷”和通貨緊縮輸出的黑鍋。同時,凈出口增長所帶來的低收益的外匯儲備的增長,又意味著我們將經濟資源低回報地輸出國外;每年大量的國外直接投資又將中國經濟高速增長帶來的收益或以利潤的形式或以知識產權報酬的形式轉移到國外。 報道說,袁志剛的分析展示:從當前的發展階段來看,我們必須擴大開放,充分利用中國勞動力低成本的比較優勢,加速成為世界制造業中心。但是,如果中國經濟一直依靠勞動力低成本的優勢,我們就會將大量的利益轉移到國外,隨著對世界經濟依賴度的提高,我們沒有辦法充分享受經濟增長所帶來的福利。因此,解決經濟矛盾,不能完全依賴于外部世界,應該立足于國內。(鄭旭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