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等六處世界文化遺產景點門票價格調整聽證會召開后,引起輿論強烈反響。 12 月 7 日出版的《人民日報》刊登了該報記者對聽證會部分代表的獨家采訪,其中透露出的一個情況應該引起大家的警惕。有代表指出:“公益性服務機構管理機構的運行成本及各項開支由誰來監控,很值得關注,目前聽證會代表所看到的六大景點連續三年的預結算報告并未進行過審計,這是不應該的。”
把沒有經過嚴格審計的六大景點連續三年的預結算報告拿到政府的聽證會上作為漲價的依據,這不僅僅是工作疏漏的問題。
管理部門提出:六大公園門票漲價的主要動因是這些古跡的維修費用巨大,光靠國家撥款遠遠不夠,提價可以有效彌補目前的虧損狀況,減輕政府的壓力。仔細推敲這個理由就會發現,這其實是一個謬論。如果世遺古跡的維修費用需要靠門票收入來維持,依靠價格杠桿來調節,那么,故宮、長城等六大景點的性質就無所謂世界文化遺產了,只能是作為一種企業性質的公共游樂設施。當然,這樣的推理也不恰當,因為,六大世界文化遺產的特殊歷史文化價值早已經決定了它們的共同性質是人類的共有財產,其維修和日常維護的費用由政府財政列支。
故宮等六處世界文化遺產景點既然目前仍然是國家的文化事業單位,其漲價后的性質也不會發生改變,那么,它所有花費的政府財政支出,就必須經過審計。如果沒有審計,人們如何確定它們到底是虧損還是贏利,甚至對其漲價后的命運也不會放心。有媒體質疑說:“有誰或者什么機制可以保證,漲價后的收入能夠全部用于維修方面,而不被挪做其他用途?”
目前,有關六處世界文化遺產景點門票價格調整的爭論,已經進入了一種僵持狀態。在這種狀態下,不妨暫時擱置爭議,把六處世界文化遺產近年來的經費使用情況交給國家審計機關,進行一番嚴格的經濟責任審計,讓“李金華們”去先把把關。依照審計結果,再來看看門票是該漲還是該降。
(甘肅 康勁)
|