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商北上發力環渤海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13日 07:48 每日經濟新聞 | |||||||||
今年12月11日,是中國加入WTO“三年過渡期”的節點。 此時,出現了臺商北上、溫商突圍以及在華日商南下等等動向。 在一定程度上,他們成為各種資本進入中國內地、中國內地企業拓展國際市場的一個縮影。
山東煙臺開發區管委會主任王秀臣一行5人,日前來到江蘇昆山面會上海客人。盡管只在昆山呆兩個小時,但王秀臣再三提出要去看看富士康公司,并如愿以償。 昆山富士康是中國臺灣鴻海集團在中國大陸三大主要投資基地之一,另兩個分別在珠三角的深圳和環渤海地區的煙臺。在中國臺灣頗具影響力的鴻海集團此次投資煙臺,被看成臺商北上的一個標桿。 越來越多的臺商北上考察和投資,原先臺商一度很少涉足的環渤海地區,成為其新的關注地。 發力環渤海 11月26日下午,北京昌平區在深圳召開投資說明會。深圳臺商協會會長鄭榮文感嘆說,這是他第一次接待從北京過來的招商人員。而此前,深圳臺商協會剛送走從山東過來的一批招商人員。 和環渤海地區一帶的地方政府扎堆向長三角和珠三角取經、招商相對應的是,臺商紛紛北上考察。沈陽臺商投資企業協會會長施永禾透露,去年年底以來,前來沈陽考察的臺商明顯增多,對投資服務業和加工當地資源的興趣比較大。由于環渤海地區擁有豐富的資源而且勞動力成本相對較低,許多臺商愿意到那里去投資建廠。 臺商對環渤海產生濃厚興趣并非偶然。今年8月,臺灣知名工商團體臺灣區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發布了“2004年中國大陸地區投資環境與風險調查”。這份調查報告認為,在整體投資環境上,華東地區繼續像前幾年一樣獲得臺商好評,仍是他們的“最愛”;但是,在整體競爭力上,被調查臺商認為,華北地區“首次”超過了華東地區。因此,主持并發布該調查的一些臺灣學者認為,從此次調查結果與實際情況看,臺商在大陸的布局已經向環渤海地區北移。 前一個原因在臺灣鴻海集團身上表現得十分明顯。王秀臣透露說,早在10年前,郭臺銘便想在煙臺投資,但經過一番考察后,郭臺銘發現當地交通不便利,光回程飛機便誤點了10多個小時。為此,投資之事一直擱淺。而近些年來,不少像LG這樣的韓資大企業進入煙臺開發區,使得以代工為主要業務的鴻海集團在煙臺有了投資空間。 王秀臣說:“鴻海在煙臺將產品做好后,連夜花7個多小時便可海運到漢城,然后通過漢城的物流體系將產品分發到世界各地。交通運輸上的便利,是吸引鴻海集團前來投資的一個重要原因。” 醞釀高峰期 兩三年前當臺商自珠三角北上至長三角時,其流動屬搬遷還是擴張,一度引發過爭論。目前這一爭論已塵埃落定:珠三角臺商的那次流動應該是擴張而非遷移,一個很好的例證便是東莞等地的臺資正持續增長。而回顧珠三角臺商當年的流動,則可以從另一個方面昭示出此次臺商北上的一些趨勢和動向。 暨南大學臺灣經濟研究所教授陳恩認為,在兩岸沒有加入WTO之前,由于臺灣當局阻撓大陸產品進入,導致臺商發現在大陸進行直接投資更加方便。于是,珠三角出現了以生產出口產品為主的投資高峰。而在兩岸加入WTO后,臺資為了爭奪大陸市場和應對其他資本的沖擊,在長三角進行了大量投資。隨著大陸投資領域的放寬,臺商能夠進入到以往不能進入的領域,于是在原先一度投資比較少的華北地區開始搶跑。 上海臺灣研究所兼職研究員盛九元介紹,從他們到環渤海地區調研的情況來看,臺商此次北移的一個主要原因是,目前在環渤海地區有不少知名大公司,臺商過去能夠找到配套空間。 除此外,珠三角和長三角目前在投資環境上也存在欠缺。深圳臺商協會副會長黃俊杰說,企業的工藝品出口到歐美地區,但海關通關不是很方便。投資長三角的一位臺商則抱怨說,今年以來,長三角是開工的缺電、簽約的缺地、投產的缺錢。因此,有分析認為,這些現象導致臺商對投資環境不滿。 臺商企業正在低調中進行流動。廣東佛山臺商投資企業協會秘書長陸恩友透露說,整個佛山估計只有兩三家臺商企業到華北去投資,主要生產家具和陶瓷。“我在11月中旬到昆山參加一個活動,結果在當地看到了原先熟悉的一個臺商。一問之下,才知道他從佛山跑到昆山跟人家養螃蟹去了。由于不愿得罪原先公司所在地的政府,臺商到另外一個地方去投資時往往很低調。” 陳恩認為,目前整個珠三角大概只有百來家臺資企業到環渤海地區投資,只占到珠三角臺企總量的1%左右,但預計明后年將出現一個臺商北移的高峰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